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比较普拉格雷(prasugrel)与氯吡格雷(clopidogrel)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手检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s,Meta分析显示,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之间全因病死率(OR=0.94,95%CI:0.86~1.16,P=0.32)、心肌梗死(MI)发生率(OR=0.82,95%CI:0.68~1.00,P=0.05)、脑卒中发生率(OR=0.96,95%CI:0.75~1.22,P=0.72)均无统计学意义;普拉格雷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OR=0.45,95%CI:0.34~0.59,P=0.00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0.79,95%CI:0.63~0.98,P=0.04)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大出血发生率(OR=1.26,95%CI:1.03~1.55,P=0.02)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在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中,第2代P2Y12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能更显著降低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全因病死率、MI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相似,但能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高剂量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270例,按治疗时氯吡格雷用量情况分为2组,其中双倍剂量组120例,标准剂量组150例。双倍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每日口服,标准剂量组给予75 mg每日口服。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事件、全因死亡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比较总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倍剂量组总出血事件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P<0.001),且其中的小出血事件(P=0.008)及轻微出血事件均分别高于标准剂量组(P<0.001)。Cox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血糖、血脂、血压、心率、疾病史等因素后,双倍剂量组较标准剂量组并未降低总事件风险(HR=1.32,95%CI: 0.83~1.89,P=0.654);但增加了出血事件风险(HR=2.52,95%CI: 1.13~3.03)。 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治疗中,高剂量氯吡格雷较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并未降低支架内血栓事件及全因死亡率,但却显著增加了出血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3.
魏来  韦娜  钱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8(10):1419-1424
目的:系统性评价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评价方案,全面收集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有效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s,共2 8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75 mg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相比,150 mg的高维持剂量明显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D=-12.20,95%CI=-13.77~-10.63,P=0.000),同时明显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而且,高维持剂量组不增加患者主要出血风险(RR=1.61,95%CI=0.90~2.87,P=0.110)和次要出血风险(RR=1.19,95%CI=0.87~1.62,P=0.270)。结论:与75 mg常规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患者应用150 mg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改良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在有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患者介入栓塞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连续入选有HTPR的UIA患者166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并根据抗血小板药物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n=83)]及修改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 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或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西洛他唑100 mg 2次/d(n=83)],疗程为3个月。采用3种方法多时点的检测血小板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等不良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修改剂量组在各时点的血小板反应性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改剂量组较标准剂量组不良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vs 1.2%,HR=0.132,95% CI 0.016~1.101,P=0.030);修改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标准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改剂量抗血小板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情况下降低有HTPR的UIA患者介入术后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们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2年1月)文献中关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结果显示,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减少脑卒中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05~0.98,P=0.05)。但三联抗栓塞治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OR=2.24,95%CI:1.07~4.70,P=0.03)。另外,两种治疗的远期死亡(OR=0.84,95%CI:0.27~2.61,P=0.76)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三联抗栓塞治疗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OR=0.77,95%CI:0.37~1.61,P=0.49)低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三联抗栓塞治疗相比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但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两种治疗的远期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高剂量组(术后150mg/d氯吡格雷维持量)、标准剂量组(术后75mg/d氯吡格雷维持量),每组各100例。分别于术后、术后7天、术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于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结果①高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基线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7天后,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服药1个月后对血小板抑制两组无明显差别。②高剂量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显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增加氯吡格雷维持量能有效、安全地预防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氯吡格雷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研究证实,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但高负荷剂量及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是否有效,现就应用高负荷剂量及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钟锦荣  张园凤  邓微微 《医学综述》2014,(24):4577-4579
目的研究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分析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性别(OR=3.462,95%CI 1.41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 1.374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 1.3747.592),空腹血糖(OR=2.176,95%CI 1.0737.592),空腹血糖(OR=2.176,95%CI 1.0734.632),糖化血红蛋白(OR=3.715,95%CI 1.8264.632),糖化血红蛋白(OR=3.715,95%CI 1.8267.472),肌钙蛋白(OR=5.642,95%CI 2.9347.472),肌钙蛋白(OR=5.642,95%CI 2.9349.758),三酰甘油≥2.26(OR=2.694,95%CI 1.6349.758),三酰甘油≥2.26(OR=2.694,95%CI 1.6344.938)。结论性别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生化因素是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差异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金圣仁 《中外医疗》2013,32(17):98-99
目的探讨应用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两种不同药物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4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冠心病治疗。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普拉格雷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反应指数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用药治疗时间和冠心病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普拉格雷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为了减少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得到了各国指南推介。氯吡格雷是最常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仍有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即存在血小板抵抗(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对于这部分患者,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改换药物能否改善HTPR,目前研究结果仍有争议。本文从HTPR的筛查方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预后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单用氯吡格雷和另一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83.3%,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87.2%。联合用药增加了危及治疗患者的生命出血危险(绝对危险增加2.57%)。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增加不显著,而增加了出血风险,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10例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R)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抵抗组,计算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并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结果急诊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6.67%。抵抗组和正常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2.62±9.23)%和(32.71±11.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氯吡格雷抵抗呈正相关(P=0.037,OR 1.241,95%CI 1.013~1.519)。结论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如不注意血糖控制,将明显增加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181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3d晨起空腹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查,根据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测定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影像学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3.1%(60/18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吸烟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P=0.004,OR=3.411,95% CI=1.466~ 7.940)、吸烟史(P=0.033,OR =4.930,95% CI=1.137 ~21.371)、糖尿病史(P=0.007.OR=3.226,95% CI=1.378 ~7.551)、高空腹血糖(P =0.028,OR=2.113,95% CI=1.082 -4.125)、高糖化血红蛋白(P=0.000.OR =3.744,95% CI=1.868 ~7.505)、高三酰甘油(P=0.019,OR=2.639,95% CI=1.173 ~5.937)和高cTnI(P=0.000,OR=5.631,95% CI -2.942 ~ 10.777).结论 女性、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和心肌酶增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CYP2C19*2(G681A)及 GPⅢa(T1565C)基因多态性在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对象146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并连续服用75 mg/ d 氯吡格雷5 d 以上。根据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结果判断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50%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HTPR 组),<50%为正常(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对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等位基因频率在 HTPR 组高于正常组(P <0.05),A 等位基因携带者 HTPR 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 =1.91,95% CI 1.091~3.344,P <0.05)。经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校正了相关的临床指标后,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仍与 HT-PR 的发生有关(OR =2.837,95% CI 1.246~6.458,P <0.05)。GPⅢa 基因 T1565C 位点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与 HTPR 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影响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31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作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0 d,替格瑞洛组IPA高于氯吡格雷组,BV高切、BV低切、PV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抑制作用更理想,用药后可在较短时间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流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强化抗栓1个月与常规剂量相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PCI术后通过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发现的CLR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与双倍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并随访1年的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结果: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无显著差异(P > 0.05);但在1个月随访时双倍剂量组的PLADP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 0.001);1年随访主要不良事件在两组间的发生率均为4.3%?常规剂量组的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双倍剂量组,主要表现为心源性再入院率显著高于双倍剂量组(P < 0.01)?双倍剂量组大出血(0% vs. 0%)?小出血(0% vs. 0%)?轻微出血(10.9% vs. 10.9%)的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结论: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强化抗栓1个月能显著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1年随访的心源性再入院率,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4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双倍氯吡格雷组,每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双倍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倍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MACE总发生率较低,但出血事件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上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且可有效降低术后MACE发生,但可增加术后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应用中需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 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_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医学综述》2008,14(8):1270-127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静息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有观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UAP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