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蒋宝玲  刘娟  申妮 《海南医学》2023,(8):1110-1113
目的 探讨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切除效果,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冷切除组(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与热切除组(内镜下热圈套切除术),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及迟发性出血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冷切除组与热切除组患者的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切除组患者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热切除组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息肉位置、息肉形态、术中出血情况、切除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息肉位于直肠、息肉有蒂、热切除是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镜下冷圈套与热圈套切除术切除结肠较大息肉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09例结肠较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热圈套组(内镜下热圈套切除术)52例与冷圈套组(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57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相关并发症、疼痛情况、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冷圈套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热圈套组(P<0.05),冷圈套组金属夹使用数量低于热圈套组(P<0.05);术后3 d, 2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均降低(P<0.05),且冷圈套组更低(P<0.05);2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息肉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镜下热圈套与冷圈套切除术切除结肠较大息肉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且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疼痛不明显,息肉切除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灶完全切除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中患者的病灶完全切除率(96.7%、29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例)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23.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的患者,若经直肠镜检,息肉的直径在2 cm以下时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方式,相较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可以更好的治疗结直肠息肉,完全切除息肉并且还能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三红  王霞 《广州医药》2014,45(6):34-3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结肠无蒂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32例共36枚结肠无蒂息肉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整块切除,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 32例共36枚结肠无蒂息肉病灶切除顺利、完全,随访3~6个月,病变愈合,无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其中病变残留、复发1例.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无蒂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即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剥离,并用高频电流完整切除。EMR是在息肉电切术、黏膜下注射术以及钛夹止血术等内镜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针对浅表型黏膜病变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EMR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黏膜下注射等渗盐水使黏膜病变抬高,然后用高频电圈套法切除病变黏膜,达到根除黏膜层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目的。早期癌即癌组织局限于消化管黏膜及黏膜下层,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癌的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黏膜下注射后内镜黏膜冷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33例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两组均给予术前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术中给予内镜黏膜热切除术,实验组术中给予内镜黏膜冷切除术。比较两组标本回收率、息肉切除情况、复发率、手术、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标本回收率(95.52%)高于对照组(83.33%)(t=5.245,P=0.022),息肉完全切除率(94.03%)与对照组(93.94%)未见明显差异(t=0.000,P=0.982),实验组息肉切除次数(1.65±0.08)少于对照组(t=16.169,P=0.000),实验组复发率(5.97%)与对照组(7.58%)未见明显差异(t=0.136,P=0.712)。实验组住院时间(5±0.3)天、手术时间(26.11±9.38)分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2.17±7.82)小时,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6217.60±96.15)元,少于对照组(t=4.984、8.838、3.798...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蒂与否,息肉分为无蒂、亚蒂和有蒂3种。对于亚蒂和有蒂息肉可采用内镜下息肉圈套切术,但是对无蒂息肉特别是大的广基息肉,切除过浅,回收标本后病理常提示“未见基底部”,而切除过深,则容易出现出血甚至穿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指于病灶(如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食管、胃、结肠早期癌等)的黏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黏膜组织的技术方法,对于无蒂息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3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30%。右半结肠息肉(OR=1.83,95%CI:1.26~2.71)、直肠息肉(OR=1.58,95%CI:1.24~1.67)、息肉≥1cm(OR=3.78,95%CI:2.351~5.692)、术中出血(OR=4.37,95%CI:3.192~7.342)、手术方式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OR=1.73,95%CI:1.09~2.21)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OR=2.87,95%CI:1.86~3.14)、患有高血压(OR=4.72,95%CI:2.63~7.27)或高脂血症(OR=2.26,95%CI:1.305~3.524)等基础疾病是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息肉≥1cm、术中出血、息肉位置在直肠或右半结肠、患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基础疾病、手术方式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吴伟  王海浪 《安徽医学》2020,41(9):1077-1080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21例结直肠小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息肉切除方法不同,分为电子结直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冷套圈组)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高频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标本黏膜下小动脉是否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冷套圈组手术时间(3.18±0.45)min,短于高频电凝组的(5.09±1.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套圈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为100%(278/278),高于高频电凝组的86.84%(25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套圈组及高频电凝组患者在息肉摘除数目、息肉方位、术中及术后出血率、息肉样本接收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息肉病理类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套圈组标本黏膜下小动脉均没有出现毁损,而高频电凝组则有6例发生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结直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相比高频电凝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手术标本完整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在治疗胃结直肠息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消化内科诊治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A组给予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行氩离子凝固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患者在亚蒂及有蒂息肉切除中治愈率高于B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治愈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均可治疗胃结直肠息肉,在不同类型息肉治疗中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结自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病例,对其结果进行随访.