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常用穴位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有关针刺治疗FD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常用穴位及选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FD使用频次最多的十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太冲、胃俞、梁丘、脾俞、丰隆、冲阳。结论针刺治疗FD的常用穴位多位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上,其中以足阳明胃经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穴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阅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针灸治疗泄泻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中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136首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腧穴为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气海;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对穴配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大肠俞、天枢,脾俞、天枢,足三里、中脘,三穴配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神阙,足三里、天枢、脾俞配伍;足阳明胃经为针灸治疗泄泻的首选经脉,胃经腧穴选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以下肢和胸腹部穴位为主,且常用五输穴、募穴和背俞穴。结论临床必须坚持针灸局部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的重要原则;高频次的选用能代表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泄泻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excel2010及SPSS Clemetine12.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4篇文献,治疗方法频次统计依次为:单用艾灸或合并药物(34.38%)、针灸并用或合并药物(51.56%)、综合疗法(14.06%);施灸方法频次依次为:艾条灸(81.25%)、艾柱灸(14.06%)、温灸器灸(4.69%)。使用频次居前10的穴位分别为肾俞、足三里、脾俞、关元、绝骨、命门、太溪、大杼、三阴交、气海。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任脉、胃经、胆经、肾经、脾经、肝经。关联规则显示主要的配伍有肾俞、太溪,肾俞、三阴交,肾俞、大杼,足三里、脾俞;聚类分析将主要腧穴分为3类:第1类:肾俞、脾俞、足三里;第2类: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第3类:命门、大杼、绝骨。结论: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腧穴注重特定穴的选用及配伍,遵循辨证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基础选方可为肾俞、脾俞、足三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人工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7~2016年国内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献,统计主穴、配穴、归经及分布频次,并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用经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90篇,经过统计分析得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共76个,作为主穴使用的有66个,配穴51个,两者兼用41个,其中使用总频次较多的为迎香(77.37%)、合谷(66.31%)、肺俞(63.16%)、印堂(62.63%),作为主穴使用频次较多的为迎香(142次)、合谷(116次)、印堂(115次),配穴选用频次较高的是肺俞(38次)、肾俞(37次)、脾俞(28次);变应性鼻炎针灸治疗共涉及十二条经脉,其中腧穴选用频次较高的为足太阳膀胱经(410次)、督脉(318次)、手阳明大肠经(304次),此三条经络的频次总和占经络选用总频次的71.87%;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其腧穴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39.42%,其次为腰背部腧穴。[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在选穴上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和局部取穴的取穴规律,今后应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选出有效性最高的针灸处方,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筛选针灸腧穴处方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取穴规律,为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检索1979-2019年关于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所有文献共2024篇,最终将符合标准的65篇文献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 20. 0、SPSS Modeler 18.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腧穴使用频次从高到底依次是肺俞、定喘、大椎、足三里、肾俞、风门,经脉选用以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为主,部位以背部、项部、四肢选穴最多,特定穴以背俞穴、交会穴最为常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对穴有:肺俞-脾俞、肺俞-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肺俞-肾俞-定喘、肺俞-风门-大椎,对高频主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结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数据挖掘有助于发掘取穴及配伍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选穴规律,挖掘核心配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1月—2018年12月关于运用针灸、拔罐、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埋线、刮痧、热敏灸、药透等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摘录选穴治疗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statistics 24. 0、SPSS modeler 14. 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45篇文献,涉及78个腧穴,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其次为大椎、定喘、肾俞、足三里等,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为膀胱经、任脉、肺经、胃经、督脉等。几乎涉及如八脉交会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等在内的所有特定穴,穴位分布以背部居多。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7个聚类群,关联规则显示关联度较高的为列缺-肺俞-曲池-内关、膈俞-中府-气海-孔最、肺俞-列缺-鱼际-太渊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分析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配穴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PCOS伴IR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0.0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01篇文献,涉及腧穴81个。针灸治疗PCOS伴IR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中脘、天枢、足三里等;常用腧穴分布于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24组穴位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其中肝俞-膈俞-脾俞-肾俞-卵巢-水分、天枢-带脉-丰隆-阴陵泉-水分、下脘-中脘-气海-水道组合的关联度较高。聚类分析得到3类腧穴组合:(1)气海、中脘、天枢;(2)归来、太溪、大横、水道、下脘、太冲、血海、带脉、阴陵泉、卵巢、水分、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中极;(3)子宫、关元、三阴交、丰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文献数据库,对这些文献的选穴规律进行探讨,包括主要穴位的使用频次、各文献选取的主要穴位的数量及主要穴位的归经情况。结果:纳入的178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穴位多达85个,其中迎香、肺俞这两个穴位的使用频次≥50%;各文献选取的主要穴位的数量以4个穴位居多;主要穴位所归属的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这三条经脉居多。结论: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文献探讨,总结了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关于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65年5月至2019年6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文献中记录的穴位处方,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穴位数据。结果:共纳入122张穴位处方,涉及57个穴位,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方组合8首。穴位埋线治疗哮喘频次≥10的穴位为肺俞、定喘、膻中、足三里、肾俞、丰隆、脾俞等,以肺经、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任脉、督脉经穴为主。新方组合分别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及标本同治的原则,能满足哮喘不同病情分期的治疗。结论:哮喘与肺、脾、肾功能失调相关,穴位埋线多采用局部与远端取穴结合的方法,调肺定喘、补脾化痰、益肾纳气,从而有效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2.
