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GIT1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每组30只?造模成功后7?14?21 d,应用X线?micro-CT?PECAM1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分析骨痂体积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IT1基因敲除小鼠骨折愈合延迟,骨痂内新生血管的体积和数量减少?结论:GIT1基因缺失导致骨痂区新生血管减少,从而延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间断皮下注射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PTH)模拟肽对去势雄性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6只7周龄C57/
BL雄性小鼠去势,1 周后制作股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用人重组甲状旁腺素(hPTH(1-34)),信号选择性PTH模拟肽[Gly1,
Arg19]hPTH(1-34)(G1,R19(1-28))和等量溶解剂注射,于术后14 d和28 d处死,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痂区骨密度以及骨矿
物含量;术侧骨折愈合情况通过X线、显微CT、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显示。结果术后14 d,G1,R19(1-28)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最大力和刚度G1,R19(1-28)低于hPTH(1-34)组。X线和显微CT显示,G1,R19(1-28)组骨痂的改建和重塑优于对照
组,略差于hPTH(1-34)组。结论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G1,R19(1-28)促进骨折的愈合,cAMP/PKA通路对促进骨折愈
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按闭合性骨折制作模型的方法建立小鼠胫骨骨折模型,并在观察期内每天皮下注射PTH1-34(80μg/kg),取材,检测血清钙磷水平,X线摄片与组织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检测第1、3、7、14、21天和第28天骨痂组织中调节骨代谢的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TH1-34不影响血清钙磷水平,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骨折后7d软骨痂增加,骨折后14d残余软骨痂减少,骨折后21d骨髓腔中残余编织骨减少。在骨折的早期(3~7d),PTH给药组中的增殖相关基因PCNA和IGF-1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骨折的中晚期(7~28d),PTH给药组中的成骨相关基因Cbfa-1、Col-1、OCN、ALP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高(P0.01),在此时期,RANKL/OPGmRNA的比值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外源性PTH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方法 通过骨髓穿钢针的方法,建立了小鼠稳定性胫骨骨折模型,取建模后7、14、21 d3个时间点小鼠,其中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通过X线片、Micro CT以及病理切片来分析骨折愈合中骨痂大小变化及骨痂中细胞类型以评估骨折愈合过程.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小鼠胫骨稳定性骨折模型愈合,骨折后7d骨折断端存在极少量软骨痂,基本由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构成;第14天软骨痂开始钙化,骨痂中存在大量肥大软骨细胞;第21天骨折已基本愈合,新生骨形成,含有大量成骨细胞及骨细胞.结论 通过本方法所制作的骨折模型愈合过程良好,与临床的骨折愈合过程类似,能更客观地观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缺失是否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减弱,延迟骨折愈合?方法:构建PTH基因敲除(PTHKO)小鼠的骨折模型,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用免疫组化方式检测骨合成代谢以及血管形成指标?结果:PTHKO小鼠VEGF表达量下降,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nsion molecule,PEGAM)免疫组化阳性减少,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活性下降,骨折愈合延迟?结论:内源性PTH缺失可能通过减少间充质干细胞或成骨细胞释放VEGF,导致骨折端血管减少,成骨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软骨内成骨,最终导致骨折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鼠OPG基因敲除对其骨质量及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HE、扫描电镜、四环素荧光及显微CT观察OPG基因敲除小鼠骨微结构的改变;DXA仪测定小鼠股骨标本的总体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OPG基因敲除小鼠松质骨与皮质骨均出现明显的骨丢失,伴显著的骨微结构破坏;总体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结论 OPG-/-小鼠发生明显骨丢失,骨微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卵巢切除小鼠的骨折早期愈合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于OVX组小鼠卵巢切除术后4周,两组分别建立右侧股骨骨折模型。建模后2周,X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M icro-CT测定骨痂体积和骨密度,观察血管灌注后骨折部位血管化情况并测定血管体积和血管体积分数;制作骨组织标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骨折愈合进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X线片观察和骨折标本组织学检查显示:OVX组小鼠早期骨折愈合明显较假手术组延迟。M icro-C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骨痂体积较小,骨密度较低,血管灌注后骨折部位新生血管少且血管体积和血管体积分数较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OVX组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结论卵巢切除后股骨骨折小鼠的骨折早期愈合明显延迟,可能与骨痂组织新生血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三七总皂甙(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PNS)的干预作用。方法:在36只雄性SD大鼠左桡骨形成骨折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PNS组,予以PNS100mg/kg/d腹腔内注射,对照组予以等量盐水。在骨折后7,14,21天X线观察骨折愈合及骨痂形成情况;HE染色了解骨痂形成情况;RT-PCR方法检测骨痂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X线显示PNS组骨痂形成明显加快,HE染色显示骨折断端成骨细胞数目及骨痂增多;对照组HIF-1αmRNA7天表达较低、14天达峰值、21天下降;PNS组7天、14天时点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21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NS可上调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HIF-1α的表达,改善骨折部位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影响骨折愈合的具体机制?方法:分别取 GIT1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每组30只?造模成功后2周,免疫组化检测骨痂区软骨细胞矿化及p-Smad1/5/8表达量?分别取2组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予以10 ng/m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刺激后检测Smad1/5/8磷酸化水平和核转入能力;取C3H10T1/2细胞,分别用1 μg pGL3重组质粒和1 μg GIT1-siRNA共转染细胞,荧光报告素酶技术检测细胞内GIT1蛋白对BMP2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GIT1基因敲除小鼠软骨内骨化减弱,骨痂区软骨细胞堆积,骨折愈合延迟,p-Samd1/5/8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与GIT1基因敲除小鼠相比,BMP2可明显提高同窝野生型小鼠BMCs中p-Samd1/5/8核转入能力;GIT1蛋白表达的缺失可明显降低BMP2的转录水平?