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XGP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GP的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泌尿系感染。手术所见酷似肾癌。临床上5例(女4例,男1例)均被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手术,1例误诊为肾炎性包块而行肾次全切除。镜下特征:5例均可见由泡沫细胞构成的典型黄色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泡沫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AT)、α1—抗糜蛋白酶(AACT)阳性。结论:XGP临床误诊率高,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取尿查泡沫细胞、常规CT扫描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临床诊断。对可疑病例术中作冷冻切片检查是必要的。临床诊断中XGP应与肾结核和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术。本研究回顾分析2005 年3 月至2010 年11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诊治的6 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手术方式,并对患者进行随访。6 例患者无特殊症状,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其中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在影像学上有相对特异性表现,手术前考虑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能,行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行肾脏部分切除术,余4 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随访1~5 年,6 例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目前认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肾脏肿瘤,依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诊断部分典型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治疗上行肾脏部分切除术或者是肿瘤剜除术,尽量减少根治性肾切除术。明确诊断需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宜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管娜  丁洁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42-1345
目的探讨家族性少年型肾单位肾痨的诊断思路。方法分析1例9岁家族性少年型肾单位肾痨男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特点。结果临床特点:学龄儿童,隐匿起病,表现为肾功能衰竭、贫血、夜尿多、生长迟缓,不伴高血压,尿液检查无异常,出现肾功能衰竭时的年龄为9岁。家族史:患儿姐姐1岁时发现贫血,6岁时死于尿毒症。实验室检查特点:无血尿、蛋白尿,B超检查示肾脏大小基本正常,皮髓边界不清。肾脏病理特点:肾小管病变严重,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肾小管病变表现为“三联征”,即肾小管基底膜完整性破坏,表现为不规则增厚;肾小管萎缩和囊性变;肾脏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结论肾单位肾痨是引起儿童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该患儿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有家族史,家系中同代多人发病,考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超显示肾脏大小基本正常,皮髓边界不清,怀疑有肾单位肾痨。肾脏病理结果显示为“三联征”,符合肾单位肾痨表现。出现慢性肾衰竭的年龄为9岁,无高血压和蛋白尿,考虑为家族性少年型肾单位肾痨。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4):294-297
分析3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合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和病理学特点。PBMAH合并肾细胞癌罕见, 两者有无内在关联尚需进一步探索;其中肾细胞癌容易漏诊, 诊治双侧肾上腺病变时, 需要高度关注影像学上双侧肾脏有无可疑的病灶是关键点。双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首选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肾细胞癌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肾切除术。PBMAH患者双侧肾上腺术后需密切随访, 以免肾细胞癌的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正确,瘤体内可见脂肪及软组织成分;因瘤体内未见脂肪3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结论]肿瘤内没有脂肪组织不能除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仔细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肾细胞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小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92例肾脏偶发小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后肾腺瘤14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例,术前诊断肾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癌、后肾腺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为主58.1%(93/16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为主44.4%(8/18)。CT扫描肾癌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后肾腺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占83.3%。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生存率与保留肾单位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且保留肾单位手术后仅1例再发肾癌。结论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肾脏偶发小肿瘤的性质,肿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可能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偶发小肿瘤应该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XGP)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了 8例XGP的临床资料 ,并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7例术前误诊或漏诊 ,1例术前诊为XGP ;7例呈弥漫型XGP患者行患肾全切 ,1例呈局限型XGP行肿块剜除术 ,术后疗效好 ,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有长期尿路感染史以及X线发现某些可疑性改变者 ,CT、DSA以及B超有助于正确诊断。尿沉淀找泡沫细胞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对弥漫型病变主张肾全切除术 ,局限型主张行肾部分切除或肿块剜除术。  相似文献   

9.
