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旭东  张杰  袁晓环 《医学综述》2010,16(16):2557-2558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姬松茸多糖组。8周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DR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姬松茸多糖组ADRP基因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姬松茸多糖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姬松茸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姬松茸对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姬松茸能促进骨髓造血,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使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及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0.02)。同时,姬松茸组IgM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A/G比例明显升高(P<0.01~0.05),提示姬松茸能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及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姬松茸服用安全、无毒付反应,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和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姬松茸多糖小、大剂量组,姬松茸多糖小、大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姬松茸多糖200,400m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含量,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及IL-4,IL-5,IL-1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姬松茸多糖小、大剂量组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及IL-4,IL-5,IL-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姬松茸多糖可明显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姬松茸多糖具有抗哮喘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h2炎症细胞因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姬松茸不同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致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不同剂量UVB对正常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姬松茸不同提取物对正常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姬松茸不同提取物对UVB所致光损伤的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1)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均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当UVB达20mj/cm2时,细胞存活率为53.23%。(2)姬松茸水提物浓度在0.2~4mg·m L~(-1)、醇提物在0.1~2mg·m L~(-1)、粗多糖在0.2~1mg·m L~(-1)时具有促进HaCaT细胞增殖的作用,醇提物和粗多糖浓度增大则抑制细胞生长。(3)姬松茸水提物浓度在1~4mg·m L~(-1)、醇提物在1~2mg·m L~(-1)、粗多糖在0.5~1mg·m L~(-1)均能显著提高20mj/cm2 UVB照射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1)。[结论]姬松茸不同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诱导的HaCaT细胞的光损伤,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彗星电泳法检测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姬松茸在0.625~5 g/L浓度范围内作用72 h以及2.5 g/L姬松茸在作用24,48,72 h后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姬松茸在作用浓度为0.625,1.25,2.5,5 g/L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8.4%,44.3%,60.6%,与阴性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2.5 g/L姬松茸在作用24,48,72 h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1%,18.72%,40.58%,48,72 h作用时间组与阴性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2.5 g/L姬松茸作用72 h后的细胞,WT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姬松茸具有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WT1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对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日本产姬松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例,并做了治疗前后肝功能、r-球蛋白、血细胞等项检查。结果提示:治疗前后及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结合胆酸、血清铁蛋白、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ALT、AST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05~0.001)。提示姬松茸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及提高造血细胞生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姬松茸粗多糖对D-半乳糖(D-gal)致脑老化模型小鼠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提高脑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姬松茸粗多糖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制备D-gal小鼠脑老化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避暗仪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行为学测试,与模型组比较,姬松茸粗多糖组小鼠在水迷宫中心区域游泳距离占其总距离百分比明显提高(P<0.05或P<0.01),在第4象限游泳路程明显增多(P<0.05),躲避电击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进入暗箱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姬松茸粗多糖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姬松茸粗多糖可增强脑老化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脑老化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题录格式:顺序号(可作索取号)中文题目〔文种〕/文献归类(包括论文、文摘、专利等),页数培养、提取及分析01担子菌纲真菌的液体培养法〔英〕/专利,2602姬松茸液体培养工艺条件的研究〔中〕/论文,503伞菌(包括姬松茸、灵芝等)的深层培养〔中〕/专利,804姬松茸、灵芝等伞菌的深层培养〔中〕/专利,805用于食用丝状真菌液体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中〕/专利, l106用固态发酵法繁殖姬松茸等真菌〔英〕/专利,3807福建省姬松茸菇锅污染状况及其防治〔中〕/论文,408巴西蘑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与转化〔中〕/论文,5姬松茸在2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9种胞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取60只昆明幼鼠及60只成年小鼠为研究对象。首先各取12只进行预实验,调整实验剂量后,再将剩余48只小鼠进行实验分组,幼鼠及成年小鼠均为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每组各12只。观察不同剂量姬松茸多糖对幼鼠和成年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分析姬松茸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不同剂量(192、240、300 mg/kg)姬松茸多糖对幼鼠胸腺、脾脏指数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剂量(240、300、375 mg/kg)姬松茸多糖对成年鼠脾脏及胸腺指数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姬松茸多糖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为姬松茸的保健与药用价值的研究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芳 《海军医学杂志》2013,34(3):155-157
目的 探讨姬松茸多糖对运动力竭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昆明种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组及姬松茸多糖干预组.力竭运动24 h后,处死小鼠取肾脏,一部分肾脏的匀浆液用于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另一部分用于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力竭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姬松茸多糖组与力竭组相比,力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力竭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姬松茸多糖组与力竭组相比,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bax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姬松茸多糖可以提高肾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增强肾脏细胞抗凋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多糖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姬松茸多糖的抗炎作用 .[方法 ]制作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模型、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关节肿胀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亚急性炎症模型和大鼠佐剂关节炎模型 ,给予 4 0 ,80 ,16 0mg/kg的姬松茸多糖 .