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孕期健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贵州航天医院产科收治的200例孕妇为受试者,根据不同的孕期指导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妊娠期间各项指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过少率、体重过量增长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体重正常增长率、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孕期健康及妊娠结局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合理控制孕妇的体重增长,降低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于本院产检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孕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或小于合理范围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新生儿结局及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超过合理范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体重正常及足月分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儿窘迫、巨大儿、产程阻滞、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可有效降低各种妊娠期疾病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929例足月单胎产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等体检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的关系。结果①孕前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②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头围、胸径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和增重正常组(P<0.01),而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身长越长。③孕前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孕妇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明显增大。结论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发育指标有关。孕妇应根据自身条件注意调整孕期的增重范围,以便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初产妇孕期体重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纳入120例健康初产妇并均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2组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孕期体重管理以及连续助产护理,观察2组妊娠结局.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管理组胎儿发育受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低体重儿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孕期体重管理的同时实施连续助产护理,有利于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管理对于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分娩的90例孕产妇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体重管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孕期个性化体重管理,对比两组孕产妇母婴健康情况。结果在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异常及贫血发生率指标上,观察组分别为4.44%、4.44%、0%及2.2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指标上,观察组分别为(3513.6±401.3)克及4.4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个性化体重管理以保证母体营养供给为前提预防营养不全造成羊水异常、巨大儿、低体重儿及胎儿畸形等,客观上降低剖宫产率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实现针对性营养补充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45-48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高危妊娠对象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高危孕妇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重管理不同分组,将进行体重管理联合常规管理的孕妇纳入观察组(n=130),采用常规管理的孕妇纳入对照组(n=100),记录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0.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0%,且观察组阴道产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的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8.46%及早产率为19.23%均低于对照组的21.00%、30.00%,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1 min后、出生5 min后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对象进行孕期体重控制,能有效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及剖宫差产率,促进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定期在该院进行产检,并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孕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8例只接受产前检查,未进行相关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能够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控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奕  兰红霞  黄醒华 《中国医刊》2006,41(10):38-39
目的探讨正常孕期体重增长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指导合理控制体重增长,改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12月间分娩的1002例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等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体重及体重指数增加与新生儿体重有相关性,随体重指数增加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及手术产几率均增加,体重指数正常者孕期平均增重16.87±4.85kg,体重指数增加6.42±1.78,新生儿出生体重理想。结论根据不同体重指数控制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减少手术产几率和产后出血量和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孕期护理对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例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和40例健康孕妇,分别记为甲亢组和对照组。甲亢组孕妇在积极治疗和甲状腺功能监测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孕期护理对策,详细包括妊娠合并甲亢产前、产时和产后护理内容,做好甲亢病情控制和围产护理工作。结合临床随访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甲亢组实施严格的孕期护理管理后,足月妊娠35例,早产5例,自然流产1例,终止妊娠1例,妊娠分娩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剖宫产率、孕产妇相关并发症率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甲减、甲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在合理治疗基础上,给予科学严格的孕期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妊娠分娩结局和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发生,为围生期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体质指数分为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和高于标准体重3组,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1)高于标准体重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组孕产妇间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孕期体质指数增幅≥6 kg/m2的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难产的比例明显高于体质指数增幅<6 kg/m2的孕产妇(P<0.01).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及其增长是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可避免体质指数增加过多,从而有效降低孕期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1160例足月、单胎健康产妇,根据IOM指南对孕前BMI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孕前BMI、体重增长情况及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1160名产妇中,孕前体重正常820例,消瘦265例,超重及肥胖75例,32.8%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孕前消瘦及孕期体重增长不足产妇产下的低体重儿比例较高(14例及12例),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产妇产下的巨大儿较多(11例及38例)。结论:孕前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对新生儿体重有影响,控制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流动人群中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样及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美国医学会(institute of medicine,IOM) 2009年最新修订的孕妇孕期增重指南为标准,分析1 151例孕妇(流动人口302例,非流动人口849例)孕前BMI、孕期增重情况及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结果:非流动人群与流动人群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流动人群孕妇中,不同孕前体重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30,P=0.119),流动人群中孕妇孕前为消瘦、肥胖及超重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多者均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74,P<0.01);非流动人群孕妇中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增重过多者生产巨大儿的几率较高,孕前消瘦、孕期增重不足者生产低体重儿的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人口孕妇中,仅有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有影响,增重过多者生产巨大儿的几率较高;增重不足者生产低体重儿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流动人群中,孕期增重不合理者较多,非流动人群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影响新生儿体重,流动人群孕妇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孕期体重异常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异常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筛选361例孕妇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两组,探讨孕期体重异常增加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妊娠期体重异常增加组(观察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巨大儿、剖宫产、阴道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体重异常增加会导致孕妇及新生儿的患病率增加,控制适当体重将有利于母婴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肖建平  许建娟 《医学综述》2009,15(17):2643-2645
产妇中,体质量超标和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子痫、剖宫产和巨大儿相关,妊娠肥胖逐渐增多,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复习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妊娠肥胖相关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妊娠肥胖妇女妊娠期、分娩期及远期母儿风险,提示肥胖妇女妊娠控制体质量增长或体质量不增可能会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17.
18.
梅苏 《河北医学》2012,18(1):29-32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增幅与妊娠并发症及结局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妇产科诊治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103例为观察组,同时段体重正常孕妇105例为对照组,自孕12周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并随访至分娩后1周,比较两组间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合并妊高症13例(12.62%),妊娠期糖尿病14例(13.59%),产后出血19例(18.45%),其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中产程延长42例(40.78%),剖宫产43例(41.75%),产钳助产9例(8.74%),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中巨大儿24例(23.30%),新生儿窒息11例(10.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孕期内体重过度增加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不利的影响,应该积极控制孕妇体重,减少妊娠及围产期并发症,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孕期监测重点。方法896例自愿接受调查的产妇,在产后24h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关家庭、社会、经济情况及人口学特征,同时摘录相关孕期检查记录卡;对早产儿组低出生体重儿342例、足月小样儿(small for gestationalage,SGA)组低出生体重儿108例、对照组446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三组中,早产组出生体重最低,且目前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早产组孕妇的高危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SGA组孕妇的高危评分在35~36周前与对照组相近,在35~36周时评分明显升高,高于早产组;孕期B超胎儿双顶径检测结果,在三组间16~40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GA组16~40周B超检测胎头双顶径始终小于对照组,除了16~20周早产组B超检测胎头双顶径略大于对照组外,其余孕周早产组均小于对照组;SGA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都在110/70mmHg以上,且随孕周逐渐升高,但均尚未达到妊娠高血压病水平,早产组舒张压较对照组高,但仍小于SGA组;SGA组除16~20周外其余孕周的宫高均小于对照组,且差距逐渐加大,SGA组16~40周的腹围均小于对照组,早产组除33~34周外其余孕周的宫高均大于对照组,早产组的腹围与对照组比较接近。结论从孕期预防低出生体重儿,重点是预防早产儿的发生,如果能够避免早产,则完全可以避免由于早产而造成的低出生体重儿;从孕21周开始注意关注孕妇的高危因素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对有高危因素者加强监护;B超检测胎儿双顶径值、孕妇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宫高值、腹围值均为孕期监测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