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30年来临床淋巴瘤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6月~2010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淋巴瘤文献中的证型和方药,按标准术语进行归类,统计其出现频次,并对证候要素分析统计,按频率大小确定常见证型和常用药物,以探讨淋巴瘤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结果显示,淋巴瘤中医证型14个,常见证型有寒痰凝滞证、痰浊凝滞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脾虚证、血热风燥证、气滞血瘀证;用方49首,常用方剂有消瘰丸、小金丹、阳和汤、犀黄丸、八珍汤;用药共265种,按功能归为19类。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占72.3%,补虚药为第一位,清热药次之,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三,活血化瘀等药也常用。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为目前淋巴瘤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刘虹主任医师辨治小儿腺样体肥大疾病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实践,分析小儿腺样体肥大疾病的病因病机、分型论证,同时通过分析导师治疗本病的临床验案,以证明之。[结果]刘师认为痰壅清窍为本病发病之核心病机,以化痰散结、宣肺通窍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据多年临证经验,以自拟腺样体肥大方为基础辨证加减药物,分风热郁结证、痰热互结证、气血瘀阻证等三型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疾病。所举验案一则,疗效甚佳。[结论]导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疾病经验颇丰,临证时强调掌握核心病机,治以化痰散结为主,兼施解表、清热、化瘀之法,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既可免除手术对患儿及家长造成的困扰,又可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我国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治法及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4月—2020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文献,通过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总结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证候、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在纳入的59篇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是肺阴虚证、肺实热(热毒)证、肺血瘀证、肺气虚证;治法以养阴、清热、益气、活血、润肺、解毒为主;使用频次前3位的单味中药为麦冬、炙甘草、北沙参,从药物功效分类看,用药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其中又以补阴药、补气药为主,用药频次排名第2、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归经以肺经、胃经、心经为主,药性以寒性、温性居多,药味以甘、苦居多;聚类分析总结出常用药物组合9组。结论客观呈现了目前中药治疗放射性肺炎以治肺为关键,以养阴、清热、益气、活血、润肺、解毒为主要治法。主要用药为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挖掘张聿青治疗吐血证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经验。方法 收集《张聿青医案》中治疗吐血证的所有方剂。运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 77首方剂,合计177味中药。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类药物等; 四气统计寒性药物最多;药味使用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归经统计肺、肝、肾、心、胃、脾经的药物最常用;常用药物组合48个,聚类分析发现3个类方。结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出来的药物组合,方剂配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肺痿方药文献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清末以前中医文献中治疗肺痿的方药资料,建立相应数据库,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对方药进行了频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探讨证治规律。结果:共收集肺痿方199首,其中宋及宋以前方书中所含方药的数目约占收集总数的71.3%;共用药19类1 628频次;补益、清热、止咳平喘、化痰、解表、利水渗湿、理气七类药的累积频率达到85.31%;因子分析共得7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共得5类药物组合。结论:古代肺痿的治疗原则以补益为主,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989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方法:通过使用SPSS 20.0软件,对文献中的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6篇,通过整理分析得出17个中医证候,其中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湿热、气滞、瘀血、风热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气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肾、脾、肺三脏;共得方剂212首,其中自拟方125首,成方87首,二者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清热剂为主;中药236味,分为15类,黄芪、茯苓、白术、丹参、泽泻等为常用药。结论: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病位在肾、脾、肺;脾肾肺俱虚、血瘀水停为基本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药、清热药为主,兼以应用解表药。治疗中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俞景茂教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方法]整理俞景茂教授临证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验案,并遴选验案三则,以阐明俞老师辨证施治、分期治疗以及遣方用药特色,并系统论述俞景茂教授辨治小儿腺样体肥大疾病的独到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在小儿腺样体肥大治疗中,一般分三阶段施治:初期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中期治以养阴润肺、活血化瘀;后期治以益气固表,养阴清热。临证中常获佳效,所选验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俞景茂教授对小儿腺样体肥大辨证论治、分期治疗以及攻补兼施、培固正气的主张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探讨中风病风痰瘀阻证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处方名称、组成药物信息,并分别对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等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2篇,共使用中药140味,使用频次为2677次。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有半夏、天麻、胆南星、丹参、地龙、川芎、茯苓、白术、石菖蒲、水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理气药等。最常见的归经为肝、脾、胃、心、肺等。结论中风病风痰瘀阻证遵循风痰瘀同治的原则,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常用基础药物有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同时也应重视补虚药及理气药的应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辨证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临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常见证型和常用中药。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8年间中医或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和用药情况。结果:18篇文献纳入辨证研究,54篇文献纳入用药分析。根据分析,证型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或夹湿夹瘀;临床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最常用。结论:尿酸性肾病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具有夹湿夹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治疗肺积、息贲以及息积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特点,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根据,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的文献进行搜集并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录入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所有药物以苦辛甘及归脾胃肺经之品为常用。温热之品较寒凉药物应用较多。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以补虚扶正、化痰祛湿、活血祛瘀、兼理气解表为主;方药性味主要为苦辛甘及温热,主要归肺脾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息贲及息积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兼夹血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年来临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常见证型和常用中药。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8年间中医或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和用药情况。结果:18篇文献纳入辨证研究,54篇文献纳入用药分析。根据分析,证型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或夹湿夹瘀;临床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最常用。结论:尿酸性肾病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具有夹湿夹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方剂治疗肺间质疾病(ILD)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痿及肺痹的中医古方建立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实现数据挖掘。结果:共检索到方剂84首,中药189味,高频中药57味,甘草、茯苓、桔梗、人参、麦冬等较为常用;补气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最常选用;四气以温、平、寒,五味以甘、苦、辛,归经以归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肾经较常选用;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1.214%,其中补虚以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等治法为主;泻实以清热、化痰、止咳、解表等为主,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3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34条关联规则,药对以茯苓→人参、甘草→桔梗等为常用。结论:古代方剂治疗ILD多从肺、脾、胃、心、肾手,以补虚泻实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和清热、化痰、止咳、解表等方法进行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文献分析,总结其药物应用规律。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文献,分析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特点。结果:共选取208篇文献,用药共计195味,总频次3040次;药物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解表、补虚、清热为主,占总体用药的75.95%;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42%;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0.72%;药物归经以肺、肝、胃、脾、肾经为主,累计频率达78.04%。结论: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以肺气失宣、感受外邪为主,治疗以化痰止咳、解表、补虚、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探究运用虫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配伍特点及其临床增效应用。方法研究2007-2018年近10年的所有虫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用SPSS 24统计软件对药物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运用RapidMiner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56篇合格文献,方剂共计150首,药物共计153种,合计治疗患者8 561例。其中地龙、水蛭、全蝎等虫类药出现频率最高,且经常作为药对使用;补虚、活血、化痰、清热药最常与虫类药配伍。结论地龙-水蛭-全蝎药对临床较为常用以增强疗效;虫类药与补虚、活血、化痰、清热四类药配伍使用最能够加大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第五版中华医典中收录的中医诊治皮痹的文献,通过频次分析总结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古代文献中皮痹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系统整理分析第五版中华医典中有关皮痹的方证,统计皮痹的证型、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1)皮痹常见证型有6个,外邪袭肺型、肺气虚型、肺阴虚型、筋脉痹阻型、肺脾两虚型、肺肾两虚型。(2)有52方和112味药物。(3)药物功效分类及频率依次为补虚药24.57%、解表药19.11%、温里药11.43%、化痰止咳平喘药11.95%、清热药6.48%等;用药频次前30味的多为补气、解表药;其药性、味为辛、甘、苦、温、寒、热等;主归肺、脾、肾经等。结论皮痹的治疗主要以扶正补虚为主,祛除表邪、补气养血、温阳通络止痛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皮痹的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期刊文献,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方药使用的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证候、证素和方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 共检出1 518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文献共81篇;总共获得24种证候,最常见的6种证候为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痹证、寒湿痹阻证和痰浊阻滞证;共得到14种证素,其中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为肾、肝、脾,而湿、热、血瘀、痰为主要的病性证素;共提取出方剂84首,使用最多的前3首方为痛风汤、四妙散和四妙汤;累计使用182味中药,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祛风湿药最常用。结论 初步总结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证候和方药使用情况,为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共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现代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复方数据库,从辨证用药规律方面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①常见证型和药物为:肝火上炎:菊花、白芍;阴虚阳亢:菊花、生地黄、白芍、石决明;阴阳两虚:甘草、黄芪;痰湿壅阻:茯苓、甘草、陈皮。②常见证型和药物种类为:肝火上炎:补虚药、清热药;阴虚阳亢:补虚药、清热药;阴阳两虚:补虚药、解表药;痰湿壅阻: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不同证型治疗应以补虚为主,辅以清热、平肝熄风、解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8.
失眠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987年6月至2007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失眠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失眠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证型、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失眠证型45个,痰火扰神、心脾气血虚、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为常见证型,占57.13%;证候病位主要在心和肝,虚证实证病机比例相同.共得方剂104首,补益剂、安神剂、清热剂、和解剂、祛痰剂和理血剂共占80.3%,疏肝解郁方和活血祛瘀方居常用方之列.用药206味,按功能归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安神和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占57.0%,补虚药为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泻实之药也较常用,安神药酸枣仁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失眠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失眠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失眠要从多方面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心肝、虚实并重;对失眠施治在运用补益、安神和清热剂的同时,特别要重视疏肝解郁和活血祛瘀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究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及整理医案,总结分析陈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在于虚、痰、瘀,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互结,将病程分为感染期、迁延期、恢复期三期,于分期治疗中“巧用和法、健运脾胃、养阴固本”,并将化痰散瘀法贯穿治疗的全程。所列案例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典型案例,于感染期疏风清肺,迁延期扶正祛邪,恢复期健脾养阴,兼以化痰散瘀,疗效确切。[结论]陈师从腺样体肥大肺脾两虚、痰瘀互结的基本病机出发,通过分期治疗,灵活运用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腺样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20年中医文献中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中药复方,提取方药信息,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其内在的中医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的55篇文献,共有62张中医处方,涉及140味药,15种类别。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7味,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以温为主,其次为微寒、寒、平性药物;药味以苦、甘、辛味最为多见;药物多入肺、肝、脾、胃等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主要有黄芪→党参、黄芪→北沙参、麦冬→北沙参、黄芪→五味子等。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主要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多采用补脾益肺、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上在益气养阴的同时,也须兼顾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