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20例孕龄15-20周的孕妇外周血经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制片、显微镜下识别并共计数NRBC及定位,然后行Y染色体的FISH检测。结果发现10例孕男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细胞涂片中每例均有阳性杂交信号出现;阳性率为60%(24/40)。10例孕女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细胞涂片中1例出现阳性杂交信号;阴性率为95%(38/40),假阳性率仅为5%(2/40)。结果提示FISH法对于用母血中分离到的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异常的无创性产前遗传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孕妇外周血中分选富集出胎儿有核红细胞 ,以便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从 32例孕 11~ 2 0周的孕妇血中用Histopaque 10 77密度梯度离心富集以及流式细胞仪计数出胎儿有核红细胞 ,并用喹吖因荧光染色检测Y 染色体以及用PCR检测Y -染色体DNA特异序列。结果流式细胞仪计数 ,每毫升孕妇外周血中计数到 0 .93× 10 3 ~ 8.11× 10 3 个GPA阳性细胞 ;PCR结果与产后性别证实 ,符合率为 90 .0 6 %。结论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经密度梯度离心和流式细胞仪分离后 ,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和纯化 ,11~ 2 0周内FNRBCs数与孕期似无相关性 ,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提供实验数据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纳米技术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并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 Percoll 1.077单密度梯度离心法之后,选用抗体CD147修饰到以玻璃为载体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基底上,对新生儿脐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捕获,利用胎儿特异性抗体HbF、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CD71以及细胞核染色剂DAPI对捕获到的新生儿脐血中有核红细胞进行染色标记,进而实现分选.对正常不同孕周孕妇外周血、未孕健康妇女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抗体CD147捕获到的有核红细胞进行染色标记分选.抽取10例行常规产检时发现高危因素的孕妇外周血2 mL,用抗体CD147捕获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用X、Y、18、21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用HbF+CD71双标记染色法的胎儿有核红细胞阳性率与HbF单染和CD71单染标记的细胞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F单染和CD71单染标记的阳性细胞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16~20周时孕妇外周血中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顶峰,之后随孕周增加而呈下降趋势.10例高危孕妇外周血标本均成功分离出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经过FISH鉴定,本方法对男性胎儿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100.00%,对女性胎儿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5.71%,同时诊断出1例非整倍染色体胎儿,所有结果均经后期随访证实.结论 用纳米材料为基底,抗体CD147捕获,HbF+CD71双染色标记法对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识别和富集,可提高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检出率,可为进一步产前诊断奠定基础,最佳时机应该在孕16~20周.  相似文献   

4.
对孕妇外周血中的单个有核红细胞及游离DNA来源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n H  Wang T  He G  Lu Y  Ma T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18-321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及游离DNA在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116个孕妇外周血进行检测。(1)对51例14-26孕周的妇女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用显微操作分离单个有核红细胞。(2)提取65例孕妇(5-40孕周)外周血血浆DNA。(3)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单个有核红细胞的男性SRY基因,应用引物延伸预扩增(PEP)法及巢式PCR扩增孕妇血浆游离DNA的SRY基因。结果(1)分选单个有核红细胞的成功率为90.20%(46/51)。(2)单细胞SRY基因的结果与胎儿实际性别的符合率为82.61%(38/46),敏感性为80.00%(24/30),特异性为87.50%(14/16)。(3)游离DNA的SRY基因的结果与胎儿实际性别的符合率为90.77%(59/65),敏感性为89.13%(41/46),特异性为94.74%(18/19)。结论(1)孕妇外周单个有核红细胞及游离的DNA可来自胎儿,它可成为产前诊断的胎儿物质来源。(2)单细胞分离技术使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选纯度几乎达到100%。解决了母胎细胞混合的难题,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HCM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与HCMV gB基因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李芬  于学文  张剑萍  任永惠  李学成 《医学争鸣》2006,27(15):1428-1430
目的:了解陕西秦巴山区母婴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的gB基因型分布,探讨HCMV gB基因型与宫内HCMV感染结局的关系. 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214对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中的HCMV gB基因,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sa I和Hinf I分别对HCMV 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结果: ①214例孕妇血清中HCMV-DNA阳性13例,阳性率为6.1%. 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CMV-DNA阳性5例,阳性率为2.3%. 