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与达那唑联用治疗慢性ITP临床疗效。结果,32例中有效并维持半年以上6例(18.8%),血小板可暂时上升,但数月后逐渐下降17例(53.1%),无效4例(12.5%),达那唑发生肝损率62.5%。长春新碱与达那唑联用治疗慢性ITP临床上有一定缓解率,可试用于强的松和脾切除无效患者,但要重视其肝损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庆义  黄明 《安徽医学》2014,(3):368-36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强的松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成人ITP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A组,n=41)、甲泼尼龙治疗组(B组,n=40)、强的松治疗组(C组,n=41)。A组:41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20 mg ×5 d),结束后改为强的松维持治疗;B组:40例患者接受甲泼尼龙治疗(0.5 g×5 d),结束后改为强的松维持治疗;C组:41例患者接受强的松治疗[1 mg/(kg·d)]。分析各组达到有效及完全有效疗效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所有出血患者的出血现象均有改善,A组有20例达到有效(R),10例完全有效(CR),总有效率为73.17%,达到有效的时间为(3.90±1.22) d,完全有效时间为(8.11±1.27)d;B组R 21例,CR 8例,总有效率为72.50%,达到有效的时间为(3.53±1.72)d,达完全有效时间为(7.00±1.31)d;C组R 19例,CR 9例,总有效率为68.29%,达到有效的时间为(5.80±2.21)d,达完全有效时间为(10.90±2.08)d。A、B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889),达到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854);A、C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889),A 组达到有效时间较 C 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01);B、C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B组达到有效时间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P=0.000)。结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较强的松可以缩短患者达到有效和完全有效的时间,改善患者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
张焕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29-129,158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地塞米松和强的松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选择强的松进行临床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服用强的松2~4周出现不良反应,仅有1/3的患者在停用强的松病情才得到缓解。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理想,为ITP的治疗找到新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崔晓萍  牛俊杰  曲如玫  梁云霞  彭英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61+2684-2661,2684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老年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18例老年性ITP患者采用环孢素A联合迭那唑治疗。结果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老年性ITP的有效率为66.7%,其中显效为33.3%。治疗前血小板均值为21×109/L,治疗后血小板均值为130×10^9/L。结论环孢A主要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起治疗作用,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老年性ITP有效率高,毒副作用轻,老年人易耐受,可作为老年性ITP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云 《华夏医学》2009,22(6):1023-102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7例)用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共5d;IVIG组(15例)用IVIG静脉滴注400mg.kg-1.d-1,共5d,两组治疗5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mg·kg-1·d-1(3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反应率分别为94.1%和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8.5%和6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及IVIG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缓解,但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更迅速.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HD-IVIg)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用7-21 d后,改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维持3个月;治疗组18例在上述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HD-IVIg400 mg/kg.d-1,静脉滴注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成人重症ITP患者,可首选HD-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低剂量强的松联合达那唑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组26例患者均应用低剂量强的松15~20mg/d、达那唑0.3~0.6g/d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显效5例,良效4例,进步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7.6%,发生肝功能损伤16例。占61.5%,经保肝治疗均顺利恢复。结论:低剂盛强的松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法简便、有效,患者较易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74例,分为rhTPO+达那唑组(观察组)37例,达那唑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300U/kg),1次/d, 共14d,停用rhTPO后再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20×109/L可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 14d ,停用rhTPO后观察14d。两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口服达那唑200mg/次,3次/d。比较两组前14d血小板计数的最高值和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及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差值。结果 观察组前14d血小板计数和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d内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rhTPO治疗14d内显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0×109/L)(16例、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8.10%)(P<0.01)。观察组良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9例、24.32%)与对照组(10例、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有效observation率(显效+良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4d血小板升高未达有效的患者给予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使用rhTPO前相比明显升高,有效率达到62.5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用强的松和达那唑以及两者联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分成3组:A组(强的松组);B组(达那唑组);C组(强的松与达那唑合用组)。结果:A组和C组出现疗铲时间早于B组,但各组间疗效和副作用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用强的松或达那唑以及两才合用,在疗铲和副作用间无明显差异,只是出现疗效的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10.
