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于1988年5月至1990年7月对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紫外线(UV)诱发~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外周血淋巴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UDS),并进行液体闪烁计数测定,旨在探索DNA修复功能与糖尿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一、对象老年糖尿病组:共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0~77岁,平均65.8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γ-射线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应用苔盼兰染料排斥试验测定了体外辐射淋巴细胞的存活,用形态学方法和~3H-TdR掺入法测定了淋巴细胞的转化。用同位素自显影法测定了单个受辐照和未受辐照淋巴细胞~3H-TdR掺入的情况。用羟基磷灰石法测定了辐照前后淋巴细胞中  相似文献   

3.
淋巴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的一大类免疫活性细胞。很多幼物有一部分淋巴细胞在致有丝分裂剂(Mitogen)作用下可被激活。致有丝分裂剂广泛用于估计个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通常用PHA或ConA来测定T细胞功能。被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成淋巴细胞,可以从形态改变或对~3H-TdR掺入量的改变来量度。 ~3H-TdR掺入法测定人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已在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小鼠是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条件的研究,将有助于建立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及观察免疫活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模型。本文对~3H-TdR掺入法测定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以下简称淋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关外照射(X、γ线和中子等)对人淋巴细胞~3H-TdR掺入DNA能力的影响,无论从放疗病人的临床观察,或从离体血的实验研究,国内外已发表了大量资料。结果表明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经照射后,均能导致对PHA反应能力降低,即表现为~3H-TdR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氚标记的脱氧胸苷(~3H-TdR)诱发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 BS)的恶性转化,并对转化细胞进行了形态学和生物学的初步鉴定。 首先用含有0.5~2.0μCi/ml ~3H-TdR的培养液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1×10~6/瓶)48小时,吸出含~3H-TdR的培养液,用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PBS)洗细胞2次,再加入新鲜培养液于37℃继续培养5天。然后对各瓶细胞进行计数,每3瓶为1组,取平均值。对照组不加~3H-TdR,观察~3H-TdR剂量对细胞  相似文献   

6.
用~3H-TdR掺入法观察了不同稀释度的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提取液(TEMG)对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5稀释度的TEMG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而对正常未经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无影响,当稀释度为1:500时,TEMG对PHA诱导的人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提示:TEMG有人胚胸腺素类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7.
用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严重污染粮食的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培养物中分离纯化的交链孢酚(AOH)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外DNA合成(UDS)。结果表明:AOH及AME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UDS,并发现AOH比AME作用更强。结果提示,AOH及AME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其提示与食管癌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肝素抗凝静脉血,进行体外全血培养,用PHA和LPS作为丝裂原分别激活T、B淋巴细胞,以~3H-TdR、~(14)C-uR和~(14)C-结氨酸作掺入试验。培养结束时,滤膜法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离体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结合~3H-TdR掺入的方法研究了Cu-Zn-SOD对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Cu-Zn-SOD对在Eagle培养液中用PHA刺激淋巴细胞的转化没有影响,去掉Eagle培养液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室从小牛胸腺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增高T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结活性的小牛胸腺肽制剂(TP)用~3H-TdR参入法检测了此制剂对con A诱导人周围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5次实验结果表新,TP(0.5~100μg/ml)对淋巴细胞没有促有丝分裂作用,但  相似文献   

