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叶肝段节是彻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术式,我科在176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采用肝叶肝段切除87例,占49%,大部分为左肝叶切除,占91%,对于右肝内胆管结石,行右肝段及亚段切除,对提高右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本文对87例肝叶肝段切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胎儿肝内肝静脉的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报告。据胚胎学记载,早于胚胎的第三个月末,胎儿的肝内肝静脉既已完成全部造型。作者所观察的100例胎儿标本,所见肝内肝静脉的支数、各条静脉的排列位置以及注入下腔静脉的方式等,均与成人大同小异。因此,作者认为,本文从观察胎儿所取得的有关资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弥补成人研究资料上的不足,对指导临床肝脏外科手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肝切除治疗2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左半肝切除9例,左外叶切除15例,右后叶切除3例;其中25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J+T管引流术,2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十胆肠吻合术.结果 27例肝脓肿均治愈.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7.41%)、切口感染3例(11.11%)、膈下感染2例(7.41%)、胆满1例(3.70%).残余结石5例,术后6周经1~4次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4例结石取尽,1例因结石嵌顿在左内叶Ⅲ级胆管无法取出.合并胆管癌2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9个月死亡.结论 合理选择病例,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HF),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一类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HF能否发生逆转一直是医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现已知HF是一个可逆性的病变,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是ECM的主要来源,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FLC),是HF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HSC作为最终靶细胞,通过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这一共同复杂的网络系统,参与HF的发生及进展。在HF的恢复期,有与肝脏瘢痕降解一致的广泛的HSC凋亡,因此,诱导活化HSC的凋亡可使HF发生逆转。目前,活化HSC已被看作抗HF治疗的主要靶点。现就HSC与HF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周任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86-187
目的探讨肝切除在肝挫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严重肝挫伤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采取肝切除术,其中死亡2例(10%),其余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继发性出血,胆瘘及肝脓肿的发生;18例采取其它手术方式的患者,死亡1例(5.56%),继发性出血3例(16.67%),胆瘘及肝脓肿分别为4例(22.22%),2例(11.11%).结论肝切除可用于严重的肝挫伤,能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胆瘘及肝脓肿,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手术中要注意掌握手术指佂.  相似文献   

7.
肝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肝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具有强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但是在临床应用普遍推行之前,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本综述就肝干细胞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肝脏损伤后的肝再生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肝癌,胆管癌,肝血管瘤,肝包虫病等)行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肝切除,对病变大小,位置,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6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13.5d。术后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结论:与全肝肝门阻断法相比,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出血少并便于控制,对肝脏损伤小,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86例行肝部分切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优良率为89.71%,差者为10.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09%,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肝窦内皮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表达相关细胞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活化星状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调节肝脏血管等参与肝纤维化.本文就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抑素提取物对肝再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大鼠肝抑素,研究它对肝再生过程的影响,应用酒精沉析和超速离心法从正常大鼠肝抑素提取物(HC),将其注入肝大部切除大鼠体内,每12h一次至96h,每12h取残余肝测重量和体积,计肝细胞分裂指数(MI),用体视法测肝细胞数,用流式细胞术测分离细胞含不同DNA倍体的细胞数,结果;(1)再生肝重量和体积增长缓慢,至96h为对照组的71%;(2)肝细胞MI明显降低,MI高峰延后并后为对照的33%,(3)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中第一肝门阻断与第一肝门合并选择性肝静脉阻断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3例,依据血流阻断法分为2组,接受第一肝门阻断法为A组(n=38),接受第一肝门阻断合并肝静脉阻断为B组(n=35)。