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2):131-131,133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60例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肝炎22例,肝炎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肝癌2例。空腹血糖7.2~16.2mmol/L,平均8.92mmol/L。经护肝、退黄、降酶、利尿及支持治疗,空腹血糖>11.1mol/L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结论: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积极治疗原发肝病的同时,注意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施维群教授运用膏方调理和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近3年来施维群教授的临床膏方,总结归纳施维群教授临证遣方的原则及经验,并举病案2例。[结果】膏方调治慢性肝病患者需辨体、辨证、辨病、辨时相结合,四诊合参,遣方用药,调整人体免疫平衡,方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天人合一,养生保健之功效。【结论]施维群教授膏方调治慢性肝病在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瑜元 《广东医学》2008,29(7):1075-1076
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主要乙型和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等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并呈上升趋势。近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新药上市,治疗经验不断丰富,各病的防治指南(或共识报告)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区  相似文献   

4.
Tong氏等报告过用转移因子治疗HBs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经验(N.Engl.J.Med 295:209.1976.)。Ito氏等曾证明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对HBsAg的细胞免疫反应异常。Sano氏等在5例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也用转移因子试图纠正其异常的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中药使用过程中肝损害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而临床上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由于肝脏基础疾病的存在,其出现肝损害的报道则更多,以至于使临床肝病医生谈中药色变,而在其使用中药治疗过程中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笔者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多年,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的同时,并在如何预防中药药源性肝损害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肝病治疗的中药药源性肝损害的预防作一阐述,以供广大临床一线肝病医生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126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E2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肝病患者T含量均低于正常人,随着肝病加重T水平更低;E2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肝病加重E2升高更加明显。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出现女性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100例睡眠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慢性肝病主要包括慢性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等。我国是慢性肝病的高发区,已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内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涉及范围广,常见的类型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先天遗传代谢性肝病等。其病程迁延,病情复杂,用药繁杂,难以治愈,因此现将慢性肝病合理用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上,肝胆系统的疾病大多属于慢性病,包括慢性肝病和慢性胆囊疾病。慢性肝病一般是指诊断超过六个月的肝病。慢性肝病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常见,肝硬化、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甚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等并不少见,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是困扰着很多朋友的"心头大患"。此外,胆汁淤积性肝病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检出率也有很大的抬头趋势。胆囊疾病常见急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慢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不断的深入,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调控机能在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医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就中药免疫调节作用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重视慢性肝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广泛存在于脂肪肝、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多种慢性肝病中,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不仅影响慢性肝病的进展,还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重视慢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诊断和治疗,将有益于改善慢性肝病的预后,提高慢性肝病药物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已经显示了一些特色和优势,在加强患者科学管理,重视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开展对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证候病机的研究,加强对有效方药的科学评价并积极探索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肝病门诊首次就诊患者空腹血糖情况,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等,提出慢性肝病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科门诊2010年8月~2010年11月期间的7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7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血糖异常18例,发病率为25.71%。其中男性11例,较女性多。隐性血糖异常者占血糖异常患者总数的66.67%。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较普通人有所升高。血糖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在一些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患者首次就诊时,不能忽视对于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慢性肝病发生胆囊结石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B型超声波观察、比较慢性肝炎、肝硬化 ,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差异。结果 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慢性肝病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慢性肝炎组低于肝硬化组 (P <0 .0 5)。虽然胆结石的发生率在慢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但慢性肝病可使胆结石的发生趋向年轻化。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患者的肝病病程长短、年龄及肝功受扣程度可影响慢性肝病合并胆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慢性肝病的辨证分型与病机特点以及慢性肝病中医药药理作用优势,探讨了慢性肝病中医论治特色,提出中医学虽在慢性肝病的病理机制、治则及有效方药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以下方面值得进一步加强:重视“治未病”;加强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研究;中药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治疗的分子调...  相似文献   

15.
肝掌、蜘蛛痣做为肝病慢性化的标志在慢性肝病的诊断中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皮肤血管瘤在慢性肝病中的发生率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检查慢性肝病73例,其发生率为64.38%。为引起重视现报告如下。资料来源对1986年9月~1987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随机抽查125例。其中亚急性重症肝炎4例,急性肝炎4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5例,肝硬化16例,其它肝病3例(含肝癌2例,Budd—chiari综合征1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分型按1984年南宁会议标准确定,肝硬化及其它肝病依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126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E2含量的变化。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T含量均低于正常人,随着肝病加重T水平更低;E2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肝病加重E2升高更加明显。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出现女性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17.
曾艳丽 《肝博士》2017,(3):44-44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饮酒已逐渐成为引起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并且均被认为是全世界肝病的主要病因。两者均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当两者并存时,对慢性肝病的进展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多种肝病,其中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多见。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感染者约1.4~1.6亿,占总人口的12%左右,慢性肝病患者约3000万以上,每年死于肝病者达30万之多,占全世界因肝病而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慢性肝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三分治疗,七分修养”。肝病宣传教育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定期复查,豁达人生,提高生活质量,远离各种形式的广告等是慢性肝病长期护理与康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确诊的88例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肝病护理组)各4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与对照组7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复常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传染病学本科教学中新增设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形成慢性肝病管理理念,并在医疗实践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提高慢性肝病的管理诊治水平。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授重点难点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使学生掌握慢性肝病信息管理系统。慢性肝病信息管理系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全面有力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