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患沟通技能水平的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网推荐的77家国家级及北京市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中选取60家,再采用偶遇抽样法从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5名门诊医生,共30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行,测评人员随患者及其家属进入诊室,采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通过现场观察打分的方式,对其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测评。结果 300名全科医生SEGUE量表总得分为6~22分,平均得分(16.0±6.3)分;准备阶段得分(3.9±1.9)分;信息收集阶段得分(6.4±2.1)分;信息给予阶段得分(3.0±1.7)分;理解患者得分(2.7±1.5)分;结束问诊阶段得分(1.8±0.4)分。全科医生与同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得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得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组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结束问诊阶段得分及SEGUE量表总分高于三级甲等医院普通组门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三级甲等医院医生SEGUE量表总分均低于美国通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北京市全科医生的临床沟通技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仅准备阶段评分高于同期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医生,但与国际同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需求现状,以期为我国构建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分布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92例医生和59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于2017-10-12至2017-10-31,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需求调查问卷”,利用专业问卷调查网-问卷星进行调查并收集汇总资料。医生和患者共用一份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晓情况及对全科医生的利用情况、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知情况、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的认知情况。共发放问卷782份,回收有效问卷73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5%。结果 739例医生和患者中,知晓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者占19.9%(147/739);患病时去全科医生处就医比较方便/方便者占59.0%(436/739);选择全科医生的依据为自己经验判断者占33.6%(248/739);对获取便捷高效的选择全科医生途径的渴望程度的平均评分为(4.35±1.00)分。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晓率、选择全科医生就医的方便程度、选择全科医生的依据(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经验判断、互联网或媒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9例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可行性评分分别为(4.17±1.02)、(4.06±1.04)分,对通过专家推荐、同行评价、医生自评、患者评价的方式进行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3.84±1.03)、(3.55±0.95)、(3.29±1.06)、(4.02±1.05)分。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对评价方式的可靠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身份、人均月收入、曾经到门诊看病总次数的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身份、曾经到门诊看病总次数、曾经住院总次数的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生和患者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晓率均较低,对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可行性评分较高。在我国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采用综合评价方式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甘仁榕  朱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25-3829
背景 应诊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现阶段我国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不容乐观。目的 了解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应诊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阳市六城区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36家,将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从事全科门诊的医生112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依据自制评分表对全科医生接诊患者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评分表从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4个方面对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进行评价,4个方面得分范围分别为0~67、0~23、0~28、0~9分,总分0~127分。结果 112名全科医生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23.69±3.22)、(7.64±2.39)、(3.49±3.21)、(1.86±1.41)分,平均总得分为(35.65±7.29)分;4个方面能力水平处于好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5.2%(17/112)、16.1%(18/112)、18.8%(21/112)、11.6%(13/112),总体评价为好的人数占比为19.6%(22/112)。结论 当前贵阳市社区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需要提升。应加强全科医生全科思维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应用健康档案、《接诊记录表》及各种生活压力量表,将门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有机整合,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应诊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5.
