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检测在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频谱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156例正常单胎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详细观察胎儿各个发育时期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56例正常胎儿均获取相对清晰的动脉导管二维超声心动图与血流频谱图,动脉导管脉冲多普勒频谱呈双峰型;经由回归性分析发现,孕龄与AT、PFVd、PFVs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在正常胎儿动脉导管血流频谱定量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意义,可提供胎儿循环系统生理信息,及早评估胎儿风险值,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主动脉内膜增殖模型复制的成功率。方法配合压力泵自制定量控制球囊导管,保持牵拉球囊导管的强度一致。结果复制的内膜增殖模型病理变化符合模型要求,新生内膜增殖表现较好的均一性。结论自制球囊导管复制的内膜损伤增殖程度均匀一致,模型复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附属医院江帆医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肺静脉血流频谱定量左室舒张功能和心导管的对照研究”于日前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该项成果通过犬实验模型和临床心脏病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与心导管测定的 -dp/dt值及LVEDP的对比性研究及对 11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特点的分析 ,其结果显示 :ARD的升高、ARD/AS、VTIs/(VTIs +VTId)降低是评价左室舒张中、晚期功能减低最有价值的指标 ,同时肺静脉血流结合二尖瓣血流频谱能准确反映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和标准化碘浓度(NIC)在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能谱CT扫描的55例IDC患者的资料,分为高分化组(病理Ⅰ、Ⅱ级)44例、低分化组(病理Ⅲ级)11例,测量并分别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两组的能谱曲线(40~100keV)、NIC的规律、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分析比较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NIC对IDC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在40~100keV时,低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高于高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病例NIC值大于高分化组(P<0.05)。ROC曲线显示:以高-低分化组NIC(V)0.47作为鉴别高低分化IDC的阈值,其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91,敏感度83.75%,特异度88.00%]。结论IDC的能谱曲线斜率和NIC可于术前提示IDC病理组织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同期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患者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1例,回顾分析3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定性及定量指标特征。结果 (1)超声造影定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快速向心性高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比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充盈缺损,增强后范围扩大,周边汇聚征,向心性增强比率(9.1%、27.3%、4.5%、54.5%)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4%、90.3%、48.4%、87.1%),造影剂分布较浸润性导管癌组更均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的上升支斜率(K)及梯度(Grad)均小于浸润性导管癌组,峰值强度(A)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特征,超声造影对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6.
由于静脉导管日趋被临床采用,随之导管污染诱发导管败血症发生率也显著增加,成为常见致命并发症。本文侧重阐述导管污染的各种因素,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操作规范,把导管污染诱发导管败血症减到最低比率。  相似文献   

7.
杨帆  潘雪琳  陈洁  孙家瑜   《四川医学》2021,42(10):1037-1041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动、静脉期的定量参数与肿瘤Ki-67表达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前行双能量CT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33例,以Ki-67表达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测量两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和同层面降主动脉的碘浓度(IC),计算相对碘浓度(SIC);测量双期病灶在40和70keV的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来比较高、低Ki-67表达组的动静脉两期定量参数(IC、SIC、λ)的差异。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增强两期参数对高低Ki-67的鉴别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指数值高低的相关性。结果 Ki-67高表达组在动静脉两期中的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均大于Ki-67低表达组,P <0.05。动脉期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对Ki-67表达高低组的鉴别效能为0.678、0.752、0.711,静脉期三个参数的鉴别效能为0.752、0.822、0.736。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静脉期IC、SIC与曲线斜率λ与Ki67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其中动脉期IC、SIC与Ki67值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685、0.648。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定量参数与其Ki-67表达指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钟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2,(27):107-108
