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建学  陆玮婷  郭海燕 《西部医学》2009,21(11):1856-1858
目的探讨双虎清肝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1组(双虎清肝颗粒小剂量组)、C2组(双虎清肝颗粒中剂量组)、C3组(双虎清肝颗粒大剂量组)、D组(水飞蓟素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经皮下注射400 mL/L四氯化碳8 wk,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双虎清肝颗粒干预8 wk,阳性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8 wk,股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结果TNF-α:与B组比较,A组P〈0.01,C1组、C2组、C3组、D组P〈0.05;IL-6:与B组比较,A组P〈0.01,C1组、C2组、C3组、D组P〈0.05;IL-10:与B组比较,A组P〈0.01,C1组、C2组、C3组、D组P〈0.05。结论双虎清肝颗粒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6、提高大鼠血清IL-10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并且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2.
枳棋子提取物对肝纤维化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枳棋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假小叶形成,线粒体肿胀,膜不清晰,嵴消失,内质网扩张明显,溶酶体减少。预防组能减轻纤维化、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使线粒体膜及嵴恢复,减少内质网扩张,促进细胞再生,阻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结论:枳棋子具有明确抗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减轻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拮抗细胞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枳椇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假小叶形成,线粒体肿胀,膜不清晰,嵴消失,内质网扩张明显,溶酶体减少。预防组能减轻纤维化、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使线粒体膜及嵴恢复,减少内质网扩张,促进细胞再生,阻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结论:枳椇子具有明确抗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减轻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拮抗细胞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4.
枳椇子对实验性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枳楔子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化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假小叶形成。预防组能减轻纤维化时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呈局限性,假小叶部分消失。预防组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着色减少且浅,呈丝状,与模型组相比程度明显减少。结论枳棋子能促进肝纤维化时Ⅰ、Ⅲ型胶原的降解。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枳椇子对CCl4大鼠肝纤维化预防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枳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 :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 ,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 ,假小叶形成。线粒体肿胀 ,膜不清晰 ,嵴消失 ,内质网扩张明显 ,溶酶体减少。预防组能减轻纤维化时 ,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使线粒体膜及嵴恢复 ,减少内质网扩张 ,促进细胞再生 ,阻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结论 :枳子具有明确抗纤维化作用 ,4 2 9g生药 /kg预防效果佳。其机理可能与减轻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 ,拮抗细胞脂质过氧化 ,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红外热像和组织芯片技术 ,研究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表面温度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2w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炎症、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 ,肝表面平均温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4w模型组在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同时 ,ECM增生 ,肝纤维化逐渐形成 ,模型组与对照组肝表面温度无明显差异 ;6w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 ,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化隔形成 ,肝表面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8w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 ,肝表面温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表面温度随肝纤维化病程的进展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利尿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的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和肝硬化腹水造模组,造模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B组)、双氢克尿塞组(C组)、中药小茴香组(D组),每组11只。用药4周后,收集24h的总尿量。取血进行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醛固酮(ALD)放免检测。取肝、肾组织固定,进行HE染色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组织化学切片。结果:(1)造模后,大鼠腹腔内可见大量腹水,肝脏表面凸凹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假小叶形成,门管区炎细胞浸润。(2)双氢克尿塞(C组)和中药小茴香(D组)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总排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肝功能检测表明,B、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D组ALT水平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4)B、C、D组ALD水平均高于A组(P均〈0.05);D组ALD水平降低,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组织HE染色显示,D组假小叶明显减少,汇管区炎症明显减轻。(6)NOS免疫组化显示,B组和C组有阳性结果,D组为阴性。结论:(1)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有明显的利尿消腹水、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肝功能的作用;(2)中药小茴香具有降低肝硬化腹水大鼠ALD、NOS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亚 《河南医学研究》2008,17(4):369-37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之一,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异常增生,但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纤维化既可逆转至正常,又可继续发展成肝硬化。由于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趋阶段,且可逆转,因此,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具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肝细胞(包括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对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发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下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琪  相似文献   

