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明确诊断并分析l例新生儿疑似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病例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收集死亡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死亡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父亲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均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 根据该病例的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起"外地来穗"W135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制订和调整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实验室检测,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执行。结果患者以急性发病、反复发热伴全身瘀斑、瘀点入院,脑脊液样品经PCR扩增检测CrgA基因阳性,siaD(W135)阳性。密切接触者咽拭标本中1例检出并被鉴定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菌,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齐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该病例是广东省第2例由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普通型流脑病例;对于外地病例,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流脑监测方案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分工合作,加强信息沟通。流脑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近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群变迁、临床表现及特点、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 对流脑疑似病例,通过脑脊液及急性期血液分离脑膜炎奈瑟菌、PCR检测急性期血清或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菌的DNA特异片断进行确诊.对临床确诊及病原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分型,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尤其对抗生素的疗效.结果 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确诊),其中3例脑脊液经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基因核酸片断,而同时送检的血清标本,则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片断.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均未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结论 九江地区有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在发生.脑膜炎奈瑟菌基因核酸检测方法 可以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疑似病例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种属(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及各群的特异性DNA片段。结果 6例流脑疑似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检出5份Nm CRGA基因阳性,5份含有Nm C群SIAD(C)基因片段;血液标本中检出1份Nm CRGA基因阳性,1份含有Nm C群SIAD(C)基因片段。结论所建立方法可用于Nm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东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三种不同人群(普通人群、密切接触人群、对照组人群)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C群Nm抗体;采集咽拭子,采用增菌咽拭液标本,接种于双抗血平皿37℃24h培养,分离Nm。结果 调查的444例健康人群中,A群Nm抗体阳性率78.60%,GMT为1:42.26,C群Nm抗体阳性率21.17%,GMT为1:10.36,A群Nm抗体水平较高,而C群Nm抗体水平则较低。405例接种A群流脑疫苗者抗体阳性率(81.73%)和GMT(1:44.46)明显高于39例未接种者(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15%和1:16.63)(P〈0.01),与是否接种过A群流脑疫苗有关联性。Nm带菌率为1.73%,以C群和D群为主,密切接触人群的Nm带菌率明娃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东阳市健康人群中对A群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力,而对C群流脑免疫力较低,一旦有传染源介入,极易引起暴发和流行,及时、有效地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首例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的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患者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及2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Nm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Nm菌株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从病例脑脊液中分离到1株B群Nm菌株,其菌落形态、生化特征均符合Nm的特性,经鉴定其为血清B群ST-11110型。从病例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中检出Nm种属、B群Nm的特异核酸片段。29份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均未分离到Nm,其中12份检出Nm种属、B群Nm的特异核酸片段,阳性检出率为41%。结论 B群Nm在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标本中的检出,提示贵州部分地区流脑优势菌群可能正发生变迁,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脑膜炎球菌并进行鉴定及血清分群,为做好福建省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培养法和PCR检测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用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病人血清要用ELISA方法进行流脑抗体检测。结果3份脑脊液培养,有2份培养阳性,检出菌株分别编号为2007-5、2007-23经鉴定均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Nm),PCR检测CrgA基因及SiaD(C)基因均呈阳性。1份培养阴性(样品编号为2007-4),但PCR检测CrgA基因及SiaD(C)基因均呈阳性。病例1及病例2双份血清流脑C群抗体滴度均为1:320,呈4倍增高。2株检出菌株对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利福平等6种抗菌药物均敏感,但对磺胺甲基异噁唑高度耐药,环丙沙星也产生耐药。结论2007年福建省3例流脑病例均系由C群脑膜炎球菌所致。该省流脑病原学发生新变迁,即A群和C群并存。福建省流脑病例治疗可首选头孢类、利福平等敏感抗菌药物,磺胺甲基异噁唑不适宜继续作为治疗和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CR检测技术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疑似病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流脑疑似病例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种属及各群的特异性DNA片段。结果11例流脑疑似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检出7份NmCrgA基因阳性,其中1份含有NmA群Orf-2基因片段,1份含有NraB群siaD(B)基因片段,5份含有NmC群siaD(C)基因片段;血清标本中检出3份NmCrgA基因阳性,3份均含有NmC群siaD(C)基因片段。结论PCR技术可应用于临床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种属及各群的特异性检测,以快速诊断流脑疑似病例。  相似文献   

9.