目的探讨定量抽吸方法减少静脉血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的血液残留。方法将12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抽吸方法判断留置针是否在静脉内;观察组通过计算主管腔的容量进行定量抽吸。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残留血液为3.47%,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残留血液为21.92%。结论定量抽吸方法可使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残留血液明显减少,可有效防范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尾端及无针接头处的血液残留。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以往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做导管结扎 ,该手术创伤大 ,风险大 ,痛苦大 ,恢复慢。我科 1 996~ 2 0 0 3年 1月对 5例PDA患儿行导管介入治疗[1],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5例患儿都是在正常体检或疾病体检时被发现 ,经过心脏X线检查 ,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PDA。其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4~ 1 1岁 ,PDA内径 3~ 5mm。堵塞方法 :海绵塞法 2例 ,弹簧圈法 2例 ,动脉导管封堵器 1例。1 .2 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 ,行心导管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特征,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柃查对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均行普通钼靶平片及导管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钼靶平片发现结节1例,1例实性肿块,其余38例正常。行乳腺导管造影后,充盈缺损38例,其中32例为类圆形、杯口样充盈缺损,6例不规则形充盈缺损。38例中,单发肿瘤者32例,多发者6例。2例导管显示正常。28例病灶近端导管扩张。导管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做比较,准确诊断37例,符合率92.5%(37/40);误诊l例,漏诊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定位、定性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理分级及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63例IDC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双能量CT胸部双期增强扫描,将双期能量CT图像导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记录病灶和主动脉分别在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浓度和归一化有效原子序数;在单能谱程序中获得病灶分别在动静脉期40-70kev不同单能级时的CT值。将病灶分为高、低分化组及4种亚型。对比不同分化程度IDC定量参数的差异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对不同分化程度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63例IDC患者中,除静脉期λ值外,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的各定量参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动脉期中病灶的IC、 SIC、λ、nZeff值与分化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动脉期λ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54),对应敏感度为83.25%,特异度为69.05%。结论 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IDC病理分级及分子亚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一、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肠梗阻的表现:1.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2.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史。3.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  相似文献   

14.
陈红梅 《中原医刊》2004,31(10):52-52
目的:通过探讨乳腺导管造影X线表现,以便早期发现导管癌.方法:采用本院50例经乳腺导管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癌,对其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导管癌引起管壁本身破坏性改变,X线片上呈断续征8例.虫蚀征20例,潭湖征10例、鼠尾征9例,其它11例,可伴有或不伴有肿块的形成。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发现导管内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早期导管内癌更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1967年Porstmann开创经导管封堵未闭动脉导管(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以来,各国学者对该技术不断研究,多种方法和装置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使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如今,该技术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6.
1967年Postman等经心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成功后,8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orstman法、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Amplatzer蘑菇伞法、弹簧圈堵塞法。前三种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临床已不再应用。目前主要应用后两种,尤其是Amplatzer蘑菇伞法应用最广。目前在国内多家医院已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不少文献报道,胸淋巴导管外引流具有解毒和免疫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胸淋巴导管的手术有许多技术困难,因为颈部末端的结构和位置变异较多,邻近大静脉、动脉和神经干,管壁很薄,有的管腔很细,直径平均为1.5~2.5mm,有时可损伤导管,致插管失败。在腔内固定导管亦有困难,利用结扎固定,常发生引流管脱落,淋巴液外漏,使引流失败。因此,常被迫采取再次插管或中止引流,达不到临床效果。淋巴液外引流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一些自身免病需要长期进行,因此,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以往用橡皮导尿管代替金属导管作输卵管通液及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操作时药液或碘化油常溢出宫腔外,影响诊断和治疗。自1979年以来改用简易子宫颈导管,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用9号橡皮导尿管一根(取30厘米长),距管头5厘米处,将已破的橡皮手套剪成条状,用胶水粘贴成一锥形,长2.5厘米(附图)。将导管浸泡在1:1,000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92年2月至今,我们用自制子宫导管进行子宫通液及碘油子宫造影术,收到良好效果,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介绍如下。 1材料 1.1 5号人工流产吸宫管。 1.2新生儿气管插管1、2、3号各1根。 1.3 16号注射针头。 2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接受PDA介入封堵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心脏超声筛查,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及主动脉弓造影,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3l例PDA封堵均成功。封堵后10min,肺动脉压由封堵前的24—96(45.4&#177;20.2)/10—45(21.9&#177;8.6)mmHg,降至13—40(24.9&#177;7.4)/4—23(11.9&#177;5.5)mmHg(P〈0.05)。31例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单纯PD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