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 (DN)尿毒症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3 1例作血液透析 (HD)和 17例作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的DN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 60岁者 ,行CAPD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 (P<0 .0 5 )。结论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 60岁的DN尿毒症患者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与血液透析 (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及优缺点 ,以选择适当的透析方式。方法 将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的 84例患者分为CAPD组 (35例 )及HD组 (49例 ) ,并对其透析后的肾功能及血清各项生化指标、残余肾功能、并发症、存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透析后的BUN、Scr、STP、Hb、TC、HDL、K+ 差异无显著性 ,P 均 >0 .0 5 ;但CAPD组在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HD组 ,P <0 .0 1 ;心血管疾患的发生率低于HD组 ,P <0 .0 5 ;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D组 ,P <0 .0 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与腹透的疗效基本相同而又各有其优缺点 ,在选择透析方式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单纯规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HD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CAPD、HDF/HD两组.CAPD组每天腹透液总量8 000ml,晚上留腹2 000ml;HDF/HD组每周采用2次血液透析加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BUN及Cr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BUN与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PD组与HDF/HD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水平亦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与Cr水平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HDF/HD与CAP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CAPD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数表法,将96例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PD组和HD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于治疗前、透析3个月后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r、BUN、hs-CRP、IL-6、TNF-α和PCT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SCr、BUN、IL-6、TNF-α和PCT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PD组患者的hs-CRP水平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感染发生率(16.67%)、低蛋白血症发生率(20.83%)分别高于HD组的4.17%、4.17%;PD组的高血压发生率(10.42%)、心律失常发生率(6.25%)和充血性心衰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HD组的29.17%、22.92%、3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HD均是保护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的有效透析模式,并发症方面也各有优势和不足,但PD对降低hs-CRP水平效果更为显著,可考虑作为尿毒症患者主要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奕 《吉林医学》2014,(36):8042-8043
目的: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HD)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称为HD组;另一组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称为CAPD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APD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较HD组明显;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CAPD组改善明显好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优于HD治疗,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方法对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腹膜透析(CAPD组),透析3个月。HD组透析时间每次3.5~4.5h,每周2~3次。CAPD组每次入液量2000mL,保留腹中3~4h。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以及高血压控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及Cr均降低,HD组透析前后Bun及Cr差值均高于CAPD组,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D组透析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D组患者透析后血压均显著下降,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D和CAPD均为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CAPD对于控制血压方面与HD比较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1个月后血压及残余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分析,术后患者均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CAPD治疗1个月末对其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并分析残余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APD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透析充分性良好;与透析前比较,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血红蛋白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与透析前比较,患者清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量、24h超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并不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秦文兰 《中外医疗》2010,29(1):39-39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腹膜透析的开展,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逐步提高。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残存肾功能在逐渐下降,透析的充分性也在下降,我们研究了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透析时间、营养状态等对其生存率的影响,为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治疗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39例鱼胆中毒致ARF患者分成HD组(23例)和PD组(1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HD和PD治疗,进入多尿期后减少透析次数,当血肌酐降至200~250μm o l/L时停止透析。结果HD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和肝功能(AL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PD组(P<0.05),HD组患者的少尿期持续时间、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PD组(P<0.05);但HD组患者透析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D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和PD均是治疗鱼胆中毒致ARF的有效方法,HD优于P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透析方式不同划分