在13例HCMV-DNA阳性孕妇中,其配对脐血阳性4例,HCMV宫内传播率为30.8%. ②13例HCM VgB DNA阳性标本均为gB2型,3例症状性HCMV感染婴儿与2例无症状性感染婴儿均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③HCMV感染孕妇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质量儿(<2500 g)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孕妇(P<0.05),而新生儿窒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陕西秦巴山区母婴HCMV流行株以gB2型为主. gB2基因型可引起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分离到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评价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筛查染色体非整倍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孕周17~21+4周)拟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外周血20ml,用双密度梯度离心和双抗体磁性活化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其中10例患者富集的细胞进行吉姆萨-瑞氏染色,10例进行抗人CD235a和CD71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行细胞鉴定和计数.23例富集后的细胞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chromosomal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探针进行非整倍体分析,并与羊水培养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标本均分离出有核红细胞,并经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特异抗体和FISH鉴定.23例FISH诊断中,未发现非整倍体异常;14例男性胎儿有13例发现Y荧光信号,1例未发现,女性胎儿中均发现2个X荧光信号.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经富集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非整倍体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外周血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抗体亲和力指数判断人巨细胞病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感染的情况。方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1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病患者,137例正常人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并对人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的血清样本进行IgG抗体亲和力指数(a-vidity index,AI)的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1.48%;IgG抗体阳性率95.08%,其中低亲和力样本占8.62%。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阳性率为1.18%;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率95.29%且均为高亲和力抗体。而在137例正常样本中未检测到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样本;IgG抗体阳性率93.43%全部为高亲和力抗体。SLE患者相比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患者和正常人,其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显著升高,且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低亲和力样本在IgG阳性样本中的比例也显著升高。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人巨细胞病毒初次感染后期[IgM(-)/IgG(+);AI<45%](10例)和再次或复发感染[IgM(+)/IgG(+);AI>55%](14例)的比例比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和正常人都显著增多。结论综合HCMV IgG亲和力指数与HCMV IgM的检查结果发现,SLE患者相比正常人或非SLE自身免疫患者,表现出显著上升的原发性HCMV活化感染率与继发性HCMV活化感染率。因此,SLE的罹患与HC-MV感染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对性连锁遗传病进行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已生育过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DMD)患儿的孕妇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有核细胞层,挑取有核红细胞,并提取DNA,提取孕妇、其丈夫及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外周血的基因组DNA。将有核红细胞DNA先进行随机引物预扩增,利用dystrophin基因中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R-44,STR-45,STR-49和5'-ysⅡ)进行PCR扩增,进行家系连锁分析。结果准确检测2例,1例为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1例为正常女孩。结论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可进行胎儿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非创伤性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s)在DMD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孕妇(孕12~18周)抽取外周血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富集胎儿细胞,在显微操作下吸取胎儿有核红细胞。对所富集细胞经提取DNA进行人Y染色体特异DNA扩增,判定胎儿性别。将其应用于DMD产前诊断中,并与用羊水进行产前诊断比较。结果SRY片段经PCR后,3例男性胎儿可见特异性条带,3例女性胎儿未见此电泳条带。母体外周血FNRBCs的DNA产前诊断中,2例为女性正常胎儿,1例为女性携带者,2例为正常男性胎儿,1例为DMD患儿,结果与用羊水进行产前诊断和产后个体性别证实一致。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显微操作方法分离FNRBCs能用于性别鉴定和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     
950393绒毛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早孕期人巨细胞病班宫内感染的研究/董飞文…//生殖医学杂志一1994,3(2)一118 本文作者采用孕妇血清中抗体和早孕绒毛中人巨细胞病毒测定,对北京地区早孕妇女中的HCMv宫内感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02名早孕妇女血清HCMv一坛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万.HCMv一坛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环;总检出率为5.5%。早孕绒毛标本HCMV的阳性检出率为10.(1/、高于新生几中的调式洁果(。5~2.5环),表明孕早明的HCMV感染比较严重.对402份绒毛标本中的招份绒毛组织用PCR技术检测HCMV.结果在16份绒毛DNA中检测到特异…  相似文献   

11.