[结果 ]姬松茸多糖明显抑制上述各类型炎症反应 .[结论 ]姬松茸多糖具有抗炎作用 .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larm symptoms in diagnosis of low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ethods Data of consecutive autochthonous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endoscopy center of Renji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Oct. 2002 to Dec. 200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evalence of alarm symptoms in Shanghai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alignancies or other organic or functional low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83 (4. 9% ) cases of colorectal malignancies were found in 1681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center for colonoscopy because of low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ll these malignancies were verified to be in the progressive stage. The prevalence of alarm symptoms was 81.9% (68/83). Hematochezia ( OR 4. 1, 95% CI 3.3 -5.2, P 〈0. 001), melena (0R6.4, 95%CI3. 7-11. 0, P 〈0. 001) and anemia (OR 9.6, 95?3. 7 - 25. 0, P 〈 0. 001 ) were the most common and specific alarm symptoms. All the patients without alarm symptoms were above the age of 40 years. 264 (15. 7% ) cases of organic colorectal diseases other than malignancies and 1334 ( 79. 4% ) cases with no causal pathology identified were found in 1681 patients, and the prevalence of alarm symptoms in these two groups was 48. 5% (128/264) and 14. 8% (197/133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larm symptoms including hemotochezia, melena, and anemia were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organic from functional colorectal diseases in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ld at the onset of symptoms. Furthermore, hematochezia, melena, anemia, severe weight loss, and abdominal mass were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malignant from non-malignant colorectal diseases. Colonoscopy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regardless of age with these alarm symptoms, and so do patients above the age of 40 years with no alarm symptoms before the diagnosis of functional diseases are made.  相似文献   

13.
王春燕  宁铂涛  吕华 《浙江医学》2015,37(6):447-450,496
目的 了解血液肿瘤患儿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osocomialblood streaminfection,NBSI)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上预防NBSI 及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 年12 月血液肿瘤住院治疗并发生NBS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 发热及C反应蛋白(CRP)增高是NBSI患儿共有的表现,细胞因子中IL-6 和IL-10 增高发生率在50%以上。1 500例次住院患儿发生NBSI161例次,发生率10.73%(161/1 500),其中血培养阳性70 例,阳性率为43.48%(70/161);70 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共检出病原菌79 株,革兰阳性菌55.70%,革兰阴性菌43.04%,真菌1.27%;排在前3 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0.25%、15.19%、15.19%;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血液肿瘤患儿发生NBSI缺乏特异症状体征,CRP 及IL-6和IL-10可能有助于NBSI 的诊断。NBSI病原学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早期联合用药是成功治疗血液肿瘤患者NBSI 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多糖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姬松茸多糖(PAB)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AB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制备上清;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Bel-7402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以及肿瘤细胞内Ca2 水平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Ca2 水平显著升高(P<0.01);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出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结论PAB具有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威  倪陈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762-764,767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例以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入院患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 确诊为EG, 给予抗过敏药物、白三烯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EG有反复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甚至出现吞咽困难、肠梗阻、肠穿孔;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内镜检查:黏膜粗糙、充血水肿, 点片状红斑或糜烂;活组织病理检查:病变部位每高倍视野超过15~20个嗜酸性粒细胞。皮质激素等治疗后, 实验室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好转直至消失。结论:EG是一种胃肠道变态反应性良性疾病,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时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35 例窒息新生儿和15 例正常新生儿血中胃动素( MTL) 和胃泌素(GAS) 的浓度。结果 急性期MTL 浓度增高,GAS 浓度降低( P< 0-01) ,并与Apgar 评分和病情轻重有相关性;恢复期MTL 进一步升高,而GAS 则恢复至正常。并发颅内出血者的MTL 浓度及消化道出血者的GAS 浓度与无此相应并发症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 ,P< 0-05) 。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消化系统的某些症状与血中MTL 和GAS 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Ep-CAM和4D10在胃肠恶性肿瘤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肿瘤抗原4D10在胃癌和结直肠癌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检测正常成人、胃肠道良性疾病、以及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Ep-CAM和4D10的水平,并联系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Ep-CAM和4D1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水平不受临床病理因素的影响。结论Ep-CAM和4D10的水平与胃肠肿瘤的发生明显相关,可能参与了胃肠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蒋剑明  王向东  刘斌  梁浩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1):1067-1068,107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8年来我院确诊的27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有胃肠道症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22例(81.4%),临床表现腹痛24例(88.8%)、腹泻13例(48.1%)、恶心、呕吐11例(40.7%)、腹水4例(14.9%),黏膜型21例(77.7%)。结论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77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入院的恶性肿瘤但未合并VTE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 VTE多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的3月内,以肺癌最常见.高龄、合并疾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在研究组中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长期卧床、VTE病史、肿瘤压迫、接受化疗、生物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治疗、止血药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血等,研究组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接受激素治疗为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VTE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接受激素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其中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