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房玉芬  白如冰 《中外医疗》2009,28(35):183-183
把针刀手法和针刺手法融为一体,其意义不仅仅是古代九针的现代应用,而是对针灸的阿是穴理论,运动学、生物力学、软组织损伤病理学等的高度认识,从理论上有创新和发展,为研究针灸学提示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也对现代医学中一些认识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针解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五十四篇,主要从针刺补泻手法、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具的功用和临床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篇名中的"针解",指本文在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及《素问·宝命全形论》的有关针刺问题,故名"针解篇"。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四部医典》中的针灸学内容丰富,吸收了大量中原地区针灸学方面的知识,自具体系。理论独特而完备,技法丰富。对火灸治疗高度重视,创铜针剔翳等成熟的技术,尤其在针刺放血法方面具相当的造诣。是深入研究、发展当代针灸学的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民族医药学巨著。  相似文献   

4.
详细阐述古九针的名称、形状、功用、刺法及来源,并对建国后在继承古九针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成果新九针进行了系统介绍.新九针的改制和创新丰富了九针针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新九针的科研与临床发展过程中新九针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多种针具结合,既重视每种针具的特点又强调发挥整体功能,使新九针形成了自身特点及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胡婷  胡卡明 《西部医学》2009,21(11):1987-1988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当代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于脑神经科学研究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是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在针刺治疗研究中,FMRI观察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的相对特异性联系及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活动的效应,同时FMRI还发现针刺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络系统产生生理效应,从而为针刺作用的机制提供客观的、确凿的、有统计学意义的证据,进一步为传统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我国历版《针灸学》中的针刺行针手法,研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对临床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查阅历版《针灸学》教材及针刺行针手法相关的文献,对比研究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等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发展和变化。 [结果] 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变化与针刺行针手法的实际内涵未具体明确有关,在《针灸学》教材编著过程中,针灸专业领域的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应用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与编写者的学术思想以及教材内容设置的需要等也是密切相关的。[结论] 针刺行针手法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对针刺行针手法的内涵理解和操作要求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强调针刺行针手法的可量化评价,以更贴近临床实际。针刺行针手法操作的规范化,也有利于针灸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目前针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方向,古典针灸医籍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有着丰富的记载,文章针对针刺深浅、补泻、得气、留针时间等针刺重要因素回顾了历代针灸文献中关于针刺量化的记载,从文献角度为针刺的量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验针灸学属于实验医学,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的方法。众所周知,除文献整理和临床经验总结性研究外,针灸学中大多数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发现、新认识,都是采用实验方法取得的。在当代条件下,针灸学术理论要取得迅速发展和突破,必须尽快进入实验医学的发展轨道,采用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当前,不少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都非常重视《实验针灸学》实验课程,尤其是自设计实验的开设。笔者就改进我校《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的手术器械——九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器械是与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同步发展的,但在中医文献中,对医疗器械的专论不多本文据“九针十二原”与“九针论”两篇经文对九针的论述,将九针的形态、大小、功能、主治等进行比较,并结合《内经》记载的几种手术进行探讨,结论表明,古人所说的九针,既不仅限于针灸针,也不限于九种,而是对百代多种医疗器械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岭南医学作为地域色彩浓郁的中医流派之一,除了在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等领域发展意义重大外,其对针灸学的贡献亦颇大。主要体现在:发明针灸器具,开创了九针最早源于岭南的历史;重视民间特色疗法,发展了蜂针、针挑、天灸等民间疗法;历代岭南医家善于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著有不少专著,丰富、发展了针灸理论及临床,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针灸流派。岭南医学为针灸学的推广与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病以其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治疗方便及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欢迎,国内外政府组织均加大了对针灸研究的资金投人,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针灸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针灸医疗基地和治疗病种萎缩,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人才外流,临床科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思路不清晰,国际针灸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等。为此必须正视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不断的开拓针灸病种,提高临床疗效;调整目前学院和附院的体制;加强国际针灸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发挥针灸疗法的优势,在针灸人才素质要求和针灸医疗基地建设等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提高和发展,才能使针灸医学之树常青。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0年在针灸学科建设的体会,讨论了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灸治病以其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治疗方便及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欢迎,国内外政府组织均加大了对针灸研究的资金投人,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针灸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针灸医疗基地和治疗病种萎缩,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人才外流,临床科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思路不清晰,国际针灸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等。为此必须正视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不断的开拓针灸病种,提高临床疗效;调整目前学院和附院的体制;加强国际针灸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发挥针灸疗法的优势,在针灸人才素质要求和针灸医疗基地建设等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提高和发展,才能使针灸医学之树常青。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0年在针灸学科建设的体会,讨论了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方法,探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人群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一部分,尤其中韩两国都很重视针灸的发展。通过简要说明中韩两国针灸史的特征及其差异点,对于了解两国针灸史的发展、强化针灸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先导学科,承担着沟通中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桥梁作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几何级增长,传统针灸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重新认识了针灸和针灸学,认为针灸效应存在相应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机制.在针灸学定义中充分体现生命科学的概念将有助于针灸学临床和科研协同发展.本文从针灸学定义及“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出发,探讨针灸学的生命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美容思想,为现代针灸美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研读《内经》并整理与针灸美容相关内容,从《素问》中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学说与《灵枢》中的经络学说、针刺原则、古典针刺法等角度入手,探讨《内经》在理法方穴术各个方面对针灸美容临床的指导。[结果]《内经》整体美容观中蕴含了以五脏为基础的表里统一美容观和以经络与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的形神统一美容观,其为针灸美容的辨证施治、取经用穴提供了理论指导,使针灸美容成为一种调内养外的健康自然美容法。《灵枢》则指导针灸美容要明确病位深浅、选择合适的针具、应用适宜的针刺手法,使针灸美容在整体调治的同时兼具局部美容的效果。此外,从古典针刺法中五刺、九刺、十二刺总结而来的“刺皮三法、刺肉之法、刺脉之法、刺筋之法”等在现代也有新的发展,丰富了针灸美容的方式。[结论]《内经》的整体美容观在理论层面为针灸美容奠定了基础,《灵枢》的刺法在操作层面为针灸美容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气至与针感     
针灸气至与针感概念有异,"气至"应是指针刺前后的脉象变化,通过检查迎寸口脉的变化来辨别病变是在经筋还是经脉以及确定补泻后"气至"与否.《灵枢?终始》中提出人迎、寸口脉针法,选择五输穴中2个阳经穴和1个阴经穴位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使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大小趋于相等,可以取得"风之吹云"般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关于腧穴的认识大多是有形的体表组织,但在腧穴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被固化成为无形的体表的“点”。部分体表的病理反应也在《内经》中有所描述,这一认识是形成“阿是穴”的基础。阿是穴的本质意义是取穴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现在对腧穴的认识,包括新的针灸临床学派中的治疗思想,与《内经》中的腧穴思想可以互通。故对古代解剖生理语言的重新理解与深入阐释,可以起到沟通古今认识与填充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解沟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滑寿是元末明初卓有成就的医家,撰著《十四经发挥》和《难经本义》,其针灸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将任督二脉与十二正经合论为十四经,首次提出了"十四经脉"的概念;明确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丰富和完善了奇经八脉理论;厘定腧穴657个,绘制经穴图谱16幅,编写腧穴歌诀;注释《灵枢·经脉》和《难经》,训释名物,多有新意。其针灸学术影响从古至今,且远及日本和朝鲜,为针灸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ative standardization of acupuncture protocols for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arried out up to November 10, 2012 in the databases PubMed/MEDLINE, EMBASE an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ion with the terms: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Fiv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 acupuncture works were also reviewed with the keywords "dry mouth, thirst, dry tongue, dry eyes and dry lips" to search the effective acupuncture points for dry mouth-associated symptoms in ancient China.