In the sixties of this century, researchers havefound that there were fetal cells in maternal peripheral bloodlll. Because of the scanty amount of thesecells and technical limitations, research work in thisfield developed very slowly.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fluorescent 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 and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 (MACS), it was possibleto isolate fetal cells from maternal blood. But the iserlation results were unsatisfied. Moreover, the expensive equipment and the co…  相似文献   

12.
Prenatal diagnosis of inherited disorders by non-invasive techniques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throughout the world.Nowadays,the most impor-tantapproachesare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fetalnu-cleated erythrocytes(FNRBCs) in maternal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analysis of fetal DNA from maternalplasma.However,due to the rarity of FNRBCs,theabsence of ideal s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difficultyi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fetal cells or DNA frommaternal,it is impossible for these techniques …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母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 (NRBC)行产前基因分析的可行性 ,对 45名孕妇外周血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显微操作获取单个 NRBC,A组 2 4例进行引物延伸预扩增 (PEP) ,后行 Y染色体特异性 DYZ1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 ,B组 2 1例直接进行 Y染色体特异性 DYZ1基因的 PCR。发现 45名孕妇中有 2 4名检出 NRBC,A组中男胎符合率为 70 % ,总符合率为 83.3% ,B组则均未扩增到 PCR产物。提示用母血中单个胎儿 NRBC经 PEP- PCR法行产前基因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每年约有3万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在各种出生缺陷中排第三位,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了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近年绒毛、羊水、脐血介入性产前诊断已广泛开展,使部分唐氏综合征得到产前诊断,并行治疗性引产,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但侵入性手术操作的风险和诊断结果的漫长等待亦给孕妇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植入前产前诊断、分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分离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宫颈管内滋养细胞等新技术正在展开研究,已经成功地无创性获取胎儿细胞或DNA样本.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为快速、准确诊断唐氏综合征开辟了新前景.现就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基础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Fetal cells exist in maternal peripheral bloodfrom early pregnancy till late pregnancy and have thelargest amount during the middle gestation[1] .Fetalnucleated erythroblasts (FNRBCs) have beenthoughtof the mostideal one in noninvasive prenataldiagnosis,because they carry the whole genome andcan be easily recognized by morphology.Forthey arerare in maternal peripheral blood,enrichmentmethod should firstbe established.Currently enrich-ment techniques such as fluorescent activated cellsorting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病人血清体液免疫状况与其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3例(研究组)及同期正常孕妇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和Greiss反应法测定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补体C3、C4水平,采用单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计算FNRBC数量。结果研究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0.78,P0.05);研究组体液免疫指标中IgG、IgM及C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36~9.10,P0.05)。研究组FNRBC数量与IgGI、gM及C3水平呈负相关(r=-0.89~-0.44,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中FNRBC数量增多与机体体液免疫状况密切相关,胎儿物质向母血的渗漏增多、机体免疫调控失衡和紊乱均可能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和婴儿不同类型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的检出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集到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CMV-DNA检测的临床标本共2 403份,对不同标本来源人群、不同类型标本的HCMV-DNA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403份不同类型的标本中,乳汁的HCMV-DNA检出率为31.70%,尿液为0.85%,血清为0%。2个年龄段(0~28 d和28 d至6个月)母亲乳汁、尿液标本的检出率随婴儿年龄增加而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同时进行了尿液及其母亲乳汁HCMV-DNA检测的221例婴儿中,检出率:乳汁22.62%,尿液0.45%,乳汁的检出率高于尿液。当母亲乳汁标本HCMV-DNA 阴性,患儿自身尿液标本为阳性的占0.58%,阴性占99.42%;母亲乳汁标本HCMV-DNA 阳性时,患儿自身尿液标本全为阴性。  结论  孕妇及其婴儿的各类标本中,乳汁标本的HCM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对于疑似HCMV感染的孕妇或婴儿,建议首先采集母亲乳汁标本进行检测。然而母亲乳汁中是否检出HCMV-DNA也并不能完全反映婴儿体液标本的检出情况。随着发育,婴儿尿液检出率会增高,需要进一步采集不同时段、不同时期婴儿体液标本进行检测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