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对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肌肥厚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LVH)27例,肥厚型心肌病(HCM)18例;根据后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另选取同期心脏结构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均经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结果研究组心电图胸前V2、V3导联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电图胸前V4导联的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患者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胸导联V2~V4的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心律失常组胸前V2、V3导联的Tp-e间期高于无心律失常组,胸前V2~V4导联的Tp-e/QT比值均高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可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参考指标,也可作为预测心肌肥厚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之一,不能鉴别不同因素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Tp-e间期延长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2例,其中冠心病猝死46例,设为猝死组,其余456例患者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Tp-e、Tp-e/姨RR、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并判断Tp-e间期延长对冠心病猝死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猝死组患者Tp-e、Tp-e/姨RR和QTc明显延长(P<0.05);与存活组比较,猝死组患者LVEF明显降低(P<0.05);Tp-e延长与冠心病猝死、QTc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猝死患者Tp-e间期明显延长,Tp-e间期延长可能成为冠心病猝死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Tp-e/QT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58例,其中14例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健康人群58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p-e间期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d、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健康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4例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其余39例,QTd无显著差异.结论 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Tp-e间期及Tp-e/QT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SAHS与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相关证据表明,Tp-e间期、QT间期和Tp-e/QT等心室复极参数可能与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有关。然而截止到目前,对OSAHS相关心律失常及心电参数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OSAHS患者昼夜心室复极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OSAHS患者159例,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中度OSAHS组(78例)与重度OSAHS组(81例);选取51例未患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所有参与者的日间和夜间Tp-e间期、QT间期、Tp-e/QT。结果对照组与轻-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之间的日间Tp-e间期、夜间Tp-e间期、日间Tp-e/QT、夜间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Tp-e间期、夜间Tp-e间期、日间Tp-e/QT、夜间Tp-e/QT在三组间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三组日间及夜间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日间静息状态及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的Tp-e间期、QT间期、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的Tp-e间期、QT间期、Tp-e/QT均较日间静息状态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夜间Tp-e间期(rs=0.221,P=0.005)、夜间Tp-e/QT(rs=0.298,P<0.001)均与AHI呈正相关。结论OSAHS患者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心室复极参数较日间静息状态下延长,昼夜变化显著,为今后OSAHS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Tp-e/QT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58例,其中14例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健康人群58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Tp-e间期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d、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健康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4例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其余39例,QTd无显著差异。结论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Tp-e间期及Tp-e/QT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对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根据他们的病情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DCAN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CAN+CAD组),每组各40例患者。分别为这三组患者进行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检测,观察这三组患者在这两种测试值上的差异。结果: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高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Tp-e/Q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结论:进行心率减速力值和Tp-e/QT比值检测,可以准确地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情况,帮助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因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5%,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既往从未发生过室速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接受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的患者68例,对所有的患者随访18~38个月(平均2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本研究以SCD或室颤、室速作为终点事件。术前对所有的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结果随访过程中,因ICD识别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而引发恰当放电的患者共11例,由ICD发现非持续性室速而不需治疗的患者共7例,故高危组患者共18例。从未发生室速或室颤者共50例为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Tp-e)105±15 ms明显高于低危组90±17 ms(P=0.003);(Tpeak-Tend)/QT比值在高危组与低危早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27±0.04 vs 0.22±0.05,P=0.002). TpTe/QT≥0.255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65.9%;TpTe≥103 ms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67.9%。结论 Tp-e间期、Tp-e/QT比值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密切,Tpeak-Tend间期及Tp-e/QT比值越大,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p-e/QT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初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分别测算118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pre-PCI)和介入治疗后(post-PCI)的心电图Tp-e和Tp-e/QT的比值。结果: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Tp-e/QT比值分别为0.29(95%CI 0.24-0.32)和0.23(95%CI 0.22-0.27),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001;高pre-PCI Tp-e/QT比值与患者心梗后死亡率增高相关,其界值为0.29;介入治疗后QT和校正的QT(QTc)较介入前增大(QT:407 vs 421ms,P<0.0001)。结论:pre-PCI Tp-e/QT比值可预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全因死亡可能性,且QT在PCI后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QTc间期、QTd(QT离散度)、QT间期变异(QTv)改变及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24h心电Holter测定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QT间期、QTc(QTc=Q-T/R-R1/2)、QTd、QTcd(最长QTc与最短QTc之差)、QTcmax(最大QTc)、QT间期变异(QTv)以及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并与30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QTd、QTcmax、QTv较对照组增加差别显著(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QTd、QTcmax、QTv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增加。(2)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对照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相关性。(3)对照组QTv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糖尿病组QTv昼夜节律减小或消失。