11.
12.
用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研究了四种市售香烟的烟雾冷凝物(Cigarette Smoke Condeinsate,CSC)对新鲜分离的大鼠肺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表明:四种CS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可诱发大鼠肺细胞的DNA损伤,与溶剂对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而且进口555牌带普通醋酸纤维滤嘴香烟的CSC的损伤作用显著大于国产带普通醋酸纤维滤嘴和不带滤嘴香烟的CSC的作用。提示:CSC可诱发肺细胞的突变,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可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问渠  李冰  洪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24-25,F0003
目的观察香烟形成的可吸入并沉积在呼吸道的香烟烟雾是否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造成的氧化应激。方法用FA-1型多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对形成的烟雾进行采样,收集到6种大小不同的香烟烟雾颗粒,将采得的不同大小的香烟烟雾颗粒分别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进行刺激。6h后用荧光探针检测16HBE细胞中的活性氧。结果与未加香烟烟雾颗粒刺激对照组比较,香烟烟雾颗粒明显造成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活性氧增加。不同大小香烟烟雾颗粒中,第四级(2.1-3.3μm)的香烟烟雾颗粒造成的氧化应激最明显。第六级(0.65~1.1μm)大小的颗粒能直接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结论可吸入并沉积在呼吸道中的香烟烟雾能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也能对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γ射线与香烟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γ-射线和香烟烟雾的诱变作用。方法取人外周血随机分成香烟烟雾组,γ射线组和香烟烟雾与γ射线联合组,进行微量全血培养,然后分别用不同剂量(0、0.25、0.5、1.0Gy)的60Coγ射线和不同浓度(0、0.2、0.4、0.6、0.8、1.0支)香烟烟雾进行处理,并检测和统计淋巴细胞微核。结果香烟烟雾(0.8、支)与低剂量γ射线(0.5、1.0Gy)均能提高淋巴细胞微核的形成(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低剂量γ射线联合香烟烟雾处理淋巴细胞,诱发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独照射组和香烟烟雾组(P<0.01)。结论低剂量γ射线联合香烟烟雾可加强遗传物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A-549肺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香烟烟雾提取物作用于A-549肺上皮细胞,用碘化丙啶(PI)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结果:50%、30%、20%、10%及5%浓度的香烟烟雾提取物处理细胞24h后,经细胞早期凋亡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达到0、31.7%、11.9%、1.6%、0.3%,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00%、34.2%、6.2%、1.1%、0.8%。结论:一定浓度香烟烟雾提取物可诱导A-549肺上皮细胞凋亡,凋亡与坏死相伴存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豚鼠定量吸香烟模型 ,同时观察定量吸烟引起的肺气道急性反应。方法 :制作双通道、单向、最小无效腔的动物定量吸烟装置 ;观察豚鼠自主呼吸时吸入 75 %浓度的香烟烟雾 10次呼吸后的肺气道阻力 (RL)和肺动态顺应性 (Cdyn)的变化 ;观察豚鼠连续吸入 6 0 ml香烟烟雾后 ,肺气道组织小血管的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豚鼠吸烟后 RL 迅速提高 ,峰值出现在第 9~ 11次呼吸波段 ,是吸烟前基础值的 191± 6 3% (P<0 .0 1) ;吸烟后 Cdyn迅速降低 ,谷值也在第 9~ 11次呼吸波段 ,是基础值的 6 1± 19% (P<0 .0 1) ;吸烟后豚鼠胸腔内气管段、主支气管段、近端肺内气道段和远端肺内气道段组织中的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明显增加 (P<0 .0 1)。结论 :建立了豚鼠自主呼吸定量吸香烟模型 ,可用于检测吸烟后肺气道的急性反应 ;豚鼠急性定量吸烟可引起肺气道阻力明显上升 ,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 ,还可引起肺气道组织小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香烟暴露诱导的肺气肿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17A(IL-17A)以及白介素-22(IL-22)的变化以及戒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 IL-17A 和 IL-22的影响。方法采用香烟暴露法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给予戒烟及 NAC 灌胃干预。采用 ELISA 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A 和 IL-22浓度。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香烟暴露可使小鼠肺组织发生肺气肿样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匀浆及 BALF 中,香烟暴露后 IL-17A 及 IL-22水平升高(P <0.05)。与香烟暴露组比较,戒烟及 NAC 灌胃后 IL-17A 及 IL-22水平下降(P <0.05)。肺匀浆及 BALF中 IL-22与 IL-17A 的比值逐渐降低。结论 IL-17A 及 IL-22与香烟暴露导致的小鼠肺组织中慢性炎症的发生有关。戒烟及 NAC 处理对吸烟导致的 IL-17A 及 IL-22变化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irway mucus hypersecre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igarette smoking. However,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from the cell surface to the nucleus through which cigarette smoke causes upregulation of mucin gene expression is not well know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ERK 1/2) in airway mucus hypersecretion induced by cigarette smoke in rats.
Methods  A rat model of airway mucus hypersecretion wa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cigarette smoke for 4 weeks.Rats exposed to inhalation of cigarette smoke or normal saline were given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U0126, a specific MEK1 kinase inhibitor, at doses of 0.25 mg/kg, 0.5 mg/kg and 1 mg/kg for 14 days. Expression of MUC5AC mRNA and protein, ERK 1/2 and phosphorylated-ERK 1/2 (p-ERK 1/2) were detected by RT-PC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Cigarette smok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irway goblet cells metaplasia, induc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MUC5AC mRNA and protein in bronchial epithelia, and increased the ratio of p-ERK 1/2 and ERK 1/2. U0126 significantly attentuated the expression of MUC5AC mRNA and protein induced by cigarette smoke (P <0.05). Moreo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p-ERK1/2 to ERK1/2 and the expression of MUC5AC mRNA and protein (P <0.05).
Conclusions  Inhibition of ERK 1/2 by U0126 decreased the ratio of p-ERK 1/2 to ERK 1/2 and expression of MUC5AC mRNA and protein. ERK 1/2 may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igarette smoke-induced mucus hypersecretion in viv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ΔNp63α与吸烟型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烟草凝聚物处理体外培养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并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ΔNp63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构建ΔNp63α的基因组启动子载体,利用荧光素酶分析烟草凝聚物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烟草凝聚物处理后,HBE细胞中ΔNp63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以50μg/mL浓度诱导效应最明显,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升高93%和311%。烟草凝聚物能够显著增强ΔNp63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同样表现出剂量依赖性,50μg/mL的诱导效应最明显,转录活性升高140%。[结论]烟草凝聚物能够通过增强ΔNp63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诱导ΔNp63α的表达,说明ΔNp63α可能与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在体暴露于香烟烟雾大鼠的晶状体中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探讨香烟烟雾凝聚物在吸烟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2组,实验组每天暴露于香烟烟雾1h,连续90d,对照组大鼠只暴露于普通室内空气,其他条件相同。每只大鼠两只眼球在处死后摘除,一只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另一只用于研究体内糖化情况。荧光质谱仪检测激发吸收光370/440nm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相关荧光,并通过HPLC检测N-羧甲基赖氨酸及pentosidine。结果: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显著组织形态学改变。如增生、肥大,上皮多层化,并有晶体上皮细胞移行于晶状体后囊,对照组未见上述改变。吸烟组晶体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组分中高度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和N-羧甲基赖氨酸及pentosidine显著升高。结论:香烟烟雾吸入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伴随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形成,糖化是吸烟致白内障形成的一个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