俞罡 《中外医疗》2013,32(26):98-98,10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地塞米松和强的松进行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地塞米松组治疗的效果好,副作用较强的松组小。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理想,为ITP的治疗找到新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旋菌后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血液科住院的幽门螺旋菌阳性的成人ITP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强的松1mg/(kg·d),并进行4周根除幽门螺旋菌治疗(阿莫西林1.0 g,2次/d,7d,呋喃唑酮0.1,2次/d,7d,雷贝拉唑20mg q,2次/d,4周);对照组仅服用强的松1mg/(kg·d),血小板恢复后将激素逐渐减量持续治疗3月,并观察治疗后6月和12月时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68.5%,对照组有效率为35.7%;试验组内根除幽门螺旋菌成功患者治疗3月时的血小板平均值为85×109/L,根除失败患者3月时的血小板平均值为60×109/L;试验组随访12月总复发率为14.2%,对照组复发率为39.2%;56例患者中有2例合并胃溃疡,其中病理检验提示活动期的患者较非活动期患者血小板恢复好。结论根除幽门螺旋菌是合并HP感染ITP患者行之有效的办法,病理检验可以预测对根除细菌后血小板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殷平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0-120
目的:观察江南卷柏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地塞米松1.5mg/(kg·日),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江南卷柏片口服,5—6片/次,3次/日,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南卷柏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提升血小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延义 《中原医刊》2005,32(9):9-1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止血、防治感染、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2mg/kg·d,分3次口服;治疗组用地塞米松1mg/kg,溶于1%GS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后口服强的松渐减量维持治疗。二组在血小板上升到70×109/L或用药4周无效时渐停药。结果对照组48例,恢复24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治疗组30例,恢复24例,好转5例,无效1例。两组病人恢复人数和有效人数,经统计学处理分别为P<0.01和P<0.0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和显著性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在治疗ITP中疗效优于强的松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漶者在抗HBV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乙型肝炎病毒、白介素~8(IL一8)、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γ干扰素(IFN一γ)量的变化,探讨HBV感染在ITP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80例,其中合并HBV感染的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30例HBV阴性的ITP患者为C组。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D组。B、C组患者给予常规ITP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ITP治疗的同时给予抗HBV治疗,D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总数、IL一8、TNF—α、IFN一7的变化。结果与C、D组比较,A组同一时间(30d、60d)TNF—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同一时间(30d、60d)TNF—α、IFN一γ水平明显降低(P〈0.05),A组同一时间(30d、60d、90d)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ITP发病的病因,抗HBV治疗对于辅助治疗合并感染HBV的ITP效果较好,故抗病毒治疗可能成为非免疫抑制疗法治疗ITP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质子泵抑制剂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为对照组,B、C组试验组。术前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300mg基础上,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75mg/d的同时,A组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B组服用泮托拉唑40mg/d与C组奥美拉唑20mg/d至术后15d。于服药前、术后1d、15d采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同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所有患者随访半年,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靶器官血运重建与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前和术后1d三组患者PA比较元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 PAI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15dA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或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各组内不同时间点PA、PA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A、B组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而C组有2例发生靶器官血运重建。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奥美拉唑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且增加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但泮托拉唑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功能,在合并胃部不适者可考虑使用泮托拉唑。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40-242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儿病程的影响。方法:初治ITP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6 mg/(kg·d)静滴,对照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3 mg/(kg·d)静滴,连用3 d后血小板值>100×10~9/L,改为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若3 d后血小板值<100×10~9//L,继续原剂量治疗3 d,复查血小板值>100×10~9//L,改为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否则换用其他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长短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并发严重感染及应激性溃疡者。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初治ITP疗效确切,且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将101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5 d;B组61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 g,连用3 d,以后每隔3 d减半至9 d后改成强的松40~60 mg/d维持。入院后每天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A组)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提升血小板至100×109/L总有效率分别是67.5%和6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4.88±4.22)d、(5.75±3.79)d;≥100×109/L时间分别为(5.3±2.74)d、(6.71±4.36)d;PLT的峰值分别为(174.48±62.06)×109/L、(242.50±134.92)×109/L。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在早期显著提升血小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血小板上升峰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8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3组采取3种治疗方法。A组:地塞米松及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B组:地塞米松及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C组:地塞米松继之泼尼松治疗。按显效、良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种治疗效果以地塞米松及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为好,地塞米松及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次之,前种治疗与后两者之间的血小板上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身免疫因素的异常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激素、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是目前急性ITP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马圣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5):606-607,610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近期及远期的疗效。方法:将24例老年ITP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观察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联合环孢素3 mg·kg-1·d-1)。观察治疗后近期(1周、2周)和远期(1个月)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 d 2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和1个月,观察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7 d、14 d和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4 d显著低于治疗后7 d (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能提高老年ITP近期和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以来妊娠合并ITP患者32例(A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女性患者80例(包括B组:正常分娩者40例;C组:非妊娠但有ITP 40例)作一比较。结果与B组相比,A组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等均相应提高,而母婴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与C组比,A组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功能及出血倾向等差异显著。结论 ITP会影响妊娠者的凝血功能。加重妊娠的出血倾向,而妊娠不影响ITP的病情,但却可能减轻ITP患者的临床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