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一维活塞流的反应器数学模型,结合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传质,传热方程,建立了文题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反庆温度,水蒸汽与乙苯的摩尔比,压力对苯乙烯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用实际生产装置的数据检验数学模型,证实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乙苯/苯乙烯实际生产装置,分别建立了烷基化、烷基转移、乙苯精馏、乙苯脱氢、苯乙烯精馏生产过程的机理模型,该机理模型与实际生产过程误差范围在2%左右。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系统优化操作设计,生产装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基于该优化操作系统,可有效降低装置的能耗,为其他乙苯/苯乙烯装置的优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是苯乙烯工业生产的重要方法,经典的脱氢工艺分为二段绝热、负压脱氢、段间再热等过程。本文探讨了三段绝热负压脱氢工艺,与经典二段相比,三段工艺反应温差小、乙苯转化率可达70%以上,单程收率提高11%,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水蒸气用量较少,是一项有竞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绝热反应器中进行了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根据不同反应机理,提出五种反应模型,经残差分析及模拟计算规律与实验规律的比较,确定Carra双曲模型为最佳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拟合,经参数估计求得了速率方程的频率因子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对化学反应与膜分离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关联,建立并求解了一维数学模型,根据异相烷脱氢反应速率方程和膜反应器模型对反应器中的异丁烷脱氢反应进行了具体分析,模拟了操作条件(反应温度、原料气空速、吹扫气流量、原料气组成和原料气村力)对异丁烷转化率增量的影响,模拟值与实验值相比较,在数值上虽有一定的偏差,但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某化工厂的工业乙苯脱氢反应器,研究了催化剂的失活规律,提出由反应器的温度分布估计催化剂活性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对于实际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17日,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全部工程设计的中海油宁波大榭岛2.8×10~5 t/a苯乙烯装置产出合格苯乙烯产品。至此,中海油宁波大榭石化馏分油综合项目实现全线贯通,开车一次成功。该装置采用由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石化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一同开发的大型乙苯负压脱氢制苯乙烯成套技术。该技术与同类引进技术相比,装置运行物耗/能耗相当,又具有流程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万吨甲醇装置,提出了绝热-管壳复合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应用CO、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宏观双速率动力学方程,以甲醇和CO2为关键组分,建立了甲醇合成反应器催化床的二维数学模型,用正交配置法求得催化床内各组分摩尔分数和床层温度随轴向和径向的分布。模拟计算了主要操作参数如沸腾水压力和温度、操作压力,对反应器操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使用中后期反应器的生产能力。生产操作数据与模型  相似文献   

9.
动态模型是化工过程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动态优化的基础。本文基于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机理,基于Aspen过程模拟软件平台实现了二甲苯异构化单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重点分析了异构化反应过程关键运行指标乙苯转化率、二甲苯异构化率以及芳烃损失在其关键操作变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反应器进料流量等变化情况下的动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态模型与稳态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进料流量阶跃变化时,异构化反应过程中的乙苯转化率、对二甲苯异构化率和芳烃损失变化情况符合实际情况;建立的控制方案可满足生产操作过程在不同稳态操作工况之间的切换。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动态优化工作提供了可靠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EDC(涡耗散)燃烧模型和DO(离散坐标)辐射换热模型对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内的流动及燃烧状况进行了三维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燃烧反应器内温度、速度以及各反应组分的分布状况,考察了燃烧反应器径向温度分布等参数对最终颗粒尺寸、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并与同工艺条件下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为燃烧反应器结构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依据,同时模拟结果也为纳米颗粒成核生长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Y-型BD密闭式留置针穿刺负压外引流治疗顽固性头皮积液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共治疗9例顽固性头皮下积液患者,对7例钛板颅骨成形术后、1例脑外伤术后、1例胶质瘤切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应用Y-型BD密闭式留置针穿刺负压外引流治疗,根据引流情况调节负压(维持负压约3-5 kPa),保持引流通畅并防止管道缩瘪。每日记录引流量并观察头部积液情况,3 d内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术区情况,平均治疗时间3-6 d。结果 9例患者均恢复满意,局部体检和复查头颅CT均证实皮下积液完全消失,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Y-型BD密闭式留置针穿刺负压外引流治疗顽固性头皮积液具有见效快、无痛苦、无创、无感染、操作简便等优点,及时规范、正确应用该技术可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卫  张濂 《医学教育探索》1997,(6):641-649668