结论: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测在变异性心绞痛(variant angina,VA)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中的预测价值,为VA患者MVA的发生提供可靠监测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绍兴市新昌人民医院收治的VA患者90例,其中将67例单纯VA患者纳入VA组,23例VA合并MVA患者纳入MVA组,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心电图参数和MVA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心电图参数对MVA的预测价值。 结果 在急性发作时,MVA组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QTd)、校正的T波峰到T波末端的间期(cTp-e)、T波峰到T波末端的间期/QT间期(Tp-e/QT)、校正的Tp-e离散度(cTp-ed)、ST段抬高程度(STE)等心电图参数均明显高于VA组(P<0.05);ROC预测结果显示,cTp-e、cTp-ed、Tp-e/QT、STE预测VA患者MVA发生的AUC值明显高于cQTd(P<0.05),Tp-e/QT、cTp-ed明显高于cTp-e、STE(P<0.05),Tp-e/QT、cTp-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e、ST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QTd/QT、cTp-ed、STE与VA患者MVA发生密切相关(P<0.05)。 结论 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预测VA患者MVA的发生,其中Tp-e/QT、cTp-ed相对稳定且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VA患者MVA发作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p-e interval (an interval from the peak to the end of the T wave), QT interval and Tp-e/QT ratio of the body surface ECG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Methods: The Tp-e interval and QT interval were measured on body surface ECGs in 42 patients without either hypertension or LVH (control group), 41 patients having hypertension but not LVH (non-LVH group), and 38 patients with both hypertension and LVH (LVH group). Results: The mean corrected QT (QTc) interval, and mean corrected Tp-e[T(p-e)c] interval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LVH group (0.430±0.021s vs. 0.409±0.019s, p 〈 0.01; 0.098±0.013s vs. 0.088±0.011s,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p-e/QT ratio was also amplified in LVH group (0.232± 0.028 vs.0.218± 0.027) (p 〈 0.05). Conclusion: LVH increased the QT interval, Tp-e interval and Tp-e/QT ratio of the body surface ECG.  相似文献   

12.
廖燕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96-697,700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功能与肺动脉压(PAP)和心电指标的关系。方法 187例老年CHD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42例、Ⅱ级组38例、Ⅲ级组59例和Ⅳ级组48例,测定4组患者的心电指标和PAP,并分析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4组患者P波离散度(Pd)、QT间期(QT)、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QTc)、校正后的QTd(QTcd)、PAP、T波峰-末间期(Tp-e)和校正后的Tp-e(Tp-e/(RR)~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Pd、QT、QTc、QTd、QTcd、PAP、Tp-e和槡Tp-e/(RR)~1/2逐渐增加(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PAP、Pd、QT、QTc、QTd、QTcd、Tp-e及槡Tp-e/(RR)~1/2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入选的4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1)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TC、LDL-C、阳性家族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肥胖患者比例及TG水平均高于NDM组,吸烟患者少于NDM组(P<0.05)。(2)临床表现比较:2组患者典型胸痛症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均多于NDM组(P<0.05)。(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组患者LAD、LCX、RCA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LM、三支及弥漫性血管病变方面多于NDM组(P<0.05)。(4)2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1分、2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4分、5分比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临床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狭窄程度严重,累及左主干较多。临床积极早期干预血糖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选择4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随机抽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病变复杂,多呈弥漫性的血管病变且多合并心功能不全,而对照组的患者多以单支单处病变为主,病变较简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C型病变糖尿病组(7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1%)(P〈0.01),A型病变糖尿病组(9.6%)显著低于对照组(68.9%)(P〈0.01),B型病变两组分别为19.0%和2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病变复杂,累及的血管多、范围广,其冠状动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明  李维  关浩增  史文  苏卫红 《广西医学》2010,32(4):401-40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意义。方法非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50例,冠心病组50例,描记两组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QTc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T波峰-T波末间期(Tp-Te)和T波峰-T波末间期离散度(Tp-Te间期离散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p-Te间期、Tp-Te间期离散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延长(P〈0.001)。结论 Tp-Te间期及Tp-Te间期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危险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探讨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其中血小板抑制率〉50%共40例(对照组),〈50%共36例(观察组),对比2组流行病学、脂代谢、糖代谢与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发病史以及吸烟史等流行病学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大,且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有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和(或)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含量的差异,探讨改两种生化指标含量表达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具体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7年1月期间,对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居民、5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冠心病患者、50例2型糖尿病复合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组别对象和不同影响因素(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家族史、病情、病变支数)钙素原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含量、Gensini评分(冠脉病变评分)的具体差异,分析不同组别对象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Gensini评分的相互差异;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钙素原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含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综合影响。结果 4组对象降钙素原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Gensini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两两比较发现,健康组和DM组、健康组和CHD组、健康组和DM复合CHD组、DM组和DM复合CHD组之间均有3项指标(降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Gensin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M组和CHD组降钙素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组别对象均进行降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含量、Gensini评分分别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对同型半胱氨酸和Gensini评分影响明显(P均<0.05),病情、家族史、病变支数均对Gensini评分影响明显(P均<0.05),不同基本情况对象降钙素原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因素对Gensini评分影响程度依次为病变支数(OR=7.24)、PCT含量(OR=5.87)、Hcy含量(OR=5.75)、病情(OR=5.21)、长期饮酒史(OR=3.63)、长期吸烟史(OR=2.86)、家族史(OR=2.56)。结论 糖尿病和(或)冠心病发病情况对降钙素原、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表达均有明显影响,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多项指标或资料联合采集、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具体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