Results

Twenty-two full-text articles relevant to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were included and a total of 48 acupuncture points were searched in the 5 ancient Chinese classic acupuncture works, in which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oints were Chengjiang (CV24), Shuigou (GV 26), Duiduan (GV 27), Jinjin (EX-HN 12), and Yuye (EX-HN 13) on head and neck, Sanjian (LI 3), Shangyang (LI 1), Shaoshang (LU 11), Shaoze (SI 1), Xialian (LI 8) on hand, Fuliu (KI 7), Dazhong (KI 4), Zuqiaoyin (GB 44), Taichong (LR 3), Zhaohai (KI 6) on foot, Burong (ST 19), Zhangmen (LR 13), Tiantu (CV 22), Qimen (LR 14) on abdomen, Feishu (BL 13), Danshu (BL 19), Xiaochaogshu (BL 27), Ganshu (BL 18) on back, Shenmen (TF 4), Shen (CO10, Kidney), Yidan (CO11, Pancreas) and Pi (CO13, Spleen) on ear.

Conclusion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ies in the curr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protocols for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view and the personal perspectives, the authors provide a recommendation for manual acupuncture protocols in treating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相似文献   

20.
浙江针灸名家汇聚,临证经验丰富。高镇五、虞孝贞作为当代主要的浙江针灸名家,在浙江针灸医疗事业和学科发展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在长期的针灸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针刺补泻、灸法应用、针药结合、特定穴选用等方面的临证经验,值得进一步整理总结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