结论:GIT1可通过调节Samd1/5/8的磷酸化及BMP2信号转导影响骨折部位的软骨内骨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骨折+生理盐水组(Sham+F+NS);卵巢切除+骨折+生理盐水组(OVX+F+NS);卵巢切除+骨折+甲状旁腺激素组(OVX+F+PTH),每组10只。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术后4周选取股骨中段制备开放性骨折模型,髓内钉固定,于骨折部位给予PTH(20μg/kg),3次/周,间断骨折局部皮下注射4周后,处死动物并收集样本,采用X线摄片、骨密度检测、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给予PTH干预后,骨痂骨量较OVX+F+NS明组显升高(P〈0.05);X线观察显示OVX+F+PTH组得分明显高于OVX+F+NS组(P〈0.05);HE染色可见OVX+F+PTH组骨小梁数量增多,板层骨排列整齐有序;同时,OVX+F+PTH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H能够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痂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曲: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加锁髓内针和普通髓内针固定时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处鼠50只,体重(250+20)g,根据股骨骨折固定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锁髓内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髓内针组)。每只大鼠随机选择一侧股骨,行开放性截骨制作横行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术后即刻、2,4周对全部大鼠进行X—ray检查,第4周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取术侧股骨进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BMD和生物力学检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的纤维性骨痂小,骨性骨痂大,骨性愈合时间提前;实验组骨折局部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侧股骨的最大负荷、最大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锁髓内针较普通髓内针能提供抗旋转稳定性,增加骨量,促进骨性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折愈合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A( Sema3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4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后12周的大鼠行单侧胫骨水平切开术,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ema3A组,每组32只。骨切开术后于切开区域每周分别局部注射赋形剂或Sema3A(500μg/kg)。骨折后4、8周收集骨折标本,进行X线、iDXA、组织学、micro-CT检测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ema3A组骨折后4、8周骨密度、百分比骨体积和骨痂生物学强度均明显增加( P<0.05)。骨折后8周,两组间骨痂相对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ema3A组骨痂平均断面面积较对照组减少(P<0.05)。组织学图像显示Sema3A组骨折后8周骨痂形成和骨化更好。结论 Sema3A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4周后能增加骨痂体积和密度,8周后能诱导骨痂骨化和重塑。  相似文献   

14.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与加压接骨折(CP)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SMC内固定,右侧以CP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X线显示SMC组内固定后4周,骨折初步愈合,CP组在8周骨折愈合,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2、4周时,SMC组骨痂内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在数量上高于CP组,功能活跃。8周时SMC组骨折端已出现板样骨替代,CP组发生骨性连接,板下已出现骨吸收腔和退变相骨细胞。12周时SMC侧骨皮质出现部分吸收腔,CP组板下骨皮质吸腔更趋明显。结论:与CP相比,SMC内固定可使骨折端稳定的同时,又可对骨折断端施加主动的、持续的轴向应力刺激、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钢板和矩形髓内钉固定对兔胫腓骨骨折骨痂含量和成骨细胞内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含量的影响.方法:第1部分实验用新西兰兔24只,对同一动物的两侧下肢分别用矩形人钉和4孔不锈钢板固定,并分3批于固定后14、21、28d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中趸骨细胞中BMP的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将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第2部分实验用新西兰兔8只,同法制作动物实验模型,于术后56d摄双侧胫骨X线片,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GF-1信号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IGF-1成骨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骨折模型,三点弯曲试验分析IGF-1敲除组(KO)与对照组(Con)的最大载荷。通过Q-PCR和TRAP染色方法检测KO组和Con组成骨细胞分化指标的表达破骨细胞的个数。分离并培养来自KO组和Con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经瞬时转染si-RUNX2,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BMSC细胞中成骨细胞分化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折后10天和21天,KO组的最大载荷明显低于Con组。与Con组相比,KO组愈伤组织的OCN和ALP表达显著降低,而RUNX2则明显提高,且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显著减少,表明敲除IGF-1破坏了小鼠的骨折愈合能力。通过瞬时转染si-RUNX2于BMSC细胞,发现干扰RUNX2表达能够有效挽救因IGF-1敲除而破坏的成骨细胞分化潜能。表明RUNX2参与IGF-1信号调节的骨折愈合过程。结论 IGF-1能够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形成,其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UNX2的表达,这为骨折愈合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miR-206与PI3K/Akt在大鼠肋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 32只SPF级SD大鼠进行肋骨骨折的造模,后随机分为miR-206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14 d和28 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行micro-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qPCR检测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和Akt蛋白水平。 结果 术后大鼠基本状况良好且均造模成功。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各组大鼠的骨痂总体积、骨性骨痂体积、骨骼体积比均随时间逐渐增加,在14、28 d时,miR-206组在骨痂形成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4、28 d时,miR-206抑制剂注射能明显升高PI3K和AKt的表达量和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调miR-206能够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肋骨骨折部位的骨痂生长和骨化过程,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