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究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与预警点。方法根据钉螺的生态学及扩散规律,建立重点数据的预警点,以此制订监测方法。结果监测方法:螺情监测、病情监测及水文监测。预警点:①流速,江阴鹅鼻嘴段的江中流速低于1.9m/ds。②潮位,低潮位达到白水滩最上端。③潮位差,潮位差低于0.5m。④漂浮物,在长江河口段发现漂浮物上有钉螺。⑤钉螺,在长江河口段发现钉螺。结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是水文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江河口段苏南江滩水土对钉螺生存繁殖影响。方法检测长江河口段水质及江滩土质并进行实验室和室外饲养钉螺,观察其生存、繁殖及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水质主要指标值在实验组各点之间;土质所有指标值在实验组各点之间。实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和12个月后的钉螺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螺卵平均孵化率83.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代成螺经人工感染60d后,感染率为1.40%。结论钉螺在长江河口段实验室和室外能够正常生存和繁殖,其子代钉螺能够在实验室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长江武汉段沿岸钉螺螺情分布特点,为制定精准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长江武汉段沿岸钉螺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江岸、流行类型和环境的钉螺螺情.结果 50个调查环境中94%发现有钉螺,查螺63934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有螺框出现率1.62%,捕获钉螺2259个,钉螺密度0.035个/0.11 m2...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层取水拦网防止钉螺扩散效果、作用机理和费用-效益。方法采用现场试验、纵向观察和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价中层取水拦网防止钉螺扩散效果,进行防螺原理和费用-效益分析。结果重复2次中层取水拦网防螺试验结果均表明其拦(防)螺效果达100%。拦网取水口中心流速达0.88-1.00m/s,而拦网上部非过水断面流速为0.10-0.30m/s。现场应用表明在设置拦螺网后目标保护区的灌区渠系未查出钉螺。费用-效益分析表明中层取水拦螺网净效益费用比为1.43。结论中层取水拦螺网具有显著的防螺效果和优良的效益费用比,完全满足水利要求;其作用机理除中层取水原理外,还与拦网具有的透水性及防螺罩等特殊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种类、感染率、生态环境。方法在三峡库区兴山县各主要水系的小溪沟捕捉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类送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种类,解剖镜检短尾蚴阳性率,在捕捉螺的同时记录、测定孳生溪沟生态环境、海拔、水温、流速、PH、密度等。结果标本经鉴定为1科3属4种,隶属于觿螺科小豆螺属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属拟小豆螺(Sp),拟钉螺属齿拟钉螺,泥泞拟钉螺,其中湖北小豆螺为我国新发现的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共解剖湖北小豆螺、泥泞拟钉螺、拟小豆螺12192只,阳性80只,阳性率为65.62/万,湖北小豆螺阳性率最高为193.33/万;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泥泞拟钉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小山溪;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和聚集性,主要孳生小山溪在的中、上游,水深5~10 cm,水流缓慢的小水潭或常年滴流不断的滴湿水域的风化石块底面;泥泞拟钉螺、湖北小豆螺最高密度分别达560/?尺2、340/?尺2,结论湖北小豆螺、泥泞拟钉螺、拟小豆螺为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平均阳性率为65.62/万,海拔、温度、水量、环境为影响螺类孳生繁殖的四要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慢波”流速指标对内径减少≥50%的肾动脉狭窄( RAS)的诊断价值和最佳阈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小慢波”后并进行肾动脉造影的221例患者(研究组)。测量肾主动脉( MRA)、段间动脉( SRA)、叶间动脉(IRA)、弓状动脉(A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阻力指数(RI)、加速时间(AT)及加速度( AC),统计分析各组参数的差异。肾动脉造影显示动脉内径减少≥50%者定为中-重度RAS。使用ROC曲线( 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分析确定最佳诊断指标。计算这些流速指标不同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肾动脉造影共显示肾动脉狭窄≤50%者16例,50%-99%者197例,完全闭塞2例,无狭窄6例。对于内径减少≥50%的RAS,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肾内动脉流速指标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50%-99%的RAS最佳阈值分别为PSV:20 cm/s;EDV:10 cm/s;RI:0.50;AT:0.09 s;AC:1.5 m/s2。结论“小慢波”对于诊断≥50%以上的RA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狭窄度在0-49%敏感性较低,对肾动脉完全闭塞无价值。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例 1,36岁 ,4个多月前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后 ,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 ,来我院就诊。体查 :子宫体增大 ,质地软 ,双附件未触及包块。彩超检查 :子宫轮廓清 ,前位 ,稍增大 ,宫腔内近底部见约 5 8mm× 4 6 m m稍低回声区 ,其内杂有不规则小暗区 ,与肌层边界不清 ,内膜线模糊 (图 1A)。 CDFI示 :回声不均区内部及周边见片状杂色血流信号 ,PW测及动脉频谱、峰值流速 4 1.8cm/ s,RI:0 .2 8(图 1B) ,子宫动脉峰值流速 4 3.1cm/ s,RI:0 .6 9。附件 (- )。超声提示 :宫腔占位 (血供丰富 ,低阻型频谱 )。β- HCG38.2 ng/ ml。化疗 1个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纳入本院200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LPL/W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及生存等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38~80岁);44例患者伴IgM-κ型M蛋白,14例患者伴IgM-λ型M蛋白;所有患者骨髓均检测出克隆性CD19阳性B淋巴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D19、CD20和CD22;15例患者检测了MYD88L265P突变,11例阳性。经过治疗35例患者(60.34%)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IgM大于70 g/L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短,血红蛋白小于90 g/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短。  结论  LPL/WM临床呈惰性进程,目前常用治疗方案疗效差异不大,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健康志愿者44侧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内径、走形、穿深筋膜位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腓动脉共44支,检出穿动脉总数161支,每侧2~6支不等,平均3.6支。