贺爱民  陈文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814-3815
目的:通过对4例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患者的分离培养、分群及药敏分析,提高我们对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的检测水平,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先后分离出的4株脑膜炎奈瑟氏菌的鉴定、分群及药敏分析。结果:青霉素S2/4;头孢曲松S4/4;环丙沙星S2/4;复方新诺明S0/4。结论: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者首先头孢曲松预防流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学快速检测鉴定及其分型的实验方法。方法24例流脑病例为实验组,63例其他脑膜炎病例为对照组,抽取患者脑脊液(CSF)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测同时,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单克隆抗体标志乳胶凝集试验快速检测脑膜炎奈瑟菌polyosid ic抗原;细菌培养及API-NH系列鉴定脑膜炎奈瑟菌,并作单克隆抗体分型。结果实验组24份CSF中,乳胶凝集法阳性22份,对照组63份CSF,阴性61份,阳性2份,乳胶凝集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poly-osid ic抗原诊断流脑,敏感性91.7%,特异性96.8%,阳性预测值0.92,阴性预测值0.97。鉴定分型均为A群。结论A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该地区流脑的主要菌种,单克隆抗体标志乳胶凝集法快速检测脑膜炎奈瑟菌polyosid ic抗原,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市一例暴发型流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方法,对1例流脑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检测及病例的诊断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结果患者以四肢臀部出现散在瘀点、瘀斑为主要症状,血液标本经细菌培养未能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患儿为A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结论该病例暴发型流脑诊断成立,系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年幼儿童流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要加强婴幼儿在流脑高发季节的甄别诊断;进行应急接种的同时重点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居室的通风是控制流脑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程凤云 《安徽医学》2012,33(6):739-740
目的了解肥东县2009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的发病情况,以及监测健康人群流脑的带菌状况,为分析肥东县流脑发病趋势及预防接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肥东县梁园镇随机采集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脑菌株分离培养.结果调查的80名健康人群鼻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2份携带C群脑膜炎奈瑟式菌,带菌率为2.5%(2/80).结论肥东县流脑带菌率较低,以C群为主,加强A+C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警惕局部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3.
固原市原州区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固原市原州区健康人群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流脑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资料。方法依据《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试行)》中规定的方法,于2006年4月在固原市原州区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210名人员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67.6%,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44.3%。结论固原市原州区健康人群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疾病控制机构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健康人群中流行性流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及抗体水平,为制定流脑防治规划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儋州市和东方市,以整群抽样法采集被抽中家庭全部人员健康人群咽拭子和静脉血,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培养,用间接酶联免疫法监测血清标本中脑膜炎A、C群IgG抗体,含量≥2μg/ml为阳性。结果本次抽样检测744人,脑膜炎奈瑟菌(Nm)培养阳性9人,总带菌率为1.21%,A群和c群带菌都主要集中在儋州地区。共检测676人流脑IgG抗体,其中A群抗体阳性者420人,阳性率为62.13%。C群阳性者195人,阳性率为28.85%。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5-45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高(P〈0.01);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62.13%显著高于C群流脑抗体2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群抗体各地区间无差异。结论海南省健康人群中存在流脑奈瑟菌(Nm)带菌者,人群中流脑A、C群保护性抗体较低,应加强流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河北省首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感染病例。方法查阅病例病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发热、间断性呕吐、伴有颈项强直,无惊厥、无皮肤瘀点瘀斑;血白细胞计数8.1×109个/L;脑脊液外观混浊、蛋白质2.63g/L、白细胞2.78X106个几。脑脊液培养得到可疑Nm菌株。初步诊断为流脑。最终脑脊液标本经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确诊为W135群Nm感染病例。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已痊愈出院。结论河北省存在W135群Nm流行可能性,应警惕W135群流脑疫情暴发。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微量、可靠等优点,在流脑诊断方面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47例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流脑全年均有发病,1—4月为高峰,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1-20岁,学生多见,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均见于暴发型流脑;脑脊液呈典型化脓性改变;22份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分型,6份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5份为C群(83.3%)、1份为A群。结论我院收治的流脑患者可能主要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冬春季为发病高峰,青少年学生好发,临床特征典型,暴发型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波市A群脑膜炎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和KB法,对宁波市2004—2005年分离9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对6种治疗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洛培南,氯霉素均敏感,6种预防用药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SMZ和利福平中,阿奇霉素敏感,88、9%米诺环素敏感,66.7%利福平敏感,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SMZ均耐药。结论宁波市2004—2005年分离的流脑菌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SMZ已产生耐药性,在当前防治流脑时应慎重使用。提示应加强脑膜炎奈瑟菌监测,合理选择抗生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栗箫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26-1127
目的通过分析临沂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趋势,提供科学防治依据。方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免疫状况监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1988—2007年临沂市流脑疫情除2004、2005年出现小幅反弹外,总体为下降趋势;健康人群流脱脑抗体检测A群阳性率为95.20%,C群阳性率为39.33%。2005年开始监测到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病例。结论目前临沂市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较高,不具备A群流脑大规模暴发的条件,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病例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州市2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新生儿病例进行诊断并分析可能的传染源,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方法对流脑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例病例均因发热等症状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该菌株对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敏感。结论本市近年来首次出现2例未满月婴幼儿感染B群流脑菌的病例,应加强流脑,尤其是B群流脑菌株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辛集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状况,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于流脑流行前期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215份,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咽拭子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11份,带菌率5.12%,共分离出B群1株(占9.09%),C群1株(占9.09%),X群4株(占36.36%),多凝菌5株(占45.45%)。15~19岁组带菌率最高,为23.33%;各年龄组人群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7,P<0.01);男性带菌率为7.34%,女性为2.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2.251,P>0.05)。结论辛集市健康人群中存在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者,且15~19岁组带菌率最高。提示今后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健康人群的监测及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