侯进  陆新建  蔡利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37-1142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效果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0个村/居委的1 100例签约居民为本调查对象。于2015年2-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医生解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的能力;签约居民对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热线咨询、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社区走访、家庭病床、舒缓疗护、双向转诊11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的效果评价;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1 046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有效回收率为93.9%。结果 1 033例签约居民中,有350例(占33.9%)表示"社区基本医疗固定到签约医生处就诊",388例(占37.6%)表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解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签约居民对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热线咨询、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社区走访、家庭病床、舒缓疗护、双向转诊11项服务项目的评分分别为(7.68±2.25)、(7.67±1.97)、(7.64±1.97)、(8.03±1.95)、(7.55±2.03)、(7.45±2.17)、(7.22±2.53)、(7.16±2.39)、(7.09±2.40)、(7.18±2.39)、(8.13±1.95)分;满意度评分为(7.89±1.89)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慢性病是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的评价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但也存在着签约居民对服务有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加强政策支持,充分考虑居民个体因素,多举措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服务技能,最终与签约居民建立固定、连续、综合的诊疗关系,建立"守健康、守费用"目标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6-4342
背景 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 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典型的城市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从而精准识别基层首诊能力需求,为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规则对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门诊产生的2 897 689条真实世界ICD-10诊断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呈现的诊断结构、顺位和4种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诊断深度。采用数据结构、分布等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9.31%(2 877 653/2 897 689)的诊断记录集中在频次大于30的912种诊断编码(六位编码)中,87.31%(2 392 603/2 740 333)的诊断编码(三位编码)记录集中在前10顺位。其中预防类诊断记录相对更为集中,主要为体检(含儿童保健体检)和预防接种服务。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11家已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中诊疗能力A级标准,但疾病顺位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中的诊断编码目录有所差异。机构间平均ICD-10诊断种数、常见诊断种数、预防类或临床类的种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5%。排名前10类(三位编码)的诊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高度一致,其他常见的诊断还包括睡眠障碍、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失眠症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睡眠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有较高(>5次/年)的就诊频次,体检是频次较高前10位中人均年就诊频次最低的内容。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记录高度(90%以上)集中于本类诊断中“未特指”类编码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就诊人次(4 268人次)和人数(1 675人)低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聚集性明显,特别是在预防保健领域。常见诊断高度集中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和人群。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接诊能力范围已达到优秀标准,但对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性评估上还需改进,特别是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等疾病综合诊断评估能力的建设和诊疗质量管理。全科医生在大量接诊负荷下,特别是在常见慢性病接诊上存在一定的“诊断惰性”,建议至少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机构供给和保障三层系统地设计基层首诊能力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其高效、有序的服务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效率,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分析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3个维度25个条目。维度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辅助功能平台建设4个项目进行评价(包括期望值和实际值);维度2: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环境、人员服务态度及诊疗技术进行评价(实际值);维度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临床检验类项目、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药物供应项目4个项目进行评价(实际值)。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390例签约居民中,206例(占52.82%)签约居民表示“最关注医生诊疗技术”,75例(占19.23%)表示“最关注辅助功能平台建设”。就诊环境期望值得分(8.34±1.27)分,实际值得分(8.23±1.34)分,服务态度〔期望值得分(8.49±1.17)分,实际值得分(8.22±1.29)分,医生诊疗技术期望值得分(8.59±1.06)分,实际值得分(8.14±1.24)分,辅助功能平台建设期望值得分(8.25±1.27)分,实际值得分(7.97±1.33)分。签约居民评价科室环境的实际值得分的前3位依次是全科门诊(8.42±1.25)分、门诊大厅(8.37±1.23)分、中医门诊(8.28±1.32)分。签约居民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5±1.40)分;临床检验类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2±1.33)分,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实际值得分为(8.01±1.23)分,药物供应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66±1.38)分。其中209例(占53.59%)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药物供应项目”,98例(占27.22%)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结论 签约居民最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诊疗技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也较大;对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评价较低,且药物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转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8.
蔡毅  崔丹  毛宗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0):1234-1238
