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琼  王晨瑶  方剑乔 《医学综述》2006,12(5):313-31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为关节僵硬及发炎、脆弱、丧失可动性、畸形。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研究并应用动物模型。因此,用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的有效性是动物模型选择的最重要的标准,但不同的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为关节僵硬及发炎、脆弱、丧失可动性、畸形。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研究并应用动物模型。因此,用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的有效性是动物模型选择的最重要的标准。但不同的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平台和手段。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有佐剂性关节炎(AIA)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该文从病因学、制备方法、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这两种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发现CIA模型病理机制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IA模型则主要表现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AIA适用于T细胞分子机制和疗法的研究,而CIA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和体液免疫机制研究,该模型的免疫学特征与人类更为相似。该文基于两种模型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模型,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进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总结目前现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动物模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动物实验提供建模参考。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关节炎模型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目前最为常用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为佐剂诱导型和胶原诱导型,其他模型有卵蛋白诱导型,蛋白多糖诱导型,软骨低聚体基质蛋白诱导型,以及自发性基因修饰关节炎模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建模方法有很多种,各有利弊,需要结合自己实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内尿酸增高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目前尚未见在实验动物中复制出类似人类的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模型复制的方法、机制和应用的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复制更加符合临床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展望与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实验研究中,复制接近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变化,当前的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疾病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模型两大类。疾病模型主要包括胶原诱导性模型、佐剂性模型、卵清蛋白模型和降植烷模型等,病证结合模型包括风寒湿痹证与风湿热郁证模型、肾虚证模型和脾虚证模型等。梳理当前常用的模型复制方法与模型评价指标,阐明各自的优缺点,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构建合适的尤其是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在研究R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所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所选择的大小鼠品系和方法很多,各种动物模型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现针对所报道的RA有关的趋于成熟与稳定的大小鼠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常用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础研究领域,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该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构建复制接近人RA疾病特征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近年来建立了不少RA动物模型,主要有单纯疾病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但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本文对近几年常用的几种RA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从制备方法、模型特点、发病机制、使用情况等方面对比其优缺点,以期为今后研究更接近人RA疾病特征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是应用较广泛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二者在发病机制及病理学改变上极为相似。近年来研究证实激活的某些T细胞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疾病的起始阶段 ,提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施护方法.方法:采取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贴穴护理之综合护理措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施护.结果:采取综合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显著疗效.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疑难重症,病程长,致残率高.其调护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质量.运用综合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施护,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原则,应用药物贴穴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施护,是治疗此证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汪婷婷  罗爱林 《医学综述》2007,13(4):268-27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侵蚀性外周关节损害为特征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建立模拟人类患者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不同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降植烷诱导鼠关节炎模型是常用模型,在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学特点和遗传背景等各个方面均与人类患者类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血沉和组织学检测。方法:以实验大白鼠为对象,Ⅱ型胶原(CⅡ)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混合注射,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0、2、4、6周)所获得血样用于做血沉检测,踝关节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急性期增快明显,病情稳定后血沉下降。在大鼠关节炎标本组织学中观察到滑膜组织增生,其局部骨吸收破坏明显,软骨表层胶元纤维松解断裂、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表面凸凹不平,可见骨吸收破坏陷窝。结论:采用异种Ⅱ型胶原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可以成功制备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可以用于RA炎性吸收破坏机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海杰 《医学综述》2013,19(10):1742-174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并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向骨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动物模型及初步临床研究表明,MSC不仅能够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亦能修复发生于RA的骨与软骨破坏,提示其用于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造模要素,为提高造模成功率及评价受试药物有效性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以类风湿关节炎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2017年1月-2020年6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实验动物种类、激发方式、致炎方法、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导入的检测指标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期刊文献274篇,其中使用最多的实验动物种类为雄性SD大鼠(69次,25.18%)和雄性Wistar大鼠(54次,19.71%);使用较多的致炎方法为CIA法(172次,62.77%)和AA法(82次,29.93%)等;使用较多的激发方式为尾根部皮下注射(71次,25.91%)和右后足跖皮内注射等(52次,18.98%)等;检测最多的指标为为足跖肿胀度(133次,17.48%)、关节炎评分指数(84次,11.04%)、血清中TNF-α水平(74次,9.72%)和关节组织病理(66次,8.67%)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时建议使用雄性SD大鼠或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的方式致炎,用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弗氏不完全或完全佐剂1∶1混匀成的乳剂,每点0.1 m L致炎,可以提高模型的成功率。经过查阅近三年文献,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74篇。该文分析已有动物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模型评价的规范化提出建议,提高动物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从模型动物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类型,造模用药以及检测指标等方面总结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在延缓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侵蚀进程方面疗效显著,具有多功能、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干预炎性细胞因子、阻断细胞内信号通路、调控破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防治RA,延缓骨侵蚀进程。现有研究缺乏对中医药延缓RA骨侵蚀进程重要阶段的系统化论述,对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途径、靶点的探讨亦有待加强,基础研究深度不够,临床研究样本量不足。故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基于相关信号通路、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系统轴、细胞间相互作用,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及技术,加强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RA骨侵蚀作用及机制的靶向分析及实验验证,广泛建立与中医病证相符合的实验动物模型,充分发挥中医药延缓RA骨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 (DDR2) of fibroblast-like synovial cells in improved adjuvant-induced animal (AIA) model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DR2′s antagonist use clinically.Methods AIA was modified by administrating 0.1 mL of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 mixed with 5 mg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mL) into rats′ right hind paws and 0.125 mL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2 U/mL) into right ankles and subpatellar fatty tissue. The expression of DDR2 in fibroblast-like synovial cells was assess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s. Levels of anti-collagen Ⅱ antibody were measur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Results Given the terms mentioned above, we found a more practical rat model, apparently decreasing immunization time (average 3-5 days). DDR2 can be detected upon the 15th day of immunization; expression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ime going on, and reaching a peak 35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before gradually decreasing. Serum anti-collagen Ⅱ antibody showed similar expression patterns as DDR2, but reached peak later than DDR2, about 40 days after immunization.Conclusion Regular expression of DDR2 in animal models infers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RA.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类衍生物抗炎免疫抑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蒿素类衍生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类衍生物对各类红斑狼疮、皮炎及关节炎有效;研究表明,青蒿素类衍生物在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上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为了研究和获得免疫抑制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一系列经过结构改造后合成的新型青蒿素类化合物相继被报道。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青蒿素类衍生物免疫抑制活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青蒿素类衍生物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ClinicalandExperimentalStudyofRAMixtureinTreatmentofRhematoidArthritislxlClinicalandExperimentalStudyofRAMixtureinTreatmentof...  相似文献   

19.
方继锋  董金波 《医学综述》2008,14(21):3230-3232
近10年来,生物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种治疗因其昂贵不良反应大而且需要反复注射而受到很大限制,而基因治疗则避免了这些缺点,选择性高,能稳定作用到靶基因,已在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但临床实验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从基因水平对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必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开辟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