穿支穿深筋膜位置大多(81.3%)在腓骨小头最凸点下方9~23cm。将腓骨小头最突出点与外踝最突出点的距离等分为3段,深筋膜穿出点位于上段者共36支,占总数22.3%,中段者共104支,占总数64.6%,下段者共21支,占总数13.1%。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5±0.23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7±0.08m/s。最粗大穿支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SV)左右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腓动脉穿支的走行分布、评价血管质量,并能在体表准确定位,可以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末梢动脉精准显示的优化扫描方案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64排CT对75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对照组单时相注射对比剂,总碘量=体质量(kg)×450 mg,碘流率=注射总碘量/28/s,locator定位于腹主动脉远端,动脉CT阈值达到300触发扫描,移床准备时间8 s后开始扫描,参数Rotation time 1s,Pitch 0.9。优化组双时相分段连续注射对比剂,第一段注射对比剂碘量=体质量(kg)×450 mg×60%,碘流率=第一次注射碘量/14/s,第二段注射对比剂碘量=体质量(kg)×450 mg×40%,碘流量(流速)=第二次注射碘量/14/s, locator定位于腘动脉,动脉CT阈值达到90触发扫描,参数Rotation time 0.7 s,Pitch 0.9。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由一名高年资技师测量下肢血管每节段的CT值,对其结果进行客观评分,由两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对后处理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对照组37例患者图像中26例满足诊断需求,其中11例图像双侧下肢末梢动脉(足背动脉)显示不清,优化组38例患者图像36例满足诊断需求,其中2例图像双侧下肢末梢动脉(足背动脉)显示不清,末梢动脉得分分别为0.910±0.072和0.950±0.05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区域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05)。远端末梢动脉客观评价得分分别为129.0±27.7和90.0±13.8,髂动脉得分分别为426.0±54.5和392.0±46.2(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区域得分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见优化组不但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末梢动脉图像,还可以降低近端血管CT值使之获得均一性更佳的血管图像。结论:CTA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检查中的优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足这类有血液循环障碍患者的下肢末梢动脉精准显示,末梢动脉显示成功率提高24.4%。在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提高了下肢末梢动脉的图像质量,提供了更加真实、丰富的诊断信息,使糖尿病足患者能得到更好的影像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代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流行变迁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近代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及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认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河、湖泥沙淤积、围垦等因素,天然调蓄防洪能力在下降,使得洪水灾害在近几个世纪一直呈上升趋势,长江洲滩成为钉螺保存地及扩散源,使中下游流域内血吸虫病难以被消灭,而山丘型钉螺则由于残留环境地势复杂,也难以彻底消灭,因此,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危害在本世纪以来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哨鼠损失,确保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科学性。方法以常州市新北区省级血吸虫感染监测预警点的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哨鼠投放点的水文、气象、滩情及其它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导致哨鼠损失的可能因素。结果结果 2009-2011年每年5~9月,每月连续投放3d,每天投放时间10:00~15:00,共投放哨鼠300只,损失哨鼠11只、逃逸找回9只。通过对监测资料、滩情、长江潮汐等因素分析,因潮汐、滩情影响损失7只,逃逸找回7只;其它因素影响死亡4只、逃逸找回2只。结论投放点的潮汐、滩情影响是哨鼠死亡的主要原因,选择滩面深陡的投放点,掌握涨退潮的时间,在涨退潮快速期加强巡查是提高哨鼠成活回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和灵魂,它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江阴乃是江南文明起源的中心地带之一,江阴城市历经变迁,早期佘城在青铜时代已成为"长江下游第一城".季子是江阴城市文化起源的象征性人物,他身上体现的性格文化、礼让文化、诚信文化、自立文化、化育文化是江阴城市文化宝贵的源头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 西甸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6.43%和1.68%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8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8.11%、79.44%、84.14%、85.32%、72.22%,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新庄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3.45%和0.49%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7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08年以来没有发现家畜血吸虫感染;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76.60%、19.51%、64.10%、63.80%、74.23%,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效果良好,防治成绩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三峡建坝生态环境改变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三峡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开发治理长江的综合性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多项效益 ,它的建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国内外的一些水利工程建成后都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 ,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 ,三峡建坝与血吸虫病关系如何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1 研究方法1 1 水文、泥沙资料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 ,部分资料为实地调查所得。1 2 流行病学调查人畜感染情况 ,中间宿主分布及扩散情况。1 3 社会经济行为因素调查以问卷调查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状况 ,人畜流动情况。1 4 类比调查 选择与三峡…  相似文献   

16.
