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硕  刘兴会  何镭 《西部医学》2011,23(5):865-86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发生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对本院分娩单胎1166例GDM孕妇及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106例分娩的巨大儿及孕妇作为研究组,其余1060例为对照组,比较孕妇年龄、身高、孕期增重、孕期增加BMI、产前BMI、孕周、孕产次、妊娠及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身高、孕期增重、孕期增加BMI、产前BMI、孕周和产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多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围产儿结局研究组死胎、产伤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肺炎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两组至少发生一项母婴并发症,显示GDM孕妇分娩巨大儿主要影响围产儿结局(P〈0.01),而对妊娠并发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适当控制孕期增重,积极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减少相关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前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本院孕检并分娩的单胎GDM孕妇5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BMI将其分为超重组(孕前BMI≥24 kg/m~2)323例和非超重组(孕前BMI24 kg/m~2)263例,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新生儿结局、分娩方式及子痫前期的发生情况。两组分别按孕期增重9 kg、9~18 kg、18 kg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低体重儿、分娩方式以及子痫前期的发生情况。结果:超重组孕妇血糖控制满意率低于非超重组,巨大儿、新生儿转儿科、剖宫产及子痫前期占比均高于非超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孕妇孕期增重18 kg组巨大儿比例高于9 kg组,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孕妇孕期增重9~18 kg及18 kg组巨大儿、剖宫产、子痫前期比例均高于9 kg组,18 kg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9 k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及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是GDM孕妇罹患子痫前期及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关注孕前超重人群,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对改善妊娠结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增加体重的适宜范围.方法:对747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按孕前体重指数分为四组: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肥胖组(BMI≥25);又根据孕期增重分为<15 kg、15 kg~20 kg、>20 kg三组,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产程阻滞及难产剖宫产均随孕前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均随孕期增重的增加而增加;孕期增重≥15 kg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孕期增重<15 kg低.结论:对孕前及孕期增重的适当控制,可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高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来我院产检的126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正常孕妇体重标准将本组孕妇分为体重正常组与体重指数24组,其中体重正常组58例,68例体重指数24,分析两组孕妇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前体重指数24组的妊娠期孕妇糖尿病、巨大儿、子痫前期、早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前体重增长16kg的孕妇比较孕前体重增长≥16kg的孕妇剖宫产、子痫前期、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体重增长16kg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妊娠期糖年病发生率的提高,对妊娠结局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夏爱华  余兰兰 《河北医学》2013,19(10):1547-1549
目的:探讨孕次、孕期体重变化与子痫前期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北海市三家医院收治确为子痫前期的、单胎且无基础病的孕妇,共3271例,以孕妇的孕次分孕次≥3组176例;孕次〈3组3095例,按孕期体重增加值划分,分体重增长≤10kg组265例、体重增长〉15kg组241例,体重增加10-15kg组2765例,研究两个变量同时对孕妇发病孕周的影响。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变化、及孕妇的孕次与发病孕周呈正相关性。结论:孕妇的妊娠次数是妊娠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孕期体重的增长变化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科学控制饮食不会影响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 月—2019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2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 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超重和肥胖组(BMI>25.0 kg/m2);根据孕期体 重增加(GWG)情况分为GWG不足组、GWG正常组及GWG过度组3组。比较各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妊娠结局。结果 消瘦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P <0.05),GWG高于正常组(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正常组(P <0.05),GWG 低于正常组(P < 0.05)。GWG不足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GWG正常组(P <0.05);而GWG过度组 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均高于GWG正常组(P <0.05),新生儿体重低于GWG正常组(P <0.05)。与正常 组比较,消瘦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低,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 高于正常组(P <0.05),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正常组(P <0.05)。与GWG正常组比较,GWG不足组胎膜早 破、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0.05);GWG过度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 早破、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高于GWG正常组(P <0.05)。结论 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可导致妊娠 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孕妇营养评价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分析孕妇体重增加幅度与孕期血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产检的1000名产妇,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3组,根据孕期BMI的增幅可分为甲、乙、丙3组,根据孕期体重绝对值的增长分为A、B、C3组。分别检测以上3组产妇的血糖指标情况。结果:肥胖组产妇孕早期空腹血糖异常、OGTT异常及GDM比例分别为28.13%、46.88%、12.50%,血糖异常的比例高于正常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MI增幅过多、体重绝对值增幅过大的产妇血糖异常比例也较正常孕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BMI增幅及孕期体重绝对值增长与孕期血糖异常密切相关,体重增加幅度过大可导致孕妇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观察1530例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产妇孕前BMI及孕期BMI△不同组别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超重肥胖组及孕期BMI△≥6 kg/m2时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 kg/m2组(P<0.05),消瘦组及BMI△<4 kg/m2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kg/m2组(P<0.05).结论 孕前BMI及孕期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直接关系,要重视孕期体重增加的情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9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 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54例PEP患者分为A、B、C组,每组18例。A组患者应用中药宫外孕Ⅰ号治疗,B组患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C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加宫外孕Ⅰ号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下降情况、不良反应及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后第3、7、14天3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21.0±5.2)、(17.6±4.4)、(13.9±4.8)d,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0%、5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加宫外孕Ⅰ号治疗PE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查经产孕妇超重和肥胖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入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经产妇共576例,其中早孕期超重和肥胖即体重指数BMI为25~29.9的孕妇有184例,分娩时超重和肥胖BMI≥30有152例,观察超重和肥胖与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早孕期超重和肥胖经产妇平均总产程时间为(14.7±2.6)h,宫口扩张速度(0.68±0.14)cm/h;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1.5%,35.9%,19.6%和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P〈0.05)。产前超重和肥胖经产妇平均总产程时间为(15.3±2.1)h,宫口扩张速度(0.79±0.12)cm/h;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8.9%,38.8%,25.0%和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P〈0.05)。早孕期超重和肥胖经产妇孕期体重增加≥20 kg者,产程时长为(15.3±2.1)h,而体重增加〈20 kg者总产程时长为(14.2±2.4)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孕妇体重增加≥20 kg者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6.9%,53.1%和29.7%,与体重增加〈20 kg的经产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P〈0.05)。结论孕期超重和肥胖导致宫口扩张减缓、产程异常和手术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891例孕妇外周血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活动性感染组,随机抽取200名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弓形虫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4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在3 891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感染353例,其中急性感染51例、既往感染197例、活动性感染105例,总感染率为9.07%(353/3 891);对应各感染组及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2.03%(4/197)、6.67%(7/105)和1.50%(3/200)。急性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孕妇弓形虫阳性率高于市区妇女,农民阳性率高于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者,有动物密切接触史和喜食生食者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和活动性感染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建议孕妇加强弓形虫筛查工作,以便及早诊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水源、粪便等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妊娠结局。方法:分析2011-06~2013-06共6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经过治疗后,比较其与45例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经过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与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羊水胎粪污染风险均增加;以TSH〈3.0MIU/L做为治疗目标值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前及孕期甲减的筛查并及时给予足量甲状腺素补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肥胖对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以尽量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门诊建卡产检至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803例,其中符合孕前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2)及孕期肥胖(孕期体重增长≥15kg)的孕妇110例(6.10%)作为观察组,随机从其余孕妇中抽取2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肥胖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宫口扩张速度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肥胖孕妇的产程异常率、宫口扩张速度、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孕期肥胖对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难产发生率、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1月-2007年12月106 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 组第 1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 2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龚衍  杜晓红  肖兵  赵梓琳  秦娟  陈旭 《当代医学》2011,17(35):26-28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9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加体重、并发症、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产妇的居住地、产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龄、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早产、剖宫产、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应针对有危险因素的孕妇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