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措施,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8例并发VAP 32例,占55.17 %,治愈41例,死亡12例,自动出院5例.VAP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插管次数直接相关;VAP影响新生儿疾病治愈率.因此,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插管次数;②有效洗手;③呼吸机管道,器械的有效消毒;④加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PRVC)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时改良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RDS新生儿作为研究组(n=80,采用PRVC模式通气和实施改良的护理措施);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RDS新生儿作为对照组(n=93,采用PRVC模式通气和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机械通气时间为(76.45±36.35)h,住院时间为(15.87±8.44)d,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1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RVC治疗RDS新生儿时,改良的护理措施能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RDS新生儿的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预防措施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 5 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5 8例并发 VAP32例 ,占 5 5 .17% ,治愈 4 1例 ,死亡 12例 ,自动出院 5例。 VAP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 ,插管次数直接相关 ;VAP影响新生儿疾病治愈率。因此 ,为减少 VAP发生应注意 :1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插管次数 ;2有效洗手 ;3呼吸机管道 ,器械的有效消毒 ;4加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并分析CPAP呼吸机、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并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的新生儿21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1例仅采用CPAP呼吸机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患儿的76.19%高出19.05%(P0.05);在住院时间、氧疗时间等治疗指标的比较中,实验组患儿需要的时间更短(P0.05);而对患儿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FIO2)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患儿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CPAP呼吸机、氨溴索共同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敏 《当代医学》2013,(8):25-2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52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本组患儿的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细菌67株,其中肠杆菌41株、非发酵菌12株、葡萄球菌9株、其他5株。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能延长患儿的病程,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VAP)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2例重症新生儿,分为VAP组(n=38)与非VAP组(n=54),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比。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使用时间、胎龄、出生体重以及反复插管存在相关性;并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细胞菌为主要病原菌;VAP组死亡率高于非VAP组,P0.05。结论临床中需对VAP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或干预,以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姚慧梅  喻瑛  邓晓麟 《吉林医学》2014,(20):4550-4551
目的:讨论分析新生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新生儿呼吸机治疗的45例患儿,并提取其资料,与正常新生儿在不同阶段进行身体状况的比较。结果:①以新生儿呼吸机治疗的患儿与正常新生儿在2岁时身体一般状况如身高、头围、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小儿在1岁时,智力发育及精神运动发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智力发育及精神运动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的进一步发展为新生儿通气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减少了在通气治疗中对新生儿的损伤,因此,新生儿呼吸机是辅助新生儿通气治疗的良好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患儿VAP的发生率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护理质量,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护理水平、及时的护理监测,可增加呼吸机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主要由于肺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进行性肺不张,从而造成严重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下降。本院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在使用呼吸机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文病例为2001年1月~2004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早产儿中并符合下列条件。(1)按《实用新生儿学》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无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成功撤机的患儿占75例,成功率为83.3%,因为经济或者其他原因而放弃呼吸机治疗的患儿占9例,经过抢救无效死亡的患儿占6例。结论:对于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给予全面细致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区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儿58例,并将前后4年的病例分成2组,将病原学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从26例VAP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株数为38株,主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溶血葡萄球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屎肠球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从32例VAP患儿中分离出4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白杆菌(4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屎肠球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等较敏感,其他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以及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无耐药性,对其他的抗生素有较广泛耐药性?【结论】 VAP致病菌耐药形势严峻,以多药耐药的条件致病菌为主,近年来VAP致病菌谱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神经内、外科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外科收治的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为对象,对9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中,98例发生了VAP,172例未发生VAP,VAP发生率为36.30%。共分离出124株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69株(55.65%),其次为真菌30株(24.19%)、G+球菌25株(20.16%),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长、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生素、严重的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等。结论:充分认识VAP的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 年1 月-2009 年12 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索VAP 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患者453 例,发生VAP229 例,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2~5 d的VAP发生率为20.45%,机械通气5 d以上的VAP发生率为5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36%;多种致病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于单一致病菌感染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临床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早发、晚发通气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早发、晚发VAP患者,比较其通气、实验室检查和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早发VAP30例,晚发VAP46例,晚发VAP患者的血PH、血白蛋白含量较低,PaCO2较高,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长于早发VAP患者。两组患者的致病菌分布无差别。结论:老年VAP的抗生素治疗不能根据VAP发生早晚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临床确诊VAP患者纳入VAP组,同时选择30例同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未合并VAP患者纳入非VAP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清PCT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水平;根据VAP患者疗效将其分为病情好转组及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变化.结果 VA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简化CPIS评分在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且上述指标均高于非VAP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VAP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VAP病情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病情恶化组患者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及简化CPIS评分升高对诊断VAP具有重要价值,并且监测血清PCT的变化可用于VAP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8 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对V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监测期间共发生VAP 22例次,呼吸机使用天数1 202 d,VAP日感染率为18.30‰.2008年、2009年和2010年VAP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患儿VA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VAP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9株,共检测到6例耐药菌.结论 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VAP感染发生的特点,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VAP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加强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分布,并重点分析其发生的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以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2年间我院ICU收治的235例次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64例次为VAP病人,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处理,结果:VAP患中,气管切开的VAP发病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VAP患与非VAP患相比,两在患性别,年龄,H2受体阻断剂的使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插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有显差异,病原菌培养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次为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VAP的主要医源性危险因素是H2受本阻断剂的应用,抗生素的滥用和插管时间过长,在注意处理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ICU的患者,2010年6—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前,作为对照组,2011年6—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后,作为观察组。同时对26名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VAP相关知识和呼吸机肺炎集柬化护理策略持续执行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VAP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呼吸机肺炎集柬化护理策略持续执行的依从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患者VAP感染率由改进前的41.2%下降至改进后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提高医护人员对VAP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措施执行的依从性,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