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通天》已经提出关于体质的两种分类方法,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西方医学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1]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自然人性论"中提出了"体液说"。他认为,生命现象是由土、水、火、风四种基本原素所组成,并按体型把人体分为弱型、强型、肥胖型与湿润型。之后还有德国克瑞都麦氏"体型说"、德国康德"血质  相似文献   

2.
从秦汉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体质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并对中医体质进行研究。而近30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创立了现代中医体质学说,使中医体质理论更趋完善和充实。但是,中医体质学说仍有许多的问题尚未统一,包括体质的定义、体质的分类、体质与证的区别等。1体质的定义最早对体质进行描述的文献,当属秦汉时期的《内经》。《灵枢·论痛》记载:“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素问·逆调论篇》记载:“是人者,素肾气胜”。《素问·厥论篇》记载:“是人者,质壮,秋冬夺所用”。上文所提的“素”与“质”,就是现今的体质。  相似文献   

3.
辨体质论老年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说肇始于《内经》,《灵枢》已有不少篇章从不同角度对体质进行了分类,试图通过掌握个体的特殊性,找出治疗规律,惜后世对此研究甚少。近年来,有的学者对祖国医学体质理论进行初步的总结,促进了对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工作的发展,本文仅就体  相似文献   

4.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陈钢薛红周艳杰黄健蔡新凤(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关键词体质人类学灵枢骨度人体测量值成书年代中医文献学中图分类号R221《灵枢·骨度》篇所记载的人体活体体表测量值,是迄今我国关于体质人类学中活体人体测...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体质学说溯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论痛》云:"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炳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素问·逆调论篇》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提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在《灵枢·通天》中还依据人体阴阳盛衰,将其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平和"五态"之人;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型人及各具有的不同体型、秉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等;《灵枢·卫气失常》还将肥壮体型划分为肉型、膏型、脂型3种体型。但《内经》中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总结《黄帝内经·灵枢》中关于邪气的记载,为研究《灵枢》的相关学术思想提供参考,也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量表》自正式颁布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临床和健康管理。然而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学者发现体质判定标准及体质量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给体质辨识造成困惑。通过梳理目前体质量表的应用现状及有关体质量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修订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关于中医体质学的论述。[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医学源流论》以及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分析、归纳、总结徐灵胎的体质思想。[结果]《医学源流论》涉及到中医体质思想的相关文章共有25篇,而CNKI数据库中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共有8篇。徐灵胎虽然未明确提出"体质"一词,也未形成与中医体质有关的学术体系,但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关于体质学的论述散见于各论中,内容涉及到体质差异、体质生理、体质防病、辨体调体四个方面,且重视治病求本,[结论]《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辈学习。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新安医家汪昂历三十载,将文辞艰深的《素问》《灵枢》合纂为一,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注释,阐释其精要,著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分类简要,文辞通俗,是中医入门的基本读物。通过探讨《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成书的时代背景,剖析该书的编写体例,揭示汪氏研究《内经》的方法,以期对汪昂学术思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内经》关于体质差异对若干方面影响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人体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都遵循“禀赋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各人先天禀受和在后天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各人的体质特性必然存在种种差异。《内经》一方面根据人群中的个体在禀赋、形体肤色、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气质,以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活动等情况,把人的体质划分为若干类型(如《灵枢·通天》有阴阳五态分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有五行二十五态分类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体质的基本特性;在另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帝内经》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形成与先天及后天因素有关, 并提出多种复杂的体质分类方法及理论体系, 以体质论病、论治、论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现代中医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出台为标杆佐证了《黄帝内经》体质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医者,意也"最早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原文载"医之为言意也。"[1]此句为判断句,"之为言"又作"之言",是声训术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音同、音近的关系,目的是说明被释词的语源。在这个句子中,训释词是"意",被训释词是"医",也就是说,用"意"来解释"医"。那么,考证这句话中"意"的含义,对于理解"医"的意思以及整句话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意义。1字书中对"意"的解释《说文解字》对"意"的解释为"意,志也。志即识,  相似文献   

13.
"绝道"一词仅见于《灵枢·经脉》,是篇中为描述络脉在人体大关节部位循行特点时所涉及到的结构名词,具有普遍性意义。该词在原文内无训诂释义,后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各家注解,并联系现代解剖学有关内容,从字义、文义、解剖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考察研究"绝道"一词的含义,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绝道"即为在皮肤之下、筋肉浅层的"绝皮之道",是人体络脉行经四肢大关节处的特殊通道,起到联络关节上下脉系和皮部血运的作用。该词的出现,标志着《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关节部位脉系分布特点的细微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内经》络脉理论的复杂程度。对"绝道"一词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医络脉理论相关人体结构特点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对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现代研究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多年,本文仅就《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谈几点肤浅体会。1 中医基础理论概念要统一和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基础理论概念存在着近山近水,见仁见智,不够统一和规范的问题。如“真气”的概念,《内经》和后世医学家的说法各有不同.《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在这里,《内经》解释“真气”的来源为先天肾中精气和后天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中说:“真气所在,其义有三,曰上、中、下也,上者所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培营卫者也;下者气化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方面的文献。在此文献中,研究人员归纳总结出9种常见的中医体质。这些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大样本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兼杂规律。方法 :选择7 882份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中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作为数据源,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14.1中的Apriori模型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小支持度阈值为6%,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体质类型的兼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单一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在兼杂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可能是除特禀质以外的6种偏颇体质的基础体质;挖掘出与兼杂体质有关的分类关联规则22条。结论:采用《中医九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进行的体质辨识其辨识度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灵枢》的知识图谱构建与可视化方法,以期为中医古籍理论知识的结构化存储与展示提供思路。【方法】借鉴专业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思路,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词库构建,对《灵枢》原文进行分词、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等处理,得到知识图谱的构建基础。再利用图数据库Neo4j进行知识图谱的存储与查询,实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结果】得到《灵枢》词库的1 216个高质量词汇,实现了《灵枢》理论的知识图谱构建。构建的知识图谱可基本展示《灵枢》文本中描述的中医理论,如藏象与精气之间的关系、情志与五脏的关系等,使得相关实体与关系的检索调用成为可能,为中医古籍理论知识的结构化存储与展示提供了思路。【结论】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可以得到《灵枢》的中医理论知识图谱,展示《灵枢》中表达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的知识联系。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在图数据库中的存储,可使《灵枢》文本涉及的知识图谱能以可视化语义网络图的形式进行展示,还可使嵌入语义搜索、语义维基等系统成为可能,为中医智能医疗服务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医翻译活动的日益增多,《黄帝内经》的翻译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文化负载词作为《黄帝内经》中特有的一类词汇群体,在翻译给国外读者时出现了文化空缺和词汇空白的现象.本文旨在以顺应论为指导,尝试探究《黄帝内经》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达到填补词汇空缺、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舌像诊断属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和特有的经验结晶。早在《内经》中就有了察舌辨证的记载。如《灵枢·刺节真邪》:“内热相搏,……舌焦唇槁.”《灵枢·热病》:“舌  相似文献   

20.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率先走出国门、传播世界的一门中医学科。对“针灸”一词的翻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古代针灸文献。中医院校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古典文献的掌握上的最低要求是掌握《灵枢·经脉》篇的经脉循行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