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茜  杨希立 《广州医药》2009,40(1):30-3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痛合并高血脂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天,8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1次/天。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时间12周。检测治疗前后3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经降压和降脂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炎症状态,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10月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疗程2个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显著,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睡前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1次·d^-1;8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1次·d^-1;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经降压和降脂治疗后血压与血脂均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和单纯高脂血症组hs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sCRP水平,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炎症状态,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李沛  曾丽 《四川医学》2011,32(12):1959-196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9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比较观察两组的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N和LMT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LN和LM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0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动脉血压及C反应蛋白f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经过20周的治疗,两组24h尿蛋白量均有显著下降俨〈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虽均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RP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对患者的尿蛋白、血压及CRP浓度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并高血压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扣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1次/d,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血β-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对调脂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46例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B 组46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变化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A 、B 两组 TG 、TC 、LDL-C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HDL-C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B 组患者降幅与增幅明显大于 A 组,两组患者治疗后 Hcy 、hs-CRP 、颈动脉 IM T 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B 组降幅明显大于 A 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调脂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均有明显作用,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次,每天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T-proB—NP、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69.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强化治疗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均经过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继续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d;对照组停用氟伐他汀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按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6个月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观察3个月和6个月后,TC、TG、LDL-C及hs-CRP均较前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心衰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穴体外反搏。15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血脂、hs.CRP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2血脂Tc、LDL—C较治疗组1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较治疗组lhs—CRP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显示治疗组2hs—CRP含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经穴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病血脂、hs—CRP等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uric acid,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浆hs-CRP、UA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hs-CRP、UA均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mia,HUA)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并发高hs-CRP、HU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hs-CRP及UA升高,hs-CRP升高及UA升高合并高血压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中山市大涌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加银杏达莫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滴,疗程均为15d。收集治疗前后数据,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胶囊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东升 《广州医药》2010,41(3):25-2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非氟伐他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与)、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氟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及非氟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ityprotein,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资料,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比较2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组高敏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656.11±844.72VS252,25±269,34)μg/dl,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s-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各种急慢性病者85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组的Hcy、hs-CRP和IL-6显著增高(P<0.01),人院治疗1d,Hcy、hs-CRP和IL-6显著升高(P<0.05),治疗5d稍有降低(P<0.05),至治疗10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Hcy与hs-CRP、Hcy与IL-6和hs-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P< 0.01).治疗期间,共计7例患者死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26.4±3.9 vs 15.2±4.2,P<0.05).结论 hs-CRP、Hcy和IL-6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7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哮喘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变化,同时测定血常规和肺功能,另选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lt;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的一个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心功能状况及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厄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善(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值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患者(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发作频率及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第一次发作间隙明显长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的房颤发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