结果: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中共发现携带结直肠息肉91例,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8例行术中结肠切除,8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其中1例结肠息肉发生癌变而且无法内镜切除行再次剖腹手术,1例息肉无法息肉内镜下切除而行再次剖腹切除.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尽量应用内镜进行切除,对于不能进行扩大切除的患者,进行内镜定位下的区段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切除胃大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内镜下切除胃大息肉198例,根据息肉的形状、大小等采用电灼切除、尼龙绳圈套、使用金属央、黏膜切除术(EMR)、祜膜剥离术(ESD)等不同的方法切除,对内镜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8例患者胃大息肉均在电子胃镜下成功切除。198例中有25例并发明显出血,1例术中发生小穿孔予金属夹夹闭,1例发生迟发性穿孔予急症手术。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指征,技术熟练,选择适当的电切除方法,胃镜下切除胃大息肉是可行、有效及相对安全的方法,可免予外科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亚蒂型息肉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直径6~20mm亚蒂型息肉患者200例,共246枚息肉,其中CSP组100例(122枚息肉)采用CSP治疗,EMR组100例(124枚息肉)采用EMR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迟发性息肉切除术后出血(DPPB)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即刻出血的发生率、术中及术后的穿孔率、手术时间、术后息肉复发率和新生息肉发现率。对两组10~20mm的息肉进一步分析,比较息肉直径、息肉位置、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时间、完整切除数、内镜下成功切除数、操作失败后追加治疗数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息肉大小、位置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术中出血率高于EMR组(7.4%比0.8%,P<0.05),但CSP组术后延迟性出血率较EMR组(0比6.5%)下降(P<0.05)。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缩短[(2.6±0.7)min比(3.8±0.6)min,P<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息肉复发,两组新生息肉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0~20mm息肉(CSP组51枚,EMR组48枚)的息肉直径、息肉位置、术后病理、完整切除数、内镜下成功切除数及操作失败后追加治疗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缩短(P<0.01),术中出血发生率较EMR组高(P<0.05),但CSP组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率较EMR组低(P<0.05)。结论对于6~20mm的结直肠亚蒂型息肉,CSP较传统EMR更安全,且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样病变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无痛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68例共102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腺瘤73个,包括管状腺瘤36个,绒毛状腺瘤29个,管状绒毛状腺瘤8个;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个,增生性息肉28个,直肠类癌1个。2例术后242、8 h出现便血,在肠镜下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止血;1例于术后6 d出现少量便血,无穿孔发生。有3例大于4 cm的结肠腺瘤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3个月复查时,在原EMR瘢痕边缘见约0.5 cm和0.6 cm的息肉复发,均给予活检钳完整钳除,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增生性息肉,6~12个月复查时无复发。1例黏膜类癌到目前已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MR治疗大肠良性肿瘤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的优化护理。方法:总结78例吸引圈套法切除消化道息肉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结果: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治疗成功率达100%,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完成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有效地解决了基底部宽大、无蒂及体积大的消化道息肉,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内镜下的治疗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接冷圈套切除(间接CSP)组、直接冷圈套切除(直接CSP)组和热圈套切除术(HSP)组。比较三组手术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直接CSP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间接CSP组和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止血夹使用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间接CSP组与直接CSP组,迟发性出血率高于间接CSP组与直接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即刻出血率低于间接CSP组和直接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可减少即刻出血,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但迟发性出血率较高;直接CSP可缩短息肉切除时间,迟发性出血率低,但即刻出血较间接CSP高;间接CSP具有即刻出血率和迟发性出血率低的优势,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胃肠道巨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高频电切除术,单纯用尼龙圈套扎术和尼龙圈套扎后电切术。结果29例患者的29枚胃肠道巨大息肉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高频电切除巨大息肉16枚,出血3例,出血率为18.75%;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息肉10例,单纯尼龙圈套扎巨大息肉3例,均无出血。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均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息肉能有效预防出血和穿孔,特殊情况下单纯尼龙圈套扎,可以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但很难收集到整瘤体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黄哲  邓惠嫦  陈圣炬 《重庆医学》2006,35(18):1693-169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注射联合高频电治疗大肠广基扁平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大肠广基扁平息肉病例18例.共计息肉20颗,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基部注射生理盐水.使息肉隆起.再用圈套器对息肉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16颗息肉一次性注射一次性圈套完全切除;3颗息肉一次性注射一次性圈套大部分切除.残留部分电凝器凝除:1颗息肉太大需2次注射2次圈套并电凝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黏膜注射联合高频电治疗大肠广基扁平息肉.方法简单、易操作、对治疗肠道广基扁平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小探头检查明确的23例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圈套切除术治疗,记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均完整切除,术中基底部渗血2例,经氩等离子凝固术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发生,术后复查胃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理均提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与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一致。19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无复发及残留,无食管狭窄,所有患者无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结论经超声内镜检查初步确诊的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应用于常规结直肠息肉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5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共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给予传统结肠镜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息肉患者给予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术后出血、穿孔等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