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CT表现,以提高该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9例经过例非骨化纤维瘤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本组股骨远侧干骺端1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9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27例。结论:熟悉非骨化纤维瘤的形态及强化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影像和临床表现,提高对NOF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16岁,临床有明显症状者12例,无任何症状体检发现者6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检查,14例经CT检查,10例经多平面重建。结果18例病灶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胫骨11例,股骨5例,肱骨2例。影像学表现:皮质型13例,髓腔型5例。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和CT是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非常有用的方法,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更能清晰显示NOF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CT表现,以提高该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9例经过例非骨化纤维瘤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本组股骨远侧干骺端1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9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27例。结论:熟悉非骨化纤维瘤的形态及强化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是一种较少见的骨-纤维组织病变,可发生于长骨及颅面扁平骨,以颌骨、额骨、筛骨较为常见[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20例鼻腔鼻窦骨化性纤维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影像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报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研诊断及其特征性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例中死亡5例,3例随访1~3年无复发,复发1例。其中骨化纤维瘤及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均随访3年无复发,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随访1年无复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鼻腔鼻窦非上皮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诊断上除应综合考虑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表现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价值,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化性纤维瘤全部行X平片检查,其中8例病人行CT检查.结果 16例长骨骨化性纤维瘤X线诊断正确11例,误诊5例; CT检查正确诊断7例,误诊1例.结论 CT检查能够提高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正确诊断率,显示病变范围较传统X线清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om,NO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骼病变,现收集2002年9月-2008年7月在我科行影像学检查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侵入颅内颅底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侵入颅内颅底骨化纤维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235岁,肿瘤位于前中颅底13例,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长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因而主张应用颅底外科手术积极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窦真菌的病因、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31例经病理诊断为鼻窦真菌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鼻窦 CT、鼻腔内病变的特点和鼻内镜手术后的疗效.结果 31例经鼻内镜手术患者治愈28例,好转3例,无复发. 结论 鼻窦真菌并非少见,鼻窦CT和鼻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最终确诊还需病理学检查,鼻内窥镜下病灶清除术、及充分引流是治疗此病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砂粒性骨化纤维瘤(psammomatoid ossifying fibroma,POF)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了6例POF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提出POF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有明确的组织形态特征,临床症状特别是CT扫描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治疗原则是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兼顾面容与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3例颌面骨纤维性肿瘤进行了X线与病理对照研究,其中骨化纤维瘤12例,化牙骨质纤维瘤7例,牙源性纤维瘤3例。研究并对照了各类肿瘤的病理结构与X线密度之间关系,指出根据X线对骨化纤维瘤可作出初步诊断,最终诊断要结合病理。化牙骨质纤维瘤可依靠X线单独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幼年性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报道3例幼年性骨化性纤维瘤,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形态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病变分别位于左额窦、蝶鞍区、左下颌骨,年龄分别为10~18岁,镜下形态相似,见富于细胞的一致的纤维性梭形细胞呈车辐状或编席状生长,在数量不等的富于血管的纤维性间质中散在分布着衬覆骨母细胞的骨小梁,有不同程度的成骨。3例均行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未见复发。结论幼年性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但可出现进行性侵袭性生长,切除不完全时易复发。发生于颌骨外颅面骨时,应与其他多种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陈仲平 《安徽医学》2012,33(7):890-89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低剂量时对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的226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副鼻窦炎分为:炎症组,有副鼻窦炎,112例;正常组,无副鼻窦炎,114例。每组再按照管电流值不同,分为200、100、50、25 mA 4个亚组,比较图像质量与眼晶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2组的200、100、50 mA亚组图像质量均无差异(P0.05),在25 mA亚组的图像质量则明显较差(P0.05)。炎症组高分辨率重建不能提高细微解剖结构显示,正常组则可以提高解剖结构显示。眼晶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随CT管电流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副鼻窦,在降低管电流至50 mA时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鼻腔鼻窦癌20例,多为密度不均匀肿块(14/20),直接侵犯腔内(34/20)及腔外结构(20/20)并形成软组织肿块;18例骨质破坏明显,可见骨壁碎裂、缺失,鼻面部软组织肿胀不常见(2/20).T细胞性淋巴瘤16例,多起源于鼻前庭(11/16),以混合表现为主(11/16),多数密度均匀(12/16),主要累及腔内结构(36/18),但鼻面部肿胀常见(8/16);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轻微,5例可见骨质吸收.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2例B细胞性淋巴瘤表现与癌肿相似.1例骨肉瘤病灶内可见骨样组织影.4例恶性黑色素瘤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CT能有效观察鼻腔鼻窦肿瘤的病变范围并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对NHL等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肿瘤能进行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经鼻内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Xie M  Xu G  Li Y  Zhang G  Li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65-116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对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和同期治疗的1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 5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纤维瘤和1例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均完全切除。4例骨化纤维瘤,2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1例2次手术后全部切除,随访10个月无复发;1例大部分切除,随访3年未见肿瘤生长。1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中2例恶变,8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2例术后发现残灶,YAG激光处理,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18个月发现残留和复发均再手术治愈。所有病例除1例失访外,平均随访36个月,均未再复发。结论 内镜手术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无瘢痕。该术式对于部分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标准外进路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少年骨化性纤维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青少年骨化性纤维瘤患者愈后状况进行综合性调查。结果:儿童期患者,肿瘤发展慢性,可观察或实施肿瘤部份刮除术,成年后再行肿瘤全切术;肿瘤发展快者,应行肿瘤全切术。青少年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应行肿瘤全切术。结论:青少年颌骨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在颌骨发育完全后,完整切除是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窦肉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6例鼻窦肉瘤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影像诊断价值。结果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30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6例位于上颌窦。通过CT对病变能够提供鼻窦肉瘤诊断的病例共27例(75.00%),通过MRI能够提供鼻窦肉瘤诊断的病例共35例(97.22%),两种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χ2=7.43,P〈0.05)。结论 CT可以较好地显示鼻窦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鼻窦部位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