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界定了方剂学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方剂学科的分化设置方案,指出随着方剂学的内涵不断丰富与发展,方剂学已显露出分化外延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应用方剂学和临床方剂学等三级学科的雏形。认为方剂学的研究模式已由以往以文献归纳为主要方法的释理性研究,发展为集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现代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工程。  相似文献   

2.
依托本校方剂学科被列入2010年辽宁省"提升学科项目"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设置方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方剂学科从实验室建设到人才队伍已经具备了开展方剂学实验教学的条件。文章从设置方剂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的条件、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为本校方剂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方剂学是中医药诸学科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被诸多学者视为中医药发展的前沿,不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科研人员进入这一领域,而且备受海内外医药界及相关学者的青睐和关注。中国中医研究院统计1994年至2000年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方剂学科的研究论文占60%。特别是近10年来,国家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将方剂领域的有关研究列入国家重大或重点资助项目。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积极开展方剂研究,从而引进了系统科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物理学、细胞分子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现代医学以及相关边沿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国内许多专家呼吁中医药现代化要与世界接轨,方剂是先导,因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方剂研究热潮。由此,一大批崭新的,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方剂学科在内涵上已拓宽与更新。归纳、总结、研究、应用现有科研成果,创新方剂学科结构体系,已摆上方剂学界的议事日程。1学科分化重组目标国内曾有学者对方剂学科的分化重组提出了多种设想,如主张建立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与临床方剂学的三位一体的方剂学结构体系;有主张建立传统方剂学与现代方剂学,以传统与现代...  相似文献   

4.
现代方剂学研究存在一些新趋势:研究范围迅速扩大、新成果猛增;实验研究手段迅速发展;临床研究中经方和传统古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大量新方;中药制剂学与方剂学互相促进,缩短了新方新药的研究—应用周期。现代方剂文献研究与方剂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队伍比较薄弱,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尚未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当前应重新认识现代方剂文献工作在整个中医方剂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形成研究中心,使文献研究工作成为医疗、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中介或桥梁,推动中医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方剂学科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医方剂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简要评述。指出方剂学多方面的进展已使传统学科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向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实验为重要研究手段、以阐明古今复方功效、配伍的现代内涵、探索方剂运用规律以及创制高效新方、发展中药新药为主体目标的现代方剂学的方向转变。学科面临加快内涵建设、调整专业方向以及提高应用领域的研究水平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F0002-F0002
山西中医学院方剂学科于1986年由著名方剂学家王世民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从事方剂学实验研究与实验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1986年王世民教授就率先以实验方剂学名义招收硕士研究生,并先后组织了两次实验方剂学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在王世民教授带领下,学科骨干刘亚明教授、闫润红教授在实验方剂学方面也取得了丰厚成绩。  相似文献   

7.
伴随医学不断研究与发展,可以讲现代药剂学等诸多学科逐渐趋于中药方剂学,且方剂学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不错发展与进步。但是这种发展与进步不单要依赖临床,实验以及理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反映中药方剂学科内涵与无限魅力,并且也由思路,概念与方法等方面给传统方剂增添现代活力。所以,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并非两门孤立学科。基于此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先对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概念进行剖析,对这两个学科进行初步了解;第二三部分着重对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关系进行研究。希望本文所研究内容可以对这两门学科未来可持续发展及相关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这个概念一直指导着我国方剂学的教学,随着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方剂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如对方剂的药理研究,成方质量标准的研究,建国以来创制新方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等等。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努力赶上当今科学发展水平,我院应尽早设置方剂学实验课。现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 开设实验课的必要性方剂学发展到现在,它的学科内涵已拓宽和更新,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方剂学,同时出现了实验方剂学和临床方剂学。通过科学分析处理古今方剂,以课堂讲授理论方剂学…  相似文献   

9.
实验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学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外延分化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临床方剂学三级学科;实验方剂学(Experimental Formula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FTC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校自2007年开设该门课程,经过3年的教学与实践,由于学生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发现学生对实验方剂学的理解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达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知识面广、通识型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如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良好效果的授课?如何将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对实验方剂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本文对实验方剂学教学的目的、意义、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对中医方剂的实验研究,尤其进行方剂药效研究是建立实验方剂学,促进中医不断发展,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附院门诊用药情况,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附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6 000张,筛选不合理处方,对其中典型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31张、占总处方的7.18%,其中不规范处方13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0.9%,用药不适宜处方29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9.3%。结论:医院应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做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朱灿阳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3):378-380,386
目的 了解某院门诊处方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2009年11月到2011年6月门诊2 000张处方作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54;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为49.10%;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29.25%;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33.09%;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86.77%;不合理处方比例为48.55%,其中不规范处方占抽查处方44.9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2.55%,超常处方占1.65%.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有248个治疗胃癌的方剂符合纳入要求,收录药物414味,出现频次≥15药物32味,以白术、陈皮、茯苓等行气健脾、清热散结药物为主,支持度≥15药物组合有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0.7)11条,演化出包括石见穿-白英-白花蛇舌草、白术-甘草-人参等46个核心组合,新处方23个。结论:明确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为益气健脾、理气散结。  相似文献   

14.
611张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度门诊处方8736张,对舍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逐一审查,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审查抗菌药物处方3993张,其中不合理处方611张(15.30%),主要在给药方案、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提高抗菌治疗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中成药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规范中成药处方的开具,促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中成药处方22652张进行点评,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2652张点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203张,处方不合理率为5.4%,我院中成药处方在中医临床疾病和中医证型诊断、用法用量、处方书写、不适宜处方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开展中成药处方点评,有利于不断规范中成药处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6月门诊处方,以《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为依据,按2010年新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标准,判断不合理处方并将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7 893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08张,占总处方的3.9%。结论该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晓冬  吴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52-2153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共11250张,统计用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46.31元,针剂处方有8809份占78.3%;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27种,其中5种以下(含5种)为7253份,占64.5%,5种以上的为3997份,占35.5%;使用抗生素比例占总处方的76.20%。结论:存在不合理用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一直为医学界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译者严格按照翻译原则和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去翻译中医方荆名称,中医方荆名称翻译将会日趋标准化,译者时于方荆名称的翻译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始见于梁代的《七录》,而《汤液经法》则见于《汉书·艺文志》。按知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药物知识应先于方剂知识存在。从文献的发生和著录来看,作为经方一类的《汤液经法》著录于西汉的《七略》之中,远早于《神农本草经》。那么,西汉及之前的药物知识存于何处?对汉代经方著录和有关本草的记述进行考证,可以发现汉代以前相当长时期内,本草与汤液知识合为一体,西汉刘向等校书时,皆将之归入“经方”一类。东汉时,应辨证组方、规范用药的需求,本草遂脱胎于“经方”而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20.
重视方剂的创新研制,大量积累方剂,对方剂进行收集整理是晋唐时期方剂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晋唐医家思想活跃,在方剂创新研制方面并不受张仲景方的约束。然而,晋唐时期方剂理论研究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