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03年第一季度湖南省各医疗单位呈报的234例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etions ADRs)报表的统计,研究分析其中94例(占40.2%)居多种药物首位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计表格从多方面对抗菌药物ADRs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女性患ADRs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年龄大多为青壮年(占71.3%)。ADRs转归绝大部分为治愈与好转(占95.8%)。对原患疾病影响为不明显81例,导致病程延长5例,病情加重6例,死亡2例。药物类别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5.1%)。给药途径以静滴最高(占73、4%)。结论: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密切进行ADRs监测,更应注意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555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555例药物不良反应(drug adverse reaction, 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制定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8年度收集的55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20至5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ADR涉及的药品182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s占总例数的70.43%(462例),中成药引起的ADRs次之。静脉给药的ADRs占82.17%(539例),是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保障安全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298例ADK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8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6:1;〉60a以上老年人有75例,占25.17%;单一用药225例,合并用药73例;ADR程度重度40例,中度186例,轻度72例;对症治疗23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66例;治愈188例,好转110例: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2倒,很可能211例,可能9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K占48.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占16.57%;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67.78%。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298例ADK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8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6:1;〉60a以上老年人有75例,占25.17%;单一用药225例,合并用药73例;ADR程度重度40例,中度186例,轻度72例;对症治疗23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66例;治愈188例,好转110例: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2倒,很可能211例,可能9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K占48.5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占16.57%;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67.78%。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FQNL)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调查我院1191例FQNL治疗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ADRs)情况。结果:常用剂量下FQN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8%,其中84.1%发生在用药后1-5d,15.9%发生在第2-第3周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神经精神系统10.3%,,消化系统4.3%,心血管系统1.1%,泌尿系统1.3%,血液系统1.3%,过敏反应1.8%,发生率≥1.0%的ADRs有: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泄、失眠、焦虑等。严重ADRs有:过敏性休克、喉痉挛、上消化道出血,室上速、房颤、粒细胞缺乏,精神错乱,剧烈头痛,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病、癫痫发作和共济失调等。结论:FQNL的ADRs极易漏诊,大多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或伴发症,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12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29例ADRs报告中涉及药品43种,其中儿童比例(27.13%)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81.2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9%)居多。结论:应重视开展ADRs监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便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的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0例ADR报告中,男性人数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人数略高于其他年龄段。联合用药占72.07%;静脉注射占81.72%;引起ADR的药品依次为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脑血管用药、泌尿系统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皮肤过敏、免疫系统反应、胃肠反应等。结论:应加强对门诊患者和慢性反应患者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几年来我院用药人群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今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9月收集的1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35个品种,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共49例,占总数的47.1%;产生ADR的药物主要以静脉滴注为给药途径,占总例数的96.2%;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以皮肤系统的损伤为主,共81例,占总例数的77.9%。结论加强宣传力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工作,全方位做好监测ADR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药物安全性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药物不良反应(ADRs)。ADRs监察主要是指药物上市后的监察,这是由于临床前研究有其局限性。ADRs监察方法各国不尽相同,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自发呈报与集中监察相结合,有资料表明记录评分法适合于我国开展ADRs监察。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EGSAS数据库统计软件包,通过我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于2004年1-12月对806例我院住院患者8种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常用心血管药物的ADRs发生情况;并对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进行逻辑斯蒂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易感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占总数的56.32%(49例);≤10岁组占总数的28.73%(25例);住院患者占总数的59.77%(52例);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占总数的86.20%(75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占总数的70.11%(61例);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常见,占总数的55.17%(4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广泛、使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一类药物。因此,临床上各类抗菌药物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较高。据对1988-1998年国内医学期刊所报道的2663例ADRs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s占同期ADRs的46.19%,近几年还有增加的趋势。我们对我院和广西ADRs监测中心1995年1月至2004年9月收到的自愿呈报的122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头孢他美酯干混悬剂在我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06年1~12月门诊儿科头孢他美酯干混悬剂处方1756份.根据该药的用法、用量、适应性、联合用药及处方诊断.分析头孢他美酯干混悬剂使用是否合理。结果:单一用药1188例,占67.7%;二联用药564例,占32.1%;三联用药4例,占0.2%。联合抗菌药物构成为青霉素类348例,占61.3%;大环内酯类204例,占36.9%;其他抗菌药物16例,占2.8%。临床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外伤预防感染。结论:头孢他美酯干混悬剂应用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不恰当、不必要联合用药、选药档次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样调查2007年1-12月份出院病历366份,按事先设计调查表逐项登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归纳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4%,其中一联用药27.5%,二联用药57.0%,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15.5%。309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用药前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仅18例,占5.8%.大部分未按病原学用药。结论:必须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102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59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48.0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78%;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强调合理用药,就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17-1018
目的: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易感因素,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上报的10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0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占61.5%,中药制剂占24.8%。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了95.4%。结论: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应加强抗菌药、中药制剂的ADR监测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规范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手术患者病历336份,及相关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判断手术科室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正确。结果:被调查的病历中,治疗用药254例,占75.60%: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61例,占有18.15%;围手术期不用抗菌药物21例,占6.25%;所选用的药物敏感率在85%以上者,占92.45%:预防用药均在手术后给药;抗菌药物疗程1~35d,多数4~12d。联合用药方面:治疗用药多数二联,但仍有三联、四联:Ⅰ类切口选项用单一品种(头孢呋辛)作为预防用药。用药频率排序: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结论:手术科室普遍选用抗菌药物作抗感染治疗或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均能选用敏感率高的药物,但在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选用品种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为术后用药.医院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赵春艳 《吉林医学》2008,29(23):2193-2193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4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出血原因。结果:分析发现,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即胎盘因素引起者26例,占48.1%;子宫因素引起者21例,占38.9%;产道因素引起者4例,占7.4%;产妇自身因素引起者2例,占5.6%。结论: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因胎盘原因、子宫原因、产道原因引起,故为了减少和避免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应正确处理好第三产程,如发现产后2h阴道流血较多应立即检查并处理。此外,要注意产褥期护理,防止产褥期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集到的226例ADR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226例ADR患者资料中,男127例,女99例;其中,抗生素药物ADR82例,占36.4%。结论:上报的ADR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应审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是一所综合型的三级甲等医院,展开床位1200张,门诊量年均80万人次,近3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量较大,为更好地了解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情况,我们抽取我院2002—2004年呼吸科出院病历各200份,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7例占11.2%;肺炎和肺部感染154例占25.66%;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支及慢支急性发作109例占19.1%;肺恶性肿瘤55例占9.2%;支气管哮喘40例占6.67%;肺结核29例占4.83%。其他的146例占24.33%。并对抗感染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临床开展抗感染药物的合理用药服务。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06-05~2008-0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1.23:1,抗微生物类药物,占72.62%。皮肤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为82.6%。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