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居群北柴胡及其近缘种狭叶柴胡、大叶柴胡亲缘关系,对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采用RAPD技术对柴胡属3个栽培类型和4个野生居群进行亲缘关系分析.DPS v7.05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树系图.结果 7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1条DNA片段,其中91.5%的扩增条带表现出多态性,遗传距离在0.230 8~0.975 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APD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结论 柴胡属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RAPD分子标记法可以鉴定柴胡属种质资源并揭示其亲缘关系,为药材柴胡的栽培育种及资源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袁菊红  孙视  彭峰  冯煦  夏冰 《医学教育探索》2007,(10):1555-1561
目的研究石蒜属4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一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用ISSR和RAPD标记分别对不同采集地的37份石蒜属植物(石蒜18份、中国石蒜10份、换锦花5份、忽地笑4份)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1)16条ISSR和17条RAPD引物分别扩增出229和215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5.59%和69.77%,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2)ISSR和RAPD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分别为0.5459~0.9345,0.6419~1.0000,平均为0.6836,0.7428。两者相关系数r=0.8582,达极显著水平。(3)ISSR和RAPD标记的分子聚类结果相近,两种标记均能准确地把不同来源的材料先按种聚类,种间的分子分类结果与传统经典分类相符;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4)用POPGENE3.2分析的种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与用AMOVA进行的遗传变异巢式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两种标记均可用于石蒜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虽然ISSR标记在种间遗传多样性检测上分辨力较RAPD标记低,但ISSR标记能检测到更高的种内遗传差异性,更适合种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来自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形态和不同生理生化特性的六株钝顶螺旋藻的系统进化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试图从DNA水平探讨它们长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作用下遗传进化关系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螺旋藻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及正确地进行种间分类提供参考.方法: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ITS序列对六株不同来源螺旋藻进行扩增,利用PopGen32、MEGA 5.0等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进化地位的比较.结果:RAPD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六株螺旋藻分为两大枝,FACHB-HY独为一枝与其他五株亲缘关系最远.Spi-wz、FACHB-350、FACHB-793、FACHB-904和FACHB-834聚为一枝,而FACHB-834与其他四株的关系较远,Spi-wz和FACHB-904、FACHB-793和FACHB-350亲缘关系最近,ITS基因的同源性比较结果与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一致.结论: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螺旋藻株在长期的进化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上存在有差异,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和种资资源的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和ITS序列同源性聚类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四种不同产地白术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白术的遗传多样性,为白术的种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浙江、湖北、安徽、河南产白术的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距离,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14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检测出21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38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4.2%,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白术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产地间的白术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白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曲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种质鉴定、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随机引物对10个红曲菌株进行RAPD分析,从中筛选出63特征性好,多态性高的RAPD图谱,用NTSYS-PC-2.1软件进行同一性和差异性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红曲分离株间的同一性平均73.32%,表明它们的遗传背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RAPD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形态差异相关,表明RAPD分子标记进行菌株鉴别与传统形态分类鉴别结果基本一致,鉴别能力较强。[结论]基于RAPD多态性的遗传分析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红曲菌的遗传背景差异,为分类鉴定、种质起源和系统进化提供辅助手段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 SRAP 和 RAPD 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9份石斛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用 40 对 SRAP 引物组合和 36 个 RAPD 引物分别对供试石斛的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结果 SRAP 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 1 977 条,多态性比率为 90.2%,遗传相似系数 GS 值变化范围为 0.330 2~0.789 2。RAPD 引物共扩增出 281 条带,多态性比率为 87.1%,GS 值变化范围为 0.494 2~0.773 1。利用两种标记得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SRAP 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较好地体现了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在 9 个石斛供试种间,SRAP 的标记指数 MI 值 (16.46) 是 RAPD 标记 MI 值 (3.67) 的 4.5 倍,表明 SRAP 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结论 两种标记皆可有效应用于该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而 SRAP 标记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研究中,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石蒜属13种(含2变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种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 采用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石蒜属植物20份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种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 从33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共扩增得到330条清晰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20条,占总带数的96.8%;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石蒜属20份材料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38~0.89;AFLP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显示同一采集地的材料亲缘关系更近;石蒜属植物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AFLP分子标记能有效区分石蒜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云南铁线莲属12种药用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2种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生药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遗传多样性,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DNA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8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8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100%.采用UPGM聚类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得出反映各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对多数种而言,种间差异明显,同种不同分布点也存在差异,但同一分布点的不同个体差异较小.结论:该标记技术对铁线莲属植物的生药鉴定是可行的,在系统学方面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百合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及RAPD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百合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35条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共得到769个扩增位点,62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81.7%,其中江苏省引种栽培的2个农家品系(尖头系和平头系)种源之间的遗传变异最小,湖南衡山野外的大百合和甘肃引种的细叶百合种源之间遗传变异最大;根据RAPD标记划分l6个百合种源在阈值为0.940 7时分为2个RAPD群,即分别属于百合科的百合属和大百合属;阈值为0.579 0时,百合属分为3个种,即分别为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结论分子标记可用于百合种质资源的分类、真伪鉴定、选育良种。  相似文献   

10.
