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尹立春  苏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67-266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应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精神症状;4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PANSS量表中的总分(r=0.356,P=0.041)和阴性症状分(r=0.415,P=0.010)成正相.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量表中的总分和阴性症状分与S100B蛋白水平相,也许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伴有幻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F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前后配对设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利培酮口崩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给予利培酮口崩片治疗。治疗观察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每周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PANSS),同期评定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的评定结果;以PANSS中(幻觉行为)P3分减分值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36例(90%),无效4例(10%);对照组患者,有效29例(72.5%),无效11例(27.5%)。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PANSS量表P3分,研究组患者第1周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在第2周末时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症状量表分值,在第1周有明显下降(P<0.05),其他因子分及总分在第2周有显著下降(P<0.05);激活性、攻击性分值在第1周有显著下降(P<0.05),其他分值于第2周有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的各症状群分值于第2周或第3周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比单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症状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急性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PANSS量表评分的关系。结果:①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组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组S100β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P〉0.05);②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各分型之间S100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P〉0.05);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年龄(r=-0.11,P=0.49)、发病年龄(r=0.05,P=0.75)、病程(r=0.13,P=0.21)、PANSS阳性症状评分(r=-0.21,P=0.19)、阴性症状评分(r=0.16,β=-0.34)、一般病理症状分(r=-0.18,P=0.26)、总分(r=-0.19,P=0.62)不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正常人群无差异,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不能绝对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的变化,为精神分裂症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2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3种蛋白因子的浓度;并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将患者分为临床疗效的有效组和无效组;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判定临床疗效与血清3种蛋白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IL-6、TNF-α和S100β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S100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S100β表达水平和临床疗效间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 IL-6、TNF-α和S100β与精神分裂症的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S100β表达水平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帕利哌酮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 (帕利哌酮组) 和B组 (利培酮组) , 每组患者各33例.A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4、8周末, 用PANSS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比治疗前, 2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为下降明显 (P<0.05或P<0.01) .治疗第1周末, A组患者的PANSS总分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各因子无明显差异 (P>0.05) .不良反应方面, A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1) .结论 对于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速度较利培酮片更快, 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氯氮平、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两组 PANSS 分值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而两组之间相互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利培酮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分别高于氯氮平组,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组的生活质量优于氯氮平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伤的患者分为轻、中、重颅脑外伤合并其他部位伤,伤后24 h、48 h、72 h、96 h、168 h、240 h分别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了解患者伤后S100B蛋白变化情况,S100B测定采用ELISA法。同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S100B蛋白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与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同时间段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GCS、COS评分呈负相关(r=0.788,P<0.05;r=-0.837,P<0.05;r=-0.791,P<0.05);血清S100B蛋白含量越高,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情况越差。结论 S100B蛋白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血清中S100B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汪洁  甘建光  刘广华  段迪  骆建忠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2):952-953,955
目的观察利培酮闻合米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12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 米氮平)、对照组A(利培酮 帕罗西汀)和对照组B(单用利培酮)。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2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药物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82.5%,与对照组A有效率(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B有效率(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的PANSS总分,以及研究组和对照组A的阴性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治疗8、12周阴性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A、B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于治疗12周末均出现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P<0.01);阴性因子分于治疗4、8、12周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80-98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术后患者S100B的变化及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钻孔术后患者81例,收集患者术前血浆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浓度及入院时一般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预后不良组(15级),预后不良组(13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低(P<0.001)术前S100B浓度高(P<0.001)者脑出血后的预后不佳;生存组血浆或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显著低于非生存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脑室积血组血浆或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脑室积血组,两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或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血肿量与血浆或脑脊液蛋白S100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浓度与脑出血预后、脑室积血、GCS评分及血肿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脑出血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各48例。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治疗8周,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奥氮平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1.
张文蔚  蒋廷云  刘磊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44-1945,1987
目的:观察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8例和阿立哌唑组40例,治疗8周。均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并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1);利培酮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不良反应以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小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2.
刘西俊 《中外医疗》2013,(29):42-43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56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有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对照组)和阿立哌唑组(研究组)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抑郁症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P<0.01);两组CDSS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改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明显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或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培酮联合米氮平组(A组)和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组(B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用利培酮联合米氮平、帕罗西汀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总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和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或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男43例,女46例),服用利培酮2-8 mg/d,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第2,4,6,8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来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8周后PANSS减分率为65.1%,第2,4,6,8周末的PANSS总分与基线相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1);②锥体外系副反应在第4周末达到峰值57.3%,第8周末下降为43.2%。③利培酮剂量与PANSS呈负相关(2周末P<0.05,4周末P<0.01),利培酮剂量与锥体外系反应呈正相关(2周末P<0.01,4周末P<0.05),每2周体重增加与治疗时间正相关(P<0.01);④患儿的年龄、病程与临床疗效(第8周末PANSS减分率)存在一定关系(R2=0.150,年龄b=0.362,P=0.001;病程b=-0.254,P=0.031)。结论①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有效。②治疗前4周中小剂量的利培酮有助于改善病情,减少锥体外系反应。③患儿的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其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短期肌注合并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50例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2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精神症状(激越行为),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入院测评基线比较,各组患者PANSS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各组组间兴奋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SD两两比较,A、B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PANSS-兴奋激越项目减分率分级标准计算疗效的比较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TESS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在肌强直、震颤、扭转性运动及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症状(EPS)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强直、震颤及静坐不能等EP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肌强直、震颤、扭转性运动等EP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而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兴奋激越行为,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PSP常模。方法在全国6个精神卫生中心中收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住院患者90例,门诊患者2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大体社会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impression-severity scale,CGI-S)以及PSP评估,分析PSP的内部一致性、PSP与GAF的一致性及其与PANSS、CGI-S等量表的相关性。1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及34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及30例住院患者由两名评定者同时做PSP评估并独立完成评分,用以PSP研究者一致性的检验;另外,41例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及30例住院患者在首次评定后的一周进行再次评定,用以PSP重测一致性的检验。结果 PSP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14;PSP总分研究者之间的一致性较好(ICC=0.935);PSP重测一致性较好(ICC=0.890);PSP总分与GAF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与PANS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1)。结论 PSP是一个操作简单、稳定性高的评估工具,与住院患者相比PSP用于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性能更好,量表中d维度(冲动和攻击行为)占整个量表的权重较大,适合病情严重者(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d维度与总分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7.
韩嫣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12+1775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1例,分别用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齐拉西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有效率95%;利培酮组有效率92.5%,齐拉西酮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组相当。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与慢性期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检测82例急性精神分裂症和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的血清泌乳素浓度,并与利培酮血浓度、年龄、病程、PANSS量表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治疗8周末的PANS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②与治疗前比较,急性期组在治疗8周末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泌乳素浓度均显著增高(P〈0.01),女性患者的泌乳素增高比男性更为显著;而慢性期组在治疗8周末男性和女性患者泌乳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③利培酮浓度和泌乳素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前,泌乳素浓度与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量表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在治疗8周末,泌乳素浓度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总分和阳性量表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利培酮治疗后泌乳素浓度的升高较慢性期患者更为显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浓度的变化与阳性症状的改善程度密切相关.也许可以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一种客观实验室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利培酮组(n=50),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8周奥氮平组、利培酮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失眠、便秘、月经紊乱等;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便秘、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异常。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