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汉良  束振华  梁汉章  张松  陈丕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383-1384,1387,1480
目的 分析Sysmex XS- 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部分标本出现假性增高的影响原因.方法 对50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使用Sysmex XE-5000、XS-1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4例使用Sysmex XS- 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增高标本与手工计数法进行比较,做相关形态学分析.结果 50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使用Sysmex XE-5000、XS-1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两者相关系数r=0.71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4例使用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增高标本均出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退行性变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两仪器间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等形态改变会造成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对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高的结果需进行手工计数分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三拗汤及加味对职业性哮喘的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三拗汤组和三拗汤加味组(各9只).相应药物给药6d后取血做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亦显著升高(P<0.01).给药组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0.01);BALF中白细胞总数降低(P<0.05,P<0.01)、嗜酸性粒细胞含量降低(P<0.01),其中三拗汤加味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也降低(P<0.01).病理显示各给药组大鼠肺部病变减4轻.结论 三拗汤及三拗汤加味对TMA致大鼠职业性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加味治疗作用似有加强.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疾病     
一、白细胞(WBC)升高未必是感染,感染时WBC未必升高 血液中的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类WBC的生理功能有所区别,不同疾病可引起不同类型的WBC数量发生变化。临床常用血WBC总数升高(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来判断感染存在,但二者关系并不绝对。  相似文献   

4.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每立方毫米持续低于4000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本症若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者,可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指循环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应包括中性、嗜酸、嗜碱性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参数检测。结果:302例甲型副伤寒患者WBC数在正常范围占77.81%;白细胞分类(DC):中性粒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占51.32%,嗜酸粒细胞消失者占46.36%。结论:不能以WBC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否作为初步排外甲型副伤寒,可根据临床资料、嗜酸粒细胞直接记数结果在用药前做血培养,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1.外周血片分类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种,这五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外周血片分类是由外周血制成的涂片,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计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  相似文献   

7.
余莉  黄绍光 《上海医学》2003,26(1):72-74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哮喘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 ,其中尤以嗜酸性粒细胞最具特征性。然而 ,随着近年来对哮喘研究的不断深入 ,逐渐发现中性粒细胞在哮喘的发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哮喘和中性粒细胞的关系在当今的许多哮喘研究中 ,中性粒细胞愈来愈显示出其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性 ,它与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重症哮喘和哮喘急性发作时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甚至已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对一些因哮喘突发而死亡的尸体解剖中发现 ,其痰液中占主…  相似文献   

8.
嗜中性粒细胞损害嗅鞘细胞神经修复功能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产人胚胎中分别培养OECs、星形细胞,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嗜中性粒细胞。6孔板中,1×103 OECs与1×105 嗜中性粒细胞共孵育48h后,观察OECs的细胞形态和凋亡状况,并收集OECs,RT-PCR检测NGF, BDNF, GNDF基因表达情况;通过OE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遇培养实验,检测OECs的迁移能力。结果 共培养处理后,嗜中性粒细胞促使OECs凋亡,使OECs的NGF、BDNF及GNDF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OEC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遇培养实验中,形成迁移的明显边界。结论 嗜中性粒细胞削弱了OECs在神经再生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MAXM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中的应用价值,应用MAXM血液分析仪检测97份非血液病患者血标本并与人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AXM血液分析仪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905和0.890。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和0.443,此仪器的特异度为98.85%,敏感度为90%。表明,MAXM血液分析仪操作便利,速度快,作为非血液病虱常规白细胞分类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抗凝剂对实验用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2只成年的实验用小型猪,分别用EDTA三钾和肝素锂抗凝采血后,用日本光电MEK-7222K血球分析仪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结果使用不同的抗凝剂,同一批样本的血液生理指标中单核细胞绝对值(MON)有差异(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比积(PLT)、血小板平均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绝对值(MO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S)%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AS)%这12个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EDTA三钾抗凝的血液生理指标中血小板比积(PL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有性别差异(P0.05),MON、EOS、MON%和EOS%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素锂抗凝的血液生理指标中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和LYM%有性别差异(P0.05),MON、EOS、MON%、NEUT%和EOS%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的抗凝剂对实验用小型猪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参数影响显著,进行相关实验时应妥善选择血液抗凝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重塑。以往哮喘被认为主要由2型炎症因子驱动,Th2细胞分泌IL-4、IL-5和IL-13,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与哮喘炎症过程也存在密切关系。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增加的同时凋亡下降,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更早到达,通过产生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针对这些效应分子的拮抗剂如抗IL-8受体抗体、抗IL-17抗体,DNA酶显示出对中性粒细胞哮喘的治疗作用,但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就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并比较普通级新西兰兔脏器参数、血液指标、心率及心室压.方法 取70~80日龄普通级新西兰兔60只,雌雄各半,饲养一周后,精确称量体质量后,采集动脉血用于测定血液生理生化及血气指标;呼吸支持情况下开胸进行心室压测定;解剖取各脏器并称量.结果 性别间比较:胸腺、肺的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血液指标中,嗜酸性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清白/球蛋白、血糖、补体C3、谷氨酰转肽酶、pH值、pH温度校正、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压、右心室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普通级新西兰兔部分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血气以及心室压指标性别间存在差异,用于相关实验研究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血糖与白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惠者血液中的血糖、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发生改变的程度与格拉斯哥(GC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急诊收治的192例颅脑外伤患者末梢血,检测血液中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按GC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随GCS评分的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越明显,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感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相似文献   

