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8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取出内固定28例。通过对这28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不同时期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该组病例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恢复。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恢复了椎体高度,矫正了后凸畸形,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俞宇  田晓华 《安徽医学》2014,(10):1402-140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加自制植骨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加自制植骨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6例,骨折愈合后,行椎弓根钉取出术15例,并行远期随访,分别测量不同时期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伤椎椎体、椎间隙高度。结果术后15例患者得到平均9.5年的远期随访,测得伤椎平均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恢复伤椎高度,能有效预防远期伤椎的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3.
刘亮  蒋正山 《海南医学》2013,24(1):85-8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椎管受堵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术后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椎管受堵指数均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步正骨法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屈曲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步正骨法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屈曲型胸腰段椎体骨折58例;测量手术前、后及内固定取出前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伤椎后凸角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结果:所有病人的术后椎体高度和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恢复(P0.05)。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末次随访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三步正骨法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治疗屈曲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26例胸腰椎骨折,按Denis分型属爆裂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行自体骨颗粒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且随访期间无伤椎高度丢失,术后及随访期间Cobb’s角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植骨区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可预防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引起的伤椎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 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习勇  申建  张小军 《吉林医学》2010,31(15):2272-2273
目的: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配合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配合椎板关节突,横突间三维植骨的方法,疗效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椎体高度同术后未见减少(95%),COBB角4°~10°,椎体楔变角5°~10°,术后1年<15°。无伤口感染,术后症状恢复佳,无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和固定术式简单,能达到理想复位,恢复了椎体高度,加强了伤椎抗压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维持了脊柱的生理形态,避免或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5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0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伤锥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神经功能伤、锥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谢祖全 《当代医学》2012,18(21):98-99
目的 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均为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对其行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并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定量植骨和骨髓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并经椎弓根植入定量自体松质骨和骨髓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或加经椎弓根移植自体骨和骨髓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不同时期伤椎的前后缘高度比、楔变角、后凸角的变化。结果:35例病人术后早期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s角、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也得到改善,但远期效果二组有明显差别,定量植骨组矫正角度丢失及高度丧失比未植骨组少。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定量移植自体骨和骨髓能增加远期椎体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程伟峰  王笑山 《吉林医学》2011,(30):6387-638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4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5±11.5)%,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中位时间2年6个月。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明显得到纠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Frankel分级A、E级病例无神经功能改变,其余病例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等级以上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辛宏力 《中国现代医生》2012,(29):155-156,15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对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年龄20~72岁,平均39.6岁,男51例,女9例。其中跨伤椎固定38例,经伤椎固定置钉22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比较,显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伤椎组(P<0.01)。经伤椎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跨伤椎组发生断钉1例,松动1例。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度变化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后凸Cobb角为(51.2±4.9)度,术后经随访恢复为(11.2±1.7)度,术后后凸Cobb角度〈术前(P〈0.01),且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降低。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管国义 《吉林医学》2013,(30):6219-6220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段骨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随访13年,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均达到解剖复位。按照JOA评分标准,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90.28%显著优于术前的12.50%(P<0.01);手术前后所摄X线片显示,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恢复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具有固定节段少、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毛波 《吉林医学》2014,(13):2774-2775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28例,观察术前、术后1年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3~22个月,平均18.3个月。X线光影像检查测量指标术后椎体前高和后凸角均显著恢复(P<0.05),术后1年,未见上述指标的进一步丢失,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取非融合的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所有患者均行S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数改变,观察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随访检查结果示治疗后cobbs角度数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显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矫正治疗失败.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骨折安全可靠,疗效肯定,但恢复期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矫形失败风险,临床操作应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情况。结果经随访,观察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出现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