建立了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过程的数学模型;运用别洛康方法,对年产10万吨的二氯乙烷烷裂解炉进行了分区模拟计算和优化分析,计算了裂解炉炉膛温度分布对二氯乙烷裂解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裂解炉燃料配比,炉膛温度分布和可行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Eills平衡蒸馏釜中测定了水-苯酚、邻苯二酚-酚两组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采用单纯形法拟合求得了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参数,用修正的UNIFAC模型预测了水-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物系在高真空条件下的汽液相平衡。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将修正的UNIFAC模型直接用于邻苯二酚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分离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由锚式桨和涡轮桨组成的同轴搅拌器,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工作介质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考虑了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涡轮桨单独旋转、内外桨同向旋转和内外桨反向旋转。通过分析搅拌器内的功率消耗、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剪切速率分布,得出内外桨同向旋转为该同轴搅拌器的最佳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后负压封闭引流预防和治疗切口并发症疗效。方法:对扬州市广陵医院和扬州市江都区真武卫生院杨庄分院2006年8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18例21足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可植骨或不植骨,术后负压封闭吸引5~10天。结果:18例21足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3.8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对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切口良好愈合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不同创面序贯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血压、血液指标的影响,为规范化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提供临床应用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5年1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5例创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一期手术封闭的患者,采用"简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手术"的序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根据具体伤情变化制定负压封闭引流时间,每3~7 d更换敷料,观察创面改善进展;根据具体创伤情况制定二期皮肤或皮瓣移植手术方式,同时进行血压、血液学指标的监测。 结果 所有创面在简单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后逐渐形成新鲜肉芽,无脓性渗出,创面面积逐渐缩小;29例患者经过1次皮肤或皮瓣移植手术后治愈,6例患者经过2次皮肤或皮瓣移植手术治愈;1例负压吸引面积达10%的患者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后血红蛋白由117 g/L降至61 g/L,给予对症支持处理,保持负压封闭引流,随后患者血红蛋白逐渐上升,经负压封闭引流2周、植皮术后3周,创面愈合。 结论 "简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手术"的序贯救治方案为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一期手术封闭的创伤患者提供了一项简便可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避免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对于负压封闭引流面积达10%的患者,首次清创可能会影响血液学指标变化,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负压吸引过程对血液指标以及血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及1,6-己二醇为原料进行四元共缩聚反应,得到聚酯型树脂。利用^1H核磁共振谱测定聚酯中各组分含量,测试了聚酯的耐磨性,并用合成的聚酯与聚碳酸酯共混制备光导器件,利用SP-428型静电纸分析仪测试光导器件的光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聚酯和聚碳酸酯共混物制备的有机光导器件能有效地防止光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18.
对PTA氧化反应器尾气冷凝系统的操作条件进行了探讨。利用数学拟合的方法,建立带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方程,对冷凝器的发生蒸汽压力的等级进行了优化计算。以某PTA工艺的数据为例,建立并求解了非线性模型,最终确定压力等级。  相似文献   

19.
以褐煤直接液化小试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将反应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简化为气-浆两相流动,使用Fluent 14.0及双流体模型,模拟预测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浆两相流动及反应的耦合过程。对反应器内等温流场进行了三维瞬态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总体气含率较低,约为0.016 5;气-浆流速较低,且壁面附近浆液回流和返混显著;浆液在反应器内平均停留时间约为70 min,与液化反应所需时间匹配。使用Matlab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获得褐煤在430℃、10 MPa下的液化反应速率常数,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动力学参数导入Fluent求解器,对反应器内流动和反应过程耦合求解。结果显示:反应器出口处煤的转化率约为89.25%,沥青质(PAA)和油气(OG)产率分别为26.33%和61.81%,与测量值吻合。此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有望应用于中试及工业装置,指导液化工艺优化和反应器的设计放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淤浆鼓泡床反应器(SBCR)二甲醚合成反应的惰性介质石蜡油的蒸气压,在二甲醚合成的操作条件下对N2-石蜡油系统、N2-石蜡油-C301细颗粒催化剂系统的液沫夹带进行了计算;优化了鼓泡淤浆床反应器中影响液沫夹带量的操作因素(气速、压力、温度)和装置因素(分离器特征尺寸)。对比两相操作与三相操作的液沫夹带,认为可将三相床中的夹带作拟两相处理,进一步分析了液沫夹带的机理,结果表明:气泡的破裂和液体能量的增大是影响液沫夹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