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和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肾病综合征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6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同时检测2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液FDP和尿ALB的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肾病综合征组患儿血浆AT-Ⅲ与血清ALB、尿液FDP和尿液ALB的相关关系。结果肾病综合征组血浆FIB、D—D、FD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T-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尿液FD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综合征组血浆AT-Ⅲ与血清ALB呈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0.573,P〈0.01);尿液FDP与尿ALB无相关关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330,P=0.107)。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体内存在凝血和纤溶亢进,并有肾脏内局部凝血和纤溶异常,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利于监测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心磷脂抗体与几种肾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与几种常见肾脏疾病的关系 ,以及ACL的检测在肾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 (以ACL阳性和阴性分成两组 )、隐匿性肾炎组、尿毒症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ACL检测 ,并对ACL在各组中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隐匿性肾炎组和尿毒症组ACL阳性率分别为 3.33%、3.45 %和 0 % ,3组间比较ACL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肾病综合征组为 31.5 8% ,与前 3组比较明显增高 (P <0 .0 1)。ACL阳性组 2 4h尿蛋白定量、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粘度较之ACL阴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血ATⅢ 活性 ,血浆白蛋白水平则明显较ACL阴性组低。结论 ACL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隐匿性肾炎和尿毒症病人。ACL阳性病人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3.
凝血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测定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部分项目以期探讨在肾病综合征(NS)病人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原(FⅡ)、凝血酶(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PLG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等项目;结果:肾病综合征病人的PLG活性、t-PA较正常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FⅡ、FDP、PLG含量、PAI-1正常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而GMP-140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同期观察了肾病综合征病人治疗好转前后的结果,显示治疗好转后PLG活性上升,FDP上升,PLG含量及AT-Ⅲ下降。结论:肾病综合重病人存在凝血亢进的同时纤溶也亢进,测定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相关指标及血清I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6例NS患者和31例正常人的DIC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清Ig(IgA、IgM、IgG)浓度,根据病人对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的反应,比较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56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40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SSNS及SRNS组血浆Fib、D-dimer、FDP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RNS组血浆Fib、D-dimer、FDP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SSNS组(P〈0.01),IgG低于SSNS组(P〈0.05)。结论:NS患者存在高凝血状态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应用与否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对比白蛋白输注组24小时尿蛋白早期呈上升趋势(P〈0.01),随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蛋白输注组尿β2-MG较非白蛋白输注组高(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会使尿白蛋白排出增多,增加肾小球滤过、加重近曲小管重吸收负荷,引起小管上皮损伤,不缩短病程且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不能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波  郑林亚 《广东医学》2002,23(2):197-19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以强的松为基本治疗,并静脉注射环磷酰胺,观察组22例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4周24h尿蛋白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能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P<0.001),提高肌酐清除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患者抗凝血酶Ⅲ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英辉 《广西医学》2002,24(6):815-816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在治疗前后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治疗前及治疗后三组,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AT-Ⅲ活性。结果:肾病综合征治疗前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肾病综合征治疗后AT-Ⅲ含量明显升高,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抗凝血酶Ⅲ含量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王海安  董卫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22-1822,183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NS患者与25例健康人(对照细、的血脂及脂蛋白a,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NS患者血清TC、TG、LDL—c、LP(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N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法合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NS)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黄葵胶囊,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24h尿蛋定量(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脂(TC、TG)、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及降低血脂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可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激素副作用。结论:黄葵胶囊合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胡俊谭红  王冬梅 《实用医技》2007,14(33):4557-455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F)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7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蛋白阴性和阳性两组,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这两组患者尿的MA、IgG、TRF及RB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阴性时,尿微量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时,尿微量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P〈0.01)。结论:四种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更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其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或)肺栓塞(P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10例确诊的NS并发DVT和(或)PE患者(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NS无血栓患者(无血栓组)的年龄(AGE)、血浆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UP)、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10例,肾活检6例,膜性肾病3例.血栓组AGE、ALB、24-UP、FIB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T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经抗凝、溶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消失.结论 AGE、ALB、24-UP、FIB在NS并发DVT和(或)PE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膜性肾病是NS合并血栓栓塞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一旦合并DVT和(或)PE,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溶栓、介入治疗.经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DVT导致P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秀丽  冯国徵  孙玲  雷震坤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26-930,1005,1006
目的通过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足细胞与临床病理关系,探讨尿足细胞检测代替肾活检的可能性。方法选取80例NS患者被肾穿前1d的晨尿和20例正常对照的晨尿各100ml,离心涂片。用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分别对尿沉渣涂片和肾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尿足细胞数目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比较NS各种类型尿足细胞排泄情况与。肾脏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分析其与尿足细胞和肾组织足细胞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尿未见足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PCX,可见大量足细胞;NS不同类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尿足细胞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类型组中,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患者尿中检出的足细胞数最多,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再次是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各组患者尿足细胞数与24h尿蛋白量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肾小球肾足细胞密度呈负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性(P〉0.05);各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密度与24h尿蛋白量及尿足细胞呈负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P〉0.05)。结论尿足细胞的检测是一项可反映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病情轻重的无创性指标;尿足细胞数有可能作为反应肾脏病变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4%(45/1239),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钾、动脉血pH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素氮、肌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或伴随使用环磷酰胺,利尿,减少尿蛋白,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抗凝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41例(91.1%)患者治愈出院,3例(6.7%)患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2.2%)死于严重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以期尽早发现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早期的合理治疗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疗效。方法将4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 组(对照组)22例按1 mg/ kg. d 给予常规激素治疗,B 组(实验组)22例在常规治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睡前口服一次。治疗20天后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六项的影响。结果20天后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24 h 尿蛋白定量、血脂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浆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实验组24 h 尿蛋白定量、血脂等较 A 组下降更显著(P ﹤0.05),实验组血浆白蛋白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不但能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而且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提升血浆白蛋白水平,因而能延缓肾病综合征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王松  廖丹  王琴  李红  邓丽蓉  谭君 《四川医学》2011,32(4):504-50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2010年3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29例急性肾衰竭(AFR)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及治疗组1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间歇性输入人体清蛋白后给予速尿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及速尿静脉滴注14d。观察两组少尿例数,血液透析例数,尿蛋白,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在少尿及血液透析例数,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显著减少(P〈0.05);尿蛋白,血脂等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疗法,且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总体疗效、主要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18%和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和35.14%(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Upro、血脂TC、TG显著降低,血清TP、ALB明显升高,LDL、HDL、BUN、Scr等指标亦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水肿、降低感染率、减少复发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显著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肾动脉内注射肾上腺素的肾静脉造影法对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及留置肾动脉、肾静脉导管,区域性溶栓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肾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20例经肾静脉造影确诊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NS患者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基础上,用介入性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肾动脉及肾静脉,固定后给尿激酶冲击继而予微泵以维持量持续7-14天区域灌注溶栓治疗。结果:20例区域溶栓患者,溶栓后7-14天水肿及腹水消退、尿量增加、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随访并继续常规方法治疗3曲个月,15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元明显出血副反应。结论:注射肾上腺素的选择性血管造影方法对肾静脉血栓诊断率高,肾动脉、静脉留置管区域灌注尿激酶方法溶栓效果好,可提高NS治疗缓解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