陈美  彭孝武  张华明  刘雄  刘军  李霞  张瑕  崔彩霞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92-1494,1515
目的探讨有螺环境按钉螺密度高低分段定级现场查螺方法的优劣,提高查螺效率,降低查螺成本。方法选择江陵县廖堤村和熊堤村为试验村,对其有钉螺环境按500 m为段进行分段,采用系统抽样法,以50 m和10 m设框分别对两村进行调查。比较两种方法查螺的效果和效率。结果对两村共39段有螺环境进行调查,10 m设框调查2 584框,活螺平均密度2.040 6只/0.1 m2;50 m设框调查539框,活螺平均密度2.606 7只/0.1 m2。相同地点两方法查螺查出的钉螺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8 9,P0.05),但10 m设框调查所用工时是50 m设框调查所用工时的近3倍。结论在有螺环境中采用分段定级的查螺模式可节省查螺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掌握有螺环境螺情的分布现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手术的外科技术和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共接收大动脉转住患儿53例,18例因多种原因未进行手术治疗,35例接受大动脉调转手术。其中,男21例,女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的患儿27例,年龄14d~1岁;体重3.2~8.8kg,平均(5.27±1.56)kg,室间隔完整(TGA/IVS)的患儿8例,年龄为10d~1个月;体重为2.9~5.5kg,平均(3.46±1.15)kg。全部患儿均接受工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无快速Ⅱ期病例。术毕当天及出院前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术后3个月、半年及每年行常规随访。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8.6%。延迟关胸3例,分别为1d、2d和3d,无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出现;再开胸止血3例,发生率为8.6%。27例TGA/VSD患儿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47±3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6±2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163h,ICU滞留时间为3~17d;出院前心脏超声提示1例患儿存在残余VSD,穿隔血流直径〈2mm;未见心室壁反常运动;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增快,分别为2.0m/s及2.2m/s,另外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分别达到3.1m/s及3.7m/s;3例主动脉血流速度超过2m/s,其中1例达到2.5m/s。心电图提示无患儿存在心肌梗死。8例TGA/IVS患儿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67±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35±4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8-146h,ICU滞留时间为4~16d;出院前心脏超声提示2例肺动脉血流速度稍增快,达到2m/s,1例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到2.0m/s。心电图提示无患儿存在心肌梗死。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成熟术式,把握手术时机、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管理可以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东台市历史有螺环境分布现状,为消除达标阶段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历史有螺环境进行现状调查,记录历史螺情信息和既往查灭螺情况。对所有已经核实登记的环境,进行现场螺情核实,记录环境演变情况。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Google Earth进行地标文件标注管理。结果 东台市历史有螺环境分布在14个镇场 224 村。现存历史有螺环境39 133个,历史有螺面积22 284.99 hm2,其中环境数和面积最大的均为头灶镇,数量12 297个,面积8 080.856 4 hm2,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1.42%和 36.26%。环境演变以Ⅱ类、Ⅲ类为主,环境数、环境面积占总数的97.68%、61.38%,环境类型以沟渠、堰塘为主,环境数及面积分别占总数的88.59%,27.48%。发现历史有螺环境复现12处,面积2.4 hm2,为5~25年的历史有螺环境复现。其中沟渠11个和堰塘1个,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复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4,P=0.192)。结论 东台市历史有螺环境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且大多数仍以适合钉螺孳生的环境存在。血吸虫病消除地区仍需要加大进一步环境改造力度,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同时螺情及病情监测仍应作为该地区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