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的心肌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糖尿病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化会削弱一些心肌保护措施的效果,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高发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导致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高。抑制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可以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糖尿病心肌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观察雌二醇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组织钙超载和脂质过氧化影响。结果 雌二醇能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和钙超载。结论 雌二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并且理论上难以避免。如何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保护缺血损伤心肌的研究大量涌出,主要方法有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控制性再灌注等,旨在提高再灌注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保护缺血心肌免受损伤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其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阐述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奎乐 《医学综述》2012,18(16):2548-254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热休克蛋白70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保护因子,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增强细胞对损害的耐受程度,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代谢,提高细胞生存率,在抗心律失常及心肌抗氧化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热休克蛋白70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志福 《广西医学》2010,32(2):226-228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保护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心脏外科的热点。而引起心脏损伤除了手术本身的影响外,重要原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本文就氧自由基与心肌保护的关系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心肌保护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是目前基础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预先短暂缺血后可减轻后续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害的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是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有效方法之一,缺血预适应目前已发展到药理性预适应阶段。近年研究发现,益母草对在体或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均有缺血预适应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雄性Wistar大鼠,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以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测定了左室内压、梗死面积、MPO活性等指标以了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心肌损伤的关系以及预缺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可引起明显的心脏功能下降、中性粒细胞浸润、自由基损伤和心肌梗死,而预缺血明显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损伤,提示在大鼠心脏,预缺血有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自由基损伤而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中被发现。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该通路通过调控下游的多种效应分子对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其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是主要效应分子,两者联合被称为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该通路在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培养、心肌暖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但在心脏移植中对于心肌缺血冷保护及移植后的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报道较少,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经典的机械性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保护作用,并已在临床上运用。实验研究表明,七氟烷缺血后处理作为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新方法,可减少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减轻线粒体损害,以及改善再灌注后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等,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心肌保护作用涉及复杂的机制,如阻断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激活凝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K通道等。  相似文献   

10.
限制心肌缺血损伤的最有效方法为再灌注血液 ,但再灌注本身亦可导致长时间缺血的心肌组织产生严重损伤 ,即再灌注损伤 ,在心内直视手术和围麻醉期发生较多 ,近年来研究发现行心肌缺血预处理 ,补充外源性L -精氨酸 ,使用吸入麻醉药、芬太尼及钾通道开放剂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心肌缺血预处理 (ischemilcpracon ditioning、I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   1986年Murry〔1〕首先提出IP。认为心肌经过一次或反复多次的短暂缺血 /再灌注后 ,使心肌内源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仅有细胞坏死,还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正比,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以及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不断增高,促进了溶栓、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等再灌注疗法的广泛开展,由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引起的心脏损伤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心脏疾病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近期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及 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RL)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器官缺血后的血液再灌注是必然的治疗措施,但再灌注的同时也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再灌注损伤机制中氧自由基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抗氧化剂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经典的抗氧化剂,近年来许多国外实验室开始关注它对器官缺血再灌注(如脑、肝、肾、胃肠、后肢、睾丸及卵巢等)损伤的治疗作用,而且目前在国外DMSO已经应用于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由此产生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是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本次综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樊雅玲 《医学综述》2011,17(15):2326-2328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了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的概念。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均有明确的心肌保护效应,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而两者联合应用的心肌保护效应尚不十分明确。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found: Myocardial MDA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ost-ischemic reperfus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A blockade of the xanthine oxidase pathway for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could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xogenous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H2O2, .OH and O2- could induce changes in the contractility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yocardial cells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ischemia/reperfusion. An outburst of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was detected by ESR spectroscopy at low temperature (-173 degrees C) and with the spin trapping technique during the very early phase of reperfusion.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free radica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6.
何志鹏  孙维福  王松 《医学综述》2013,19(5):906-909
糖尿病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明显升高。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较非糖尿病患者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病死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因此,掌握糖尿病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对通过血液再灌注治疗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采用形态计量法研究 VE、VC 及 CoQ_(10)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缺血5min 时肌原纤维无异常变化,但线粒体明显缩小,异常线粒体增多。再灌注60min 时,异常肌原纤维及异常线粒体明显增多,线粒体明显肿大。三种药物均能明显地减轻再灌注引起的肌原纤维及线粒体损伤。CoQ_(10)对线粒体嵴及基质的保护较好;VE 及 VC 对线粒体外膜的保护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比较,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HSP70 mRNA(P〈0.01)及其蛋白(P〈0.05)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HSP70是心肌中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参附注射液可诱导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双重作用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在再灌注过程中加入氧自由基清除酶SOD对其产生的影响. 方法在心肌缺血前给予含不同浓度L-精氨酸(NO的底物)的KH灌注液,再灌注早期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再灌注期间测定心脏功能指标及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释放量和一氧化氮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心肌缺血前给予含低浓度L-精氨酸的KH液(10 mmol/L)灌注心脏,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前给予含高浓度L-精氨酸的KH液(100 mmol/L) 灌注心脏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同时给予含L-精氨酸和SOD(1 000 U/L)的KH液能够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操作中有双重作用,既有有益一面,又有有害一面,和SOD联合应用可以减少NO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NO的有益作用,两者合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曾晓聪  李醒三 《医学综述》2008,14(11):1717-1719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再通梗阻血管,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和溶栓的益处,提示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肌I/R中的作用日受关注,在心肌I/R过程中循环系统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增加,参与I/R损伤的发展。动物模型研究证实,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验证AT1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