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浙江省ADR监测管理平台及Excel应用软件,对257例ADR报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57份ADR报告中,新的ADR有52例(20.23%),严重的42例(16.34%),一般的163例(63.42%)。静脉注射引起的ADR140例(占54.5%)。涉及的药品有194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6例(占39.4%)。在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中,排前五位的是感染内科、中医大科、消化科、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结论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对提高ADR报告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华  徐志鹏  韦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16-117,120
目的了解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上报的24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9份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和儿童多见;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6.35%;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76.31%(190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23例(47.67%);新的、严重的ADR31例,占12.45%。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29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ADRs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293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按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s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3例ADR s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48例(16.38%),50岁以上患者有124例(42.32%);引起ADR s的药物有53种,主要为青霉素类82例(27.99%)、头孢菌素类83例(28.33%)、氟喹诺酮类68例(23.21%)和硝基咪唑类19例(6.48%)。ADRs发生时间在30min以内的228例(77.82%);ADRs损害以皮肤粘膜系统损害为主,共196例(66.89%),其次是消化系统54例(18.43%);45例(15.36%)新的和严重的ADRs。结论抗菌药物ADR s发生与年龄、给药途径、用药频率密切相关。应加强ADRs监测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易感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占总数的56.32%(49例);≤10岁组占总数的28.73%(25例);住院患者占总数的59.77%(52例);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占总数的86.20%(7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占总数的70.11%(61例);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常见,占总数的55.17%(4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7年度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进展。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到的1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护士和医师居多,分别占78.57%、19.68%。静脉途径给药的ADR103例,占91.96%,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共66例,占58.93%。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共53例,占47.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收到的158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106例,好转51例,1例存在呕吐的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涉及药物91种。抗感染药物引起ADRs占48.1%,其他药物中的氨基酸类药物引起的ADRs占9.5%,中药制剂占5.1%.心血管系统药物占7.6%;ADRs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12%。结论: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审慎用药可降低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何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28-128,13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ADR报告105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共涉及药品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05%;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占80.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上报的11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9.5%);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7.5%),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2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30.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3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87例(38.2%)和氟喹诺酮类61例(26.8%)。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209例(90.4%),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普遍,共122例(47.3%),显著高于其他系统(P〈0.05)。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中心2003-2009年收集的ADR报告。结果 13773例ADR中男性占49.38%,女性占50.62%;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6.74%,中成药第二,占25.54%;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65.88%。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同时加强ADR监测,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48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1.08%;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3.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60.14%.结论 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院11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许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47-48,5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ADR报道中涉及的药品共有48种(包含不同规格和剂型),其中抗感染药物位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物(中成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07例,94.6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毛素芳  黄容 《西部医学》2013,25(6):940-942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集和报告的261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别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主要临床表现、引起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1例ADR病例中,女性138例,占52.87%,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ADR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最多的一类药物。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52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521例ADR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单一、合并用药ADR的发生率以及ADR的治疗结果等。结果:男性ADR发生率(282/521,54.13%)高于女性(239/521,45.87%),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326/521,62.57%);334例ADR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334/521,64.11%),443例由静脉滴注引起(443/521,85.03%);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等,严重病例较少,联用药物越多,引发ADR几率越高;经治疗521例ADR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8.08%。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品不良反应139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01~2011-06收集到的139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93例ADR报告中,共计1666例次药品引起ADR,涉及品种211种,其中约5%涉及2种以上药物联用。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的ADR发生率最高(860例次,占51.62%),其次为营养支持及能量代谢药(150例,占9%);发生ADR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211例,占86.93%;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为主(1518例次,占91.1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60例,占54.56%),其次为全身性和消化系统。ADR转归中,1389例ADR治愈或好转,2例出现后遗症,死亡2例。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11年收集到的326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26例ADR涉及97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10例,33.7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6例,78.53%);男女比例为1.08 1,男女比例接近。且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107例,32.8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18例,36.20%)。结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