目的 了解三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旨在全面评价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三明市的1个区、2个县共选取了4家综合医院、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门诊和住院患者496例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调查问卷和18条目简明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综合医院患者发放问卷386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1%。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一般满意度”“技术服务质量”“医生人际交流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服务经济性”“服务时效性”“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7个维度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这里设备齐全,能给我提供完善的服务”“这里的医生通常会向患者解释清楚做生化检查的原因”2个条目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其余16个条目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医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具体维度来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评分最高的维度均为“医生人际交流能力”,分别为(3.97±0.71)、(4.50±0.59)分;满意度评分最低的维度均为“服务经济性”,分别为(3.34±0.71)、(3.87±0.67)分。从具体条目来看,医院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的2个条目为“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友善礼貌”“这里的医生诊治患者时非常仔细”,分别为(4.16±0.80)、(4.11±0.73)分;满意度评分较低的2个条目为“我确信经济因素不会妨碍我到这里就医”“我在这里需要紧急医疗服务时,等候时间太长”,分别为(3.33±0.96)、(3.34±0.94)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的2个条目为“这里的医生对待患者友善礼貌”“我想看这里的任何医生都很方便”,分别为(4.62±0.68)、(4.49±0.68)分;满意度评分较低的2个条目分别为“我确信经济因素不会妨碍我到这里就医”“这里设备齐全,能给我提供完善的服务”,分别为(3.74±0.99)、(3.77±0.92)分。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医院患者,患者对三明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对服务经济性满意度最低,整体满意度有待继续提高,尤其需要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中医药对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对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调查较少,为了更好地服务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教育,本课题组在西部地区重庆市、云南省和贵州省进行了抽样调查。目的 调查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为开展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8月在研究者所在的西部3个城市(重庆市、云南省楚雄市、贵州省铜仁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1个区/县,每个区/县按城乡分类随机抽取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取上述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所有中医全科医生102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基本医疗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接触到的最常见疾病、接触到的最常见症状、基本医疗服务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共发放问卷102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中医全科医生以专科学历为主(42.2%),从业年限以<10年为主(52.0%),科室以中医科(33.3%)、康复科(24.5%)为主,有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证书者占24.5%。基本医疗工作占中医全科医生日常工作量的比例为(75.3±21.7)%,其前3位分别为中药处方治疗(65.7%)、针灸推拿治疗(58.8%)、慢病管理(39.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占中医全科医生日常工作量的比例为(24.7±21.7)%,其前3位分别为健康教育(55.4%),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54.0%),慢病患者健康管理(59.0%)。中医全科医生接触到的最常见疾病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伤(骨折等)及中毒,接触到的最常见症状前5位依次为关节痛、头痛、咳嗽、腹痛、失眠。中医全科医生平均每周服务人次(66.0±49.2)人次,平均每例患者服务时间(25.4±13.6)min,平均每天用来看病的时间(5.7±2.3)h,平均每月转诊人次(2.7±1.4)人次。20例(19.6%)中医全科医生曾经到患者家出诊,平均每月出诊人次(2.6±1.8)人次;出诊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门不方便(平均每月出诊35人次,占平均每月总出诊人次的67.3%)。中医全科医生接诊发热患者时的首选给药方式主要为口服(60.8%)。102例中医全科医生中,针对居民开展过体检的有64.7%,开展中医体质辨识的有64.7%,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的有60.8%,开展中医药保健指导的有58.8%,开展慢病管理和指导的有54.9%,开展居民建档的有45.1%,开展儿童中医饮食调养的有29.4%,开展儿童按摩传授的有27.5%。结论 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全科医生主要工作以基本医疗为主,还需承担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工作多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需较强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家庭医疗服务能力和危急重症判断能力。专科层次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应秉承“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理念,根据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融合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各自的优势,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培养的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全科医生对执业方式改革及执业现状的满意度,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抽取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50所,选取调查当日5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的全科医生为问卷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对执业方式改革的认知情况、与居民签约服务情况、对执业现状的满意度。结果:在387名全科医生中,有178人(46.00%)知晓医生可多点执业,有199人(51.42%)支持医生多点执业,有128人(33.07%)认为所在单位支持医生多点执业;有219人(56.59%)所在单位已经开展了与居民的签约服务;有228人(58.92%)支持居民签约服务;有244人(63.05%)赞成病人自由选择医生;有142人(36.68%)赞成医生自由选择病人。对目前执业状况,5个具体方面评价选择不满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奖金分配(37.98%)、工作负荷(36.69%)、医患关系(33.07%)、工作环境(27.91%)和工作内容(27.39%)。认为制约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相关设施服务不健全(33.67%)、单位制度制约(32.81%)、工作压力大(12.51%)以及基层医生数量不足(17.29%)。结论:安徽省全科医生对执业方式改革的积极性较高,执业满意度不高,并存在各种制约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因素。应加大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设施服务建设,设置多点执业准入标准,引导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完善单位制度,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当前国内大力推进分级诊疗,难点之一是提高全科医生的首诊能力,研究全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需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辅助,提高其岗位胜任力。目的 调查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的频率及处理现状。