红花种质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9省采集的红花22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APD特征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将红花22个品种分为7个类型.RAPD聚类分析表明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北方,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PCR结果极为相似,而南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红花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为山茱萸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后的CTAB法从山茱萸叶片中提取总DNA,进行RAPD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Be-tween-groupslinkage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树系图。结果共筛选出22个10个碱基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12个样品获得了13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5条,占56.3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纺锤形果型自成一类,短梨形果型与短圆柱形果型聚为一类,其余几种较长大的果型聚为一类,反映了栽培过程中人为选择的后果。结论实验结果与山茱萸栽培品种的生物特性和区域分布基本一致;RAPD分析可作为对山茱萸品种选育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居群美花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濒危现状以及亲缘关系。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方法对不同居群美花石斛进行检测;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建立其聚类分析图。结果从117个随机引物中,共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对8个美花石斛居群进行RAPD-PCR扩增,共扩增出28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的扩增条带为35.88个;287个条带共占据78个位点,其中11个位点是8个居群的共有位点,67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性比率达85.95%;8个居群的相似性系数在0.149~0.517。结论美花石斛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铁皮石斛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美花石斛的濒危原因与人为过度采收、种子自然萌发力弱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有一定的关系;美花石斛8个居群比较自然地向3个方向演化发展,并形成3个分支;美花石斛系统演化规律与其地理分布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RAPD和ISSR方法分析了4种正品龙胆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正品龙胆的品种鉴定及栽培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优化RAPD及ISSR的PCR反应体系,对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从100个RAPD引物和32个I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10个RAPD引物和4个ISSR引物。通过遗传距离系数UPGMA聚类法分析数据,构建类聚关系树系图。结论RAPD及ISSR的PCR反应体系可以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适用于龙胆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3种石斛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斛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遗传多样性,U PGM 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DNA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18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8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5.74%。采用U PGM A类平均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得出反映各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在遗传距离(D)=0.63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RAPD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差异不大。结论该标记技术对石斛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柴胡药材干根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柴胡栽培种鉴别和药材鉴别奠定基础。方法 以柴胡栽培种干根为材料,采用RAPD和AFLP两种分析方法。结果 以筛选到的3条随机引物对9个柴胡栽培种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28条DNA带,平均每条引物组合扩增9.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67条,多态性比率为71.43%;而在AFLP分析中,筛选出4对特异性引物,共获得107条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6.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3.25条,多态性比率为86.92%。经统计分析,9个柴胡栽培种RAPD和AFLP分析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61~0.93和0.39~0.86。UPGMA聚类分析,两种标记方法均可将9个柴胡栽培种聚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结论 以柴胡药材干根为材料,RAPD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均可用于植物种间及种下遗传关系分析,且AFLP条带较多,多样性丰富,更有利于柴胡属植物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5份枸杞种质(包括7个种3个变种,5个品种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和NTSYS类平均法对枸杞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8对引物共扩增出43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60条,多态性比率达83.3%。NTSYS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以0.72、0.79和0.85的相似系数可将全部受试枸杞种质分为9种、5种和3种聚合类群。结论 在分子水平上枸杞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雄性不育枸杞YX-1与白花枸杞和圆果枸杞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宁夏枸杞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3个变种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存在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分析新疆药用桑树资源9个栽培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 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用这10个引物做RAPD扩增,应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扩增出1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1个,多态比例为84.26%,各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另外,获得药桑的8个特异位点。结论 RAPD分析结果与新疆药用桑树资源植物的遗传关系的传统划分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plants in Vitex including Vitex negundo L. , V.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ee. ) Hand. -Mazz. , V. trifolia L. and V.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Methods: Both intra- and inter-species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lants were analyzed by RAPD marker. Twenty-on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in China were tested using 25 RAPD arbitrary 10- mer primers which were screened from 32 primers. Clust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Ward's minimumvariance method of SAS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224 bands were produced and 128 bands showed polymorphism among 21 samples. The level of polymorphism within species was 51.7%. The dendrogram constructed based on RAPD analysis showed that 21 samples can be placed in 2 groups at the level of SPRS value of 0. 3636. The first group included V.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and V. trifolia. The other consisted of V. negundo and V.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 At the level of SPRS value of 0. 1, 21 samples can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V. trifolia and V.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V. negundo and V.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 were separately clustered to 2 groups. Conclusion: RAPD analysi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plant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and fundamentally identical with their origins and morphologi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samples is related to their center of origin. These medicinal species in Vitex have their specific bands which are available to identify. These specific bands can be used as species-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of Fruetus Vitie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