李群  高斌  王嗣伟  陈琪宝 《安徽医学》2006,27(2):122-124
目的探讨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3型:多发节型,主要表现为多个低密度灶,轻度强化,密度均匀;单发肿块型,主要表现为肾内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累及肾周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邻近淋巴瘤侵犯肾脏型,主要表现为肾周脂肪囊内软组织肿块,包绕肾脏及肾门血管、输尿管,与后腹膜或肾门肿大淋巴结相连。结论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病灶密度均匀,轻度强化是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普遍特点,肾周肿块伴肾脏功能减低,而肾脏形态无明显改变是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肾脏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冯家成  任旸  任大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65-2167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病理组织学表现。结果:后肾腺瘤由紧密而规则排列的圆形小管和含有圆形细胞巢的实性区域相间构成,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瘤细胞胞浆少,细胞核小,深染,圆形到椭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像。间质疏松水肿样,无细胞。免疫表型:瘤细胞角蛋白(Pan-ck),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阳性表达,CD57呈弥漫性强阳性,WT1呈弥漫性胞浆弱阳性,CD56,CK7,EMA,癌胚抗原(CEA)及Ki-67呈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疑阳性。结论:肾脏后肾腺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胚胎性上皮源性肿瘤,因其良性的生物学特征应与肾母细胞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及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是一种严重的肾实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肾结核、肾结石并积水、肾癌或其他疾病。我院1998年~2003年共收治XGP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因少有症状 ,过去临床认为少见。随着影像学设备的发展 ,因其瘤组织中的脂肪成分在 CT上有特征性表现 ,肾脏 CT扫描时偶然检出的病例不断增多 ,已有不少文献对局限于肾实质的 AML 进行了报道 ,对于突破肾实质进入肾周的巨大AML 的影像学报道少见。巨大 AML 以包绕肾脏为特征 ,易与腹膜后脂肪肉瘤等肿瘤相混淆 ,笔者收集 1996年 7月~1998年 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 4例巨大 AML,描述其CT表现和鉴别诊断的要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女性各 2例 ,年龄 45± 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对急性肾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例急性肾梗死患者,分析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的诊断价值.结果8例患者的双侧肾脏组织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征象;3例患者肾脏组织的右侧有密度异常降低问题发生,同时肾脏影也呈现出增大迹象;1例患者的左侧肾脏组织异常增大,同时右侧肾脏组织呈缺血状.结论 使用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观察的方法对急性肾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5例肾包膜下血肿,其CT表现为肾脏前、外、后方新月形异常密度区,增强扫描不强化。有时出现肾脏受压变形向内移位;肾盏肾盂显示不清。我们认为CT是诊断肾脏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研究肾细胞癌患者肾动脉栓塞前后灌注表现,以及健侧肾脏体积与血肌酐变化情况.方法 对21例肾细胞癌患者患侧肾动脉栓塞前6~10 d和栓塞后25~28 h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肾脏灌注扫描,测定栓塞前后肿瘤实质和健侧肾脏皮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和渗透性.比较栓塞前后肿瘤实质和健侧肾脏皮质的灌注参数变化,以及健侧肾脏体积与患者血肌酐变化.结果 21例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栓塞后较栓塞前患侧肾动脉肾细胞癌实质灌注参数显著下降,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显著升高,健侧肾脏体积显著增大(P<0.01),患者血肌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肾脏灌注参数及体积变化反映了患肾动脉栓塞对健肾代偿功能的影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肾脏病理生理功能的评价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异位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前诊断的10例胎儿异位肾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产后追踪随访,总结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随访结果 相对照.结果 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胎儿异位肾10例,其中盆腔异位肾9例,交叉异位肾1例.盆腔异位肾表现为盆腔内探及异位肾脏图像或盆腔内一实质性包块,发育较正常肾脏偏小;交叉异位肾表现为一侧肾区肾脏缺如而对侧肾脏明显长大,下极融合,可显示两组集合系统声像.结论 异位肾畸形胎儿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产前筛查胎儿异位肾畸形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双侧肾脏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3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双侧肾脏3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种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于麻醉下分期进行机器人辅助左侧肾部分切除术及机器人辅助右侧肾部分切除术,两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左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Ⅱ型;右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结论对于双侧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细胞癌,采用机器人辅助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案在恶性肿瘤的完整切除、肾单位的保留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此方案可作为双侧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细胞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罕少见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罕少见肾脏恶性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观察瘤体的位置?大小?回声及增强特点等,探讨其超声造影特征?结果:24例中肾乳头状细胞癌9例?嫌色性肾细胞癌9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黏液性小管样和梭形细胞癌2例,肾混合癌(颗粒细胞癌,部分区域呈乳头状癌改变)1例?肾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癌1例?24个肿块最大径线范围2.1~11.8 cm,常规超声显示实质性肿块21个,囊实性肿块3个;17个病灶内发现彩色血流信号,7个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24个病灶均见增强,全期低增强12个,高增强7个和等增强5个,造影剂灌注不均匀17个? 结论:罕少见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其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脏不仅是尿液生成的主要器官,还能调节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并通过肾素调节血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此外,肾还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由此可见,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然而肾脏内的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其中发生于肾实质上皮性恶性癌约占所有内脏恶性肿瘤的3%和成人。肾癌的85%,而乳头状肾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7%:15%。随着人们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肾脏肿瘤良恶性及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15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肾嫌色细胞癌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均行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PWI所得血管通透性常数(Ktrans)、血液回流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以及DWI所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DWI及PWI两种成像方法对于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正常肾实质ADC值最高,为(2.10±0.24) ×10-3 mm2/s,与肾脏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各组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的ADC值最高,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乳头状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肾实质与各病理类型肾脏肿瘤之间Ktrans、Kep及V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脏各组恶性肿瘤的Ktrans值及Ve值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中,仅肾透明细胞癌的Kep值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肾脏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与良性肿瘤的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Ktrans值分别为(0.85 ±0.27)、(0.51±0.04)、(0.39 ±0.05)/min,三者逐渐减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肾透明细胞癌的Ve值(0.42±0.08)高于肾乳头状细胞癌Ve值(0.29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肿瘤各组间Ke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用ROC曲线比较DWI及PWI两种检查方法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其中,Ktrans所得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和85.7%,并以0.38/min作为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界值;ADC所得曲线下面积为0.823(AUC=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92.9%,所得鉴别良恶性肿瘤的ADC临界值为1.40×10-3mm2/s;Ve所得曲线下面积为0.803(AUC=0.80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和71.4%,所得临界值为0.29/min;Kep则表现出较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3.0 T MRI DWI及PWI能有效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及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PWI在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方面优于DWI,其中Ktrans值的诊断价值最高,但ADC值所提供的相关细胞结构特征及对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影响信息也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