11.
三甲益肝冲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甲益肝冲剂 (SJYG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JYGG预防组 (A组 )、模型组 (B组 )和SJYGG治疗组 (C组 )。各组均以二甲基亚硝胺 (DMN)腹腔注射 (每周连续 3d ,每天 1次 )共 4周 ,诱导肝纤维化模型。A组造模同时给予SJYGG(每日 6 .8g·kg-1)灌胃 ,共 8周。C和B两组造模 4周后 ,分别给予SJYGG(每日 6 .8g·kg-1)和生理盐水灌胃 ,共 4周。 8周后留取肝标本 ,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  (1)A组 :肝索排列基本整齐 ,有少量出血 ,汇管区稍扩大 ,未见胶原纤维增生。B组 :肝组织大片出血坏死 ,有假小叶形成。C组 :肝索排列紊乱 ,有出血坏死 ,汇管区扩大 ,有纤维间隔伸向肝小叶。 (2 )Masson染色胶原定量分析 :B组明显高于A、C两组 (P <0 .0 1) ,A组低于C组 (P <0 .0 5 )。结论 在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 ,SJYGG具有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姐)和B组(对照组),分别用双虎清肝和丹参治疗疗程12用。治疗组B超肝脏声像改善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TG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T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双虎清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 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β受体(IL-1βR)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CC l4所致2、4、6、8周肝纤维化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肝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IL-1β及IL-1βR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2周模型组病理变化以炎症及肝细胞变性为主,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4周模型组间质成分增生明显,坏死肝细胞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与2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表达减少(P<0.01);6周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隔形成,与4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8周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程度与6周模型组相似。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损伤因子均能刺激肝组织细胞表达IL-1β及IL-1βR。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与肝纤维化关系。方法:对3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VH)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等。结果: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患者血清LN、ⅣC、HA明显升高。PⅢP在碎屑样坏死时明显升高。小叶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及有桥接样坏死者,血清LN、ⅣC、HA均明显升高。淤胆患者血清HA较无淤胆患者升高明显。同时伴随肝细胞再生者血清LN亦明显升高。结论:CVH的炎症、坏死、肝细胞再生以及淤胆等病理过程均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组织增生,即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的共同病理变化。引起肝纤维化的因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血吸虫病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及肝纤维增生本是自然修复过程,但纤维增生到一定程度即引起中央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纤维间隔,肝脏正常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形成假小叶,病情即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可见,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甲益肝颗粒(SJ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分为3组:模型组(n=18)和SJG组(n=17)采用体积分数40%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每周2次,诱导HF模型;同时,SJG组给予SJG灌胃,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均1次;对照组(n=15)采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并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分别于第6周末、第8周末取肝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Ⅰ、Ⅲ型前胶原(Ⅰ-PC、Ⅲ-PC)mRNA的表达。结果与同期模型组相比,SJG组坏死、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1);第6周末时胶原纤维集中在中央静脉和汇管区周围,少数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形成细小、菲薄的纤维间隔,但小叶结构保留;第8周末时可见较宽的纤维间隔,但未形成假小叶。模型组Ⅰ-PC、Ⅲ-PC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SJG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结论SJG能减轻中毒大鼠肝脏坏死及炎症,抑制Ⅰ-PC、Ⅲ-PC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HF。  相似文献   

17.
许义杵  胡建道 《医学综述》1995,1(12):538-539
肝纤维化的临床重要性业已通过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而得以确认。其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增多的纤维组织常形成细小的条索和菲薄的间隔或由汇管区向假小叶内伸延,但无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以胶原纤维沉积于汇管区为特征的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肝硬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近年来,随着对其形态的描述和生理生化的广泛研究,人们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与病理生物学的了解已初见端倪,本文就这方面的有关文献作一概述。1 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目前认为,在启动肝纤维化的过程中,炎症起着核心作用。损伤刺激对纤维化的增殖最强烈…  相似文献   

18.
4种药物对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丹参、马洛替酯、促肝细胞生长素 (以下简称促肝 )和疗尔健 4种药物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并探索各药物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 ,用大剂量 CCl4 在短期内诱导大鼠肝硬化 ;以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作为疗效判定指标 ,验证 4种药物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用正交设计方差运算 ,以各因素的 F值作为判断各药物差异统计学指标。结果:马洛替酯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轻 ,中心静脉区及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但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其余治疗组虽未形成假小叶 ,但正常肝小叶已被破坏 ;对照组则形成典型假小叶。结论 :马洛替酯对 CCl4 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 ( P <0 .0 5 ) ;丹参、促肝、疗尔健对 CCl4 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还不能认为有防治作用 ( P >0 .0 5 ) ;4种药物在肝纤维化防治方面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胆总管部分梗阻加感染法建立模型,观察肝胆管结石成石情况、胆管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胆总管结扎至1.45mm粗细,注入动物标准致病菌O157K88大肠杆菌液2.5×104菌株/kg,术后3周、5周、7周取材,观察肝叶质量变化,肝胆管成石情况,做HE、VG染色。结果受累肝叶萎缩纤维化,未累及的肝右叶代偿肥大;建模3周胆管成石率为87.5%,胆囊成石率为75.0%,5周、7周成石率全部为100%,各兔形成结石数量多少不等。3周时胆管上皮坏死脱落,有黏膜下小脓肿形成,管壁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改变;5周时上皮细胞增生,壁内壁外见黏液细胞增生,胆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和蓝染的结石,壁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样变性,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7周时胆管上皮增生增厚更加明显,壁内外黏液细胞增多,胆管壁纤维增生,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增宽,肝细胞数目减少,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改变。结论量化胆总管梗阻程度和细菌量建立模型成功率高,成石率高。肝内胆管结石是以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为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观察川芎嗪对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川芎嗪组的LPO较肝纤维化组明显降低,SOD升高,Zn含量增加,Fe和Cu含量无明显变化。光镜下川芎嗪组肝细胞轻度脂变和浊肿,胶元纤维增生和假小叶形成较少,无纤维再分隔现象。提示川芎嗪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防止或延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