方法 于2020年2-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参加全科医师协会活动的300名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其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的频率、种类和处理方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问题查询率和解答率的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97份(99.0%),其中女性医生、中高级职称医生、工作10年以上者分别占69.7%(207/297)、75.2%(221/294)和48.5%(144/297)。117例(39.4%)全科医生经常或每天遇到无法现场解答的临床问题,约每接诊4.6名患者遇到1个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涉及药品使用、病理生理、鉴别诊断和疾病诊断。仅50.7%(150/296)全科医生会查询大部分(>60%)问题;仅12.9%(38/296)能找到>80%的问题答案,主要查询途径是教科书、通用搜索网站(如百度)、咨询他人;91例(30.6%)报告工作场所提供专业信息检索工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元接诊量较少、遇到问题频率较低和习惯检索专业信息的医生更可能查找问题(P<0.05);遇到问题频率较低和积极查询问题者找到正确答案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 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而未得到有效解答的现象常见,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缺乏时间和高效率的问题检索习惯是妨碍临床问题解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全科医生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截至2021年,我国84.4%的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全科医生占到基层医生数量的22.7%,全科医生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并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然而当下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仅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的10.1%,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全科医生队伍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立足人才本身,构建了以人才发展机制为导向的“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模型,以深度剖析基层全科医生在认识、教育、招聘、使用、激励、评价、发展、支持8个方面存在的困境,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稳定全科医生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申颖  左延莉  李虹  孔燕  韦思羽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719-2723
目的 了解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基本医疗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共抽取5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部在岗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5-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广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医疗工作现状调查表》对全科医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临床工作现状、医患关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0%。结果 34.4%(64/186)的全科医生基本医疗工作量占日常工作量≤49.99%,37.1%(69/186)基本医疗工作量占日常工作量50.00%~79.99%,28.5%(53/186)基本医疗工作量占日常工作量≥80.00%。186例全科医生中,156例(83.9%)曾转诊患者到上级医院,30例(16.1%)从未进行过转诊。全科医生主要转诊原因包括:缺乏诊疗设备(84.6%,132/156)、缺乏诊疗技术(73.1%,114/156)、缺乏诊疗人员(30.1%,47/156)。15.0%(28/186)的全科医生认为现有诊疗技术完全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68.3%(127/186)认为现有诊疗技术基本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5.4%(10/186)认为现有诊疗技术不太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11.3%(21/186)认为现有诊疗技术完全不能满足目前岗位需求。16.4%(27/165)的全科医生有医疗纠纷;70.9%(117/165)的全科医生有固定患者;72.1%(119/165)的全科医生认为医患关系很紧张和紧张。结论 基层全科医疗工作的开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全科医生临床技能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术并转变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其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全科医生素质、稳定全科医生队伍及提高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1 0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和工作满意度。采用宋奎勐修订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工作满意度测量,包括物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成长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4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6份(98.67%)西部地区全科医生问卷被视为有效。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7.39±7.35)分,654例(63.13%)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总分较高(≥36分)。其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物质满意度平均分为(11.86±2.71)分,关系满意度平均分为(13.18±2.52)分,成长满意度平均分为(9.17±2.37)分,整体满意度平均分为(3.18±0.7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历、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西部地区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其影响因素。因此,建议改善薪酬结构,适当减少工作任务量,有效缓解全科医生工作压力,推行“去编制化”政策,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娄蓉蓉  陈亮  李强  周敬  祝墡珠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9):2484-2488
背景 目前我国儿科医疗的“供需矛盾”正逐渐凸显,全科儿科的发展是最有可能缓解儿科医疗资源紧张的突破口。在嘉定区,社区儿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为了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占用儿童专科医院资源的难题,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原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项目。目的 调查第一批“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项目对该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儿科门诊的影响。方法 2018年1-3月,采用自主设计问卷对14名参培“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项目的全科医生和社区其余未参培的部分全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儿科门诊后的现状及全科医生对儿科培训的建议。结果 共发放问卷207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其中参培全科医生14名,未参培全科医生193名。50.0%(7/14)的参培全科医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儿科门诊接诊,78.6%(11/14)能够掌握一些儿科常见危重症的急救处理,71.4%(10/14)认为已掌握了儿科用药规律。参培全科医生和未参培全科医生拟开展儿科诊疗的方式意愿、拟开展儿科门诊的时间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儿科开展后,多数社区接诊量均小于5人次/半天。64.3%(9/14)的参培全科医生愿意参加更多儿科培训。结论 参培全科医生认为参加培训后开展社区儿科门诊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当前实践中仍存在儿科接诊经验不足、儿科药物及检验缺乏、儿科门诊就诊量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焦洁  王宏保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44-1150
