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X线联合CT检查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入院后给予站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腹部螺旋CT扫描。结果 9例患者中6例结石嵌顿于小肠及结肠,其中有2例可见十二指肠旁造影剂外漏,瘘口直径平均1.4 cm;3例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降段旁可见造影剂外漏,瘘口直径平均约1.3 cm。结石直径为2.6~5.5 cm,3例患者伴发胆囊积气扩张,与周围肠管管壁分界不清。结论腹部X线联合CT检查为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琼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53-153
目的:分析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3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汇报。结果:小肠扩张积气积液,高低不一,扩张的肠管内可见高密度结石。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扩张积气;胆囊壁增厚变形,胆囊积气。CT表现为小肠积气、扩张或见液平;肝内胆管积气,胆囊变形;壁增厚;胆囊内积气;小肠内见“同心圆”形高密度影。结论:认识胆石性肠梗阻影像,X线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老年人怀疑胆石性肠梗阻,应选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分析采用CT与X线用于诊断胆石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6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临床X线和CT表现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胆结石位置:十二指肠12例、回肠18例、空肠24例、横结肠6例。结石直径2.6-6.7cm,平均为(3.2±0.4)cm。发生胆囊-十二指肠瘘者为24例、胆囊-结肠瘘6例、胆囊-十二指肠-结肠复合瘘6例;瘘口直径平均为(1.6±0.2)cm。患者临床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和积液、液平面、胆道系统扩张积气、肝内胆管、胆囊及胆囊管积气、胆总管积气。结论临床上应用X线与CT用于诊断胆石性肠梗阻,其可准确诊断患者病变,从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1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探讨影像学手段在诊断胆石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5年来收治已经临床证实的1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均具有较为典型的X线平片及B超特征,但以CT表现最为典型,几乎所有患者CT检查均可见肠梗阻征象、肠内异位结石、胆囊及胆系积气,多数患者可见十二指肠与胆囊分界不清,少数患者则可显示胆肠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胆石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X线平片和B超检查可作为CT诊断的筛查手段,而CT诊断则可为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提供最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及MRI检查在胆石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均有典型肠梗阻表现,CT检查均发现肠腔内异位结石,6例CT诊断明确,显示胆囊及胆管内积气,其中3例通过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口位置,1例CT表现未见胆系积气及瘘口,误为粪石性肠梗阻.MRI检查2例,均可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结论 CT检查胆石性肠梗阻简单易行,具有确诊价值,MRI更利于显示胆肠瘘口的位置,有助于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
江厚宽  王宏 《安徽医学》1996,17(5):53-53
<正> 结石性肠梗阻临床并不多见,国内文献报道甚少,其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本文所见3例中,胆石性梗阻2例,毛粪石梗阻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病史摘要 例1 女性,53岁,上腹部不适伴右侧腰背酸胀三个月,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二周,X线平片显示中上腹有一香蕉形小肠充气阴影,右侧腹中部有一小波平。放射科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手术所见:距回盲瓣70cm处小肠内有一鸡蛋大小肿物,向上推挤时,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髓质海绵肾临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行IVP检查,4例仅行CT平扫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肾实质内肾乳头区多发斑点状钙质样致密影,呈簇状分布成扇形排列。IVP表现为集合管扩张积液,内见结石,肾功能正常。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IVP和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10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6例作CT检查。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发生于长骨8例,其中局限于骨骺5例,累及千骺端3例,另2例发生于不规则骨髌骨、跟骨各1例。10例中病灶最大径5.9cm,最小径2cm,病变多呈圆形或椭圆形,6例病灶边缘可见明显的硬化边。X平片3例可见病灶内分隔,CT观察未见明显骨性分隔;X平片2例可见病灶内小钙化。CT可见3例病灶内钙化灶;1例合并病理骨折。提示软骨母细胞瘤X线平片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绝大多数能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立位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既进行腹部X线平片又进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肠梗阻的患者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肠管扩张、肠腔内气体及气液平面,腹部X线平片准确诊断14例,CT准确诊断20例,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有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能提供更明确的诊断。结论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CT均为肠梗阻的有效检查方法,腹部立位X线平片对可疑患者进行筛查,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进一步明确肠梗阻的有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及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32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68.8%,CT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更高,特别是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6.9%。结论 CT对肠梗阻的诊断,尤其是病因诊断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腹部X线平片可以作为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2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表现为肠梗阻、异位结石、胆系积气,此外还可见胆囊变形、直接或间接显示胆肠瘘道及并发症征象。合并肠套叠时可见“同心圆”征象。结论胆石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诊断准确性高,“同心圆”征象是胆石性肠梗阻合并肠套叠的特征性征象。cT能确定异位胆石的存在,及其所导致的梗阻的部位及程度,提示胆肠瘘位置,为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X线、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线、CT扫描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VIM16例.10例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1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钡灌肠;6例行Cr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 腹部立卧位平片2例见"双泡征",小肠内不含气或含气较少;2例表现中上腹管状充气伴狭细短跨度肠段.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完全梗阻5例;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8例,见"飘带征".钡灌肠回盲部位于右上腹3例,中上腹2例,左上腹2例.4例非新生儿病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见典型"漩涡征",毗邻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CT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钙乳X线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朝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78-1680
目的:探讨X线及CT对肾钙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6年5月诊断的8例肾钙乳患者的X线及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7岁~66岁,平均年龄41岁,均为单侧发病,6例为积水型,2例为囊肿型。典型X线征象为“麻饼征”、“半月征”及“盘中盛果征”。CT腹窗见“水底沙石征”,骨窗见“盘中盛果征”,严重积水型病例可见“台阶征”。上述征象均随体位变动而改变,高密度影始终位于病灶最低处。结论:肾钙乳虽然少见,但X线及CT的征象大多典型,须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肾钙质沉着症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平片特点,旨在提高腰椎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X线表现特点,以腰椎间盘CT扫描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腰椎CT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共68个,其中向后54个(77.4%)。60例腰椎平片出现椎间盘后缘轮廓征37个,占CT所示椎间盘向后突出总数的68.5%(37/54),且35个此征的垂直距离≥0.2cm,占其比率94.6%。结论:腰椎平片显示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具有较大价值,且距离≥0.2cm可以作为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的X线表现。方法:对18例肝肺综合征(Hepato pulmonary Syndrome,HPS)胸部平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胸部异常16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其中14例下肺呈结节状阴影,4例伴有斑片状阴影;4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下肺盘状肺不张。3例胸部CT显示病变较平片更多、更清晰。结论:肺基底部结节状阴影是HPS典型X线表现,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李新 《吉林医学》2010,31(21):3395-3396
目的:探讨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和CT片进行重读。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X线平片以及CT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线与CT扫描结合更能提高诊断率,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有随访结果 的临床或X线、CT检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的50例病例CT及X线平片资料。结果 MS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正确率96%(48/50),敏感性95.34%(41/43),特异性92%(46/50);X线立卧位平片诊断有无肠梗阻存在的正确率66%(33/50),敏感性76.74%(33/43),特异性68%(34/50)。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17例CT检查病因诊断正确率82.35%(14/17),定位诊断正确88.23%(15/17)。结论 MSCT能准确判断有无肠梗阻存在,显示梗阻部位及判断梗阻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经腹部拍片、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本组7例中术前确诊5例。3例行一期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内瘘修补和肠切开取石术;2例行肠切开取石,6个月后再行二期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内瘘修补术;另2例均为胆囊切除并胆肠内引流术后致结石掉入空回肠,仅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7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B超、CT及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一期解除肠梗阻,视患者情况可一期或二期解除胆道及胆肠内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