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血流阻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患者(P<0.05)。结论第一肝门合并选择性肝静脉阻断较单纯第一肝门阻断止血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1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左半肝切除术74例,左外叶切除术17例,左内叶切除术5例;右后叶切除术11例,右肝部分切除术6例,右半肝切除术2例。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10例(8.70%)。结果: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死亡,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16.52%),包括肝功能衰竭、胆漏、胆道出血、膈下脓肿、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等。94例获6个月~18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0.5年,优良率89.36%,结石复发10例,占8.70%。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手术方式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量(265±23)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8.25±0.8)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严格控制手术指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肝切除术后,由于大量功能性肝细胞的缺失,残肝能量代谢常发生明显变化,肝细胞内能量的产生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到遭破坏,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因此,了解肝切除术后残肝能量代谢变化的规律,对于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肝静脉阻断技术切除复杂肝肿瘤。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应用肝静脉阻断技术切除复杂肝肿瘤13例。结果 13例治愈,第一肝门阻断加全部肝静脉阻断2例,阻断时间11、17min,出血分别为100、350mL;第一肝门阻断加右肝静脉或左右共干(半肝静脉血流阻断)一次性阻断7例,平均15.1min(9~27min),出血量平均为510mL(170~860mL);2例第一肝门半肝血流阻断加右肝静脉或左右共干(半肝静脉血流阻断)阻断时间9、22min,出血分别为420、850mL;2例被迫进行阻断,阻断时间分别5、7min,出血分别为820、1700mL。肝静脉破裂出血2例,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及感染。术后胆漏1例、膈下积液3例、胸水8例,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继发性大出血、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外伤修补术后胆汁性肝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4例肝外伤修补术后胆汁性肝囊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特征和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先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穿刺置管引流,经治后囊肿消失.结论肝外伤修补术后出现的胆汁性肝囊肿应予以早期保守治疗,对于较大的假性肝囊肿,建议行置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因右上腹胀痛2个多月为主诉入院。入院前2个多月,患者出现持续性右上腹胀痛,疼痛无明确规律,无向它处放射,伴畏冷、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口苦、口干,不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入院前1周于我院行消化系彩超示:肝右叶回声稍欠均匀(建议复查),胆囊壁稍粗糙,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入院前2天于我院查上腹部MRI平扫+增强示:肝右前叶病变,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建议结合临床治疗后复查。发病以来,神疲乏力,小便色黄,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无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史,无嗜酒史。入院查体:T36.8℃,P82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慢性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s征阴性,肝区轻叩痛,肠鸣音4次/分。血常规:WBC13.93×109/L,NEUT 9.11×109/L,NEUT%65.44%,HGB157g/L,PLT 276×109/L;血沉43mm/h;凝血5项FIB4.73g/L,D-二聚体463μg/L。肝功能、血脂、肾功、血糖、AFP、CEA、血培养、尿常规、粪常规、胸部正位片均未见异常,丙肝抗体、乙肝6项均阴性。诊断为肝脓肿,遂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改善,仍时有畏冷、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9.5℃。复查消化系彩超示:肝右叶异常回声区,肝脓肿可能(未见明显液化区)。继续予以加强抗感染治疗。住院3周后,患者诉右上腹胀痛较前改善,但仍时有畏冷、发热,复查血常规示:WBC17.78×109/L,NEUT 9.11×109/L。予彩超引导下行肝组织活检术。术后病理回报:见癌细胞,组织细胞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提示鳞癌细胞,考虑转移性不能排除。免疫组化:CKp(+)、CD34(-)、CD31(-)、AFP(-)、CEA少量细胞(+)、HEPa(-)、MC(-)、CR(-)、P63(++)、ki-67约20%细胞(+)。予行胸部CT平扫: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舌段慢性感染灶,左上肺轻度支气管扩张,两上肺肺大泡,肺右叶占位性病变。结合病理回报、免疫组化及胸部CT,诊断:肝鳞状细胞癌,左上肺支气管扩张,肺右叶占位性病变待查。建议患者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肝鳞癌为原发性或转移性,但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20.
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一种微循环、血管解剖学和肝脏结构被损坏、并有纤维化再生、纤维结节改变的肝病.其实质上是由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诸如病毒、乙醇、化学毒物及自身免疫等引起,形成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