背景 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全科医生扮演的角色有临床医生、教育者、沟通者、守门人、管理者、组织协调者。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关于全科医生的研究不多。目的 对上海市嘉定区的全科医生开展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住高质量人才提供帮助,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月,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全科医生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教育背景、是否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称、从事全科年限〕。采用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外部满意度分量表、内部满意度分量表)调查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问卷(PCQ)(自我效能、乐观、坚韧、希望)评价心理资本,工作投入评价使用工作投入量表(UWES)(活力、奉献、专注),分析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几个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全科医生明尼苏达职业满意度短式量表总分为(71.54±12.60)分;心理资本问卷总分为(106.63±18.05)分,平均分为(4.44±0.75)分(满分6分);工作投入量表总分为(61.37±11.94)分,平均分为(3.61±0.70)分(满分5分)。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均对活力、奉献、专注有影响(P<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全科医生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与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各维度有相关性,且内部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各维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8-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辽宁省抽取一个油田系统内的一共15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这15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174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工作压力及工作满意度情况等。根据问卷对每位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分,并分析其工作压力来源和工作满意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自评得分的平均分为(5.1±1.8)分,不同职称和文化程度的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自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和工作环境较差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分别占79.3%(138/174)和43.1%(75/174)。工作满意度自评得分的平均分为(3.6±0.7)分,不同职称和文化程度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在领导素质、人际关系、职业声誉、能力发挥空间、单位发展前景、管理状况、绩效考核、工作环境、福利保障及报酬收入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平均分分别为(3.8±0.8)、(3.7±0.9)、(3.6±1.0)、(3.6±0.8)、(3.6±0.8)、(3.6±0.7)、(3.6±0.7)、(3.4±0.8)、(3.4±0.7)、(3.1±0.8)分。结论 全科医生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满意度尚可。应降低其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角度了解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试点改革成效,为下一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0个试点城市为研究现场,抽取试点工作开展处于中等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各1家(无乡镇卫生院的地区则再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替),共抽取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取调查当日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在岗的卫生技术人员为问卷调查对象,于2014年8月18-23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对试点改革的知信行情况、工作强度与压力、执业现状的满意度情况等。发放问卷847份,有效回收问卷80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69%。从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分别随机抽取2个全科医生团队,以全科医生团队的全体人员为访谈对象。于问卷调查时间同期采用座谈法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机构全科医生多种执业方式开展情况及实施中存在的困难。结果 在802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有594人(74.06%)知晓医师可以多点执业;有791人(98.63%)只在本单位上班。249名基层临床医生中,有214人(85.94%)知晓医师可以多点执业;有246人(98.80%)目前只在1个机构执业;有54人(21.69%)认为所在单位支持多点执业;有45人(18.07%)打算开展多点执业。样本机构均已组建了全科医生团队并已开展了与居民的签约服务,有729人(90.90%)认为首选签约对象是慢性病患者,其次是65岁以上老年人(726人,90.52%)。针对当前执业状况,工作负荷的满意度最低(满意度为22.81%,183/802),其次是奖金分配制度(满意度为32.54%,261/802)。制约全科医生多种方式执业的原因有:当前人事管理政策和薪酬制度制约;基层机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日常任务繁重,压力大,无暇开展其他方式执业;相关配套支撑政策和服务平台建设不健全。结论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与试点改革的积极性高;推动全科医生多种方式执业的配套政策和服务平台建设存在不足;全科医生薪酬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全科人才缺口较大,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并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和分布现状,并预测其未来需要量。方法 以《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6中国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2—2015年我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量和人口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模型以及人力人口比值法对2016—2020年我国全科医生的未来需要量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5年,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分别为109 794、145 511、172 597、188 649名,增长了78 855名,年均增长率为19.77%。截至2015年底,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分别占63.76%(120 285/188 649)、60.06%(62 474/104 015)、65.20%(29 565/45 344)、71.89%(28 246/39 290);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每万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数分别为1.37、1.83、1.05、1.06名,按2名全科医生/万人配置标准全科医生缺口数分别为86 275、9 787、40 764、34 976名。GM(1,1)模型预测,2016—2020年,按照自然增长趋势我国全科医生总数分别为220 314、253 728、293 101、339 928、396 228名。按照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人力人口比值法计算结果显示,预测我国2020年的全科医生总数为277 000~415 500名。结论 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数增长较快,但普遍缺口较大,分布不均衡,合格全科医生比例也不高,应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