16.
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重复性实验、准确性、可信性分析对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上的性能评价。方法经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的血液用手工推片后,经瑞氏染色在油镜下计数200个白细胞分类结果,将仪器和镜检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仪器法与镜检白细胞分类重复性实验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两方法相比较,P>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方法相比较,P<0.05。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各种白细胞相关系数,中性分叶粒细胞为0.972、淋巴细胞为0.965、嗜酸性细胞为0.901、单核细胞为0.637、嗜碱性细胞为0.239。结论COULI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方面性能良好,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其分类结果可以作为常规血液检查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人体外周血液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近年来,随着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和误诊的现象常有发生。本室在工作中遇到3例因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造成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假性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rhIL-3对健康恒河猴的造血功能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rhIL-3能有效刺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对嗜碱和嗜酸细胞比对中性粒细胞更显著。rhIL-3静脉注入后,使周围血白细胞升高为注射前的2.2倍,嗜碱和嗜酸粒细胞分别为注射前的17.5倍和9.9倍,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为注射前的2.73倍,对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注射7天后血清中rhIL-3抗体显著增高,影响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传统血涂片和标准血涂片细胞舰察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标准血涂片史能保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以推进标准血涂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份血液分析仪结果异常标本分别制作传统血涂片和标准血涂片并瑞氏染色进行显做镜检奄,将分类计数结果列表进行对比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标准方法制备的血涂片血膜长度及外形等完全符合良好麻涂片的要求,血片中细胞分布比传统血涂片均匀、无折叠、九皱缩、不分散等现象,分类计数误差较小,阳性检出率高。结论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比结果除嗜碱性粒细胞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血液和组织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160只,依据姜黄素灌胃剂量随机分为4组,各组连续等体积灌胃1周后,将大鼠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定沙漠干热环境气候模式,分别在0 min、50 min、100 min、150 min时间点,各组随机取10只出舱麻醉,测定血液中性粒细胞数;于150 min时间点取各组大鼠回肠、肝、肾、肺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记录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及组织病变。结果各组的血液中性粒细胞在0 min至50 min时呈上升趋势;各组从50 min至150 min血液中性粒细胞呈下降趋势。第150 min回肠、肝、肾、肺的中性粒浸润数随着姜黄素预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中、高浓度组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和盐水组(P0. 01)。150 min时达到热射病状态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液中性粒细胞数与组织中性粒浸润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在干热环境持续暴露下,大鼠血液中性粒细胞数呈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趋势;伴随着组织损伤的加重,组织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呈上升趋势,血液中性粒细胞的下降与组织中性粒浸润细胞的增加呈密切相关。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中暑大鼠血液中性粒细胞的下降,减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来减轻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