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处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腧穴运用规律、配伍规律以及特定穴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检索1978—2011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解析针灸处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所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配伍组合、分部和特定穴分类等。结果:选穴频次最多的为合谷、足三里、曲池、肩髃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且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肩髃、阳陵泉等相互配伍最为常见。涉及的主要经脉为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督脉等。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上肢部穴位使用频次最多。选穴以特定穴的选取为主,其中以五输穴为多,交会穴次之。结论:中风偏瘫治疗规律为多选阳经腧穴,首选阳明经穴;局部取穴多选上下肢部腧穴;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分析2006至2016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针灸治疗为主或者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得到相关文献83篇,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和脾俞;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腧穴主要分布位置在下肢及背腰部;特定穴类型广泛,以五输穴、交会穴及背俞穴为多。结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有循经选穴、分部选穴、辨证选穴和特定穴选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0年以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文献,总结其选穴、归经、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13年),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将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进行腧穴、经络、刺灸方法等方面的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60篇,涉及78个穴位、66t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8.48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神门、太冲、太溪、关元、百会、脾俞、肝俞、内关、足三里;选用经络应用频次最多的为膀胱经、任脉、督脉、脾经。治疗手段除针刺外,还涉及耳穴贴敷、穴位注射、艾灸、电针、火针、推拿捏脊等多样治疗方法。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太冲、足三里最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刺灸方法常取单纯体针,配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总结最近10年临床运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规律,希望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文献参考。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9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分析文献中腧穴的归经、应用频次,总结选穴规律。共纳入相关文献75篇,涉及穴位59个,11条经脉,12个经外奇穴。穴位使用总频次486,在经络上与大肠经、膀胱经、督脉等经脉密切关联,同时也注重与解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艾灸治疗哮喘现代临床文献的经穴选用规律。方法以"艾灸"和"哮喘"等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建立艾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分析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检索出艾灸治疗哮喘的临床文献161篇,涉及穴位60个。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艾灸治疗哮喘所选用的腧穴以肺俞、大椎、肾俞、风门、定喘等为主;腧穴所属经脉主要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阴肺经;腧穴所在部位主要分布于背腰部,尤其以背部穴位为主;重用特定穴中之背俞穴,特别是与哮喘密切相关的肺、脾、肾三脏之背俞穴。结论艾灸治疗哮喘临床选穴符合哮喘的病因病机特点,具有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及重用特定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文献中选穴用经组方特点与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药、PubMed数据库中10年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类文献,分析其常用主穴、归经、分布、特定穴及取穴处方规律。结果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43篇,其中常用主穴46个,使用频次累计333次。①常用主穴:天枢(13.2%)、中脘(10.8%)、丰隆(6.9%)、足三里、关元(各6.0%);②常用经脉包括足阳明胃经(37.8%)、任脉(26.7%)、足太阴脾经(11.7%);③按部位分布:主要分布在下腹部(36.2%)、下肢(24.9%)与上腹部(22.5%);④按腧穴属性以募穴(26.7%)、八会穴(23.9%)、五输穴(12.8%)的使用频次较高;⑤处方多由8~10(32.6%)个腧穴组成。结论近10年临床文献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以天枢、中脘、丰隆、足三里、关元穴最为常用,以经脉及脏腑理论为辨证要点,采用局部(病位)(腰腹部为近部)及远部(病机)相结合的取穴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丰乳的疗效评价与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疗效与选穴信息, 建立现代针灸丰乳临床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对针灸丰乳疗效及选穴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腧 穴、腧穴部位及所属经脉,探索并总结现代针灸丰乳的选经用穴的潜在规律。结果纳入的10篇针灸丰乳的临床文献中,针 灸丰乳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涉及腧穴36个,总取穴频次102次,以三阴交、足三里、膻中、乳根、太冲为主要穴位 ,穴位多位于下肢及胸部,选经主要以胃经、脾经为主,常选用交会穴、募穴、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丰乳具有一定疗效 ,取穴以循经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为主,重视对交会穴、募穴、输穴和原穴的运用,远近配穴为其重要 选穴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检索年限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针灸治疗DN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针灸处方110个,现代针灸治疗DN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胃脘下俞;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为最多;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背腰部。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效聚类群,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得出肾俞和足三里同时出现的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DN遵循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从病因病机论治、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15年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研究的文献,总结出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临床选穴参考。方法以"针刺"或"针灸"或"电针"或"艾灸"或"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线"和"神经损伤"或"周围神经"作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检索文献,之后导入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剔除不相关文献,依据受损周围神经名称(臂丛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臀上皮神经、马尾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将文献分为9类,分别对文献中每类神经损伤所使用的穴位和归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上肢多选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后溪、小海、支正、腕骨、内关、曲泽;下肢多选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位,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足三里、髀关、解溪、阳陵泉、环跳、秩边、肾腧、委中、中髎、次髎、会阳、阴陵泉。结论当前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穴主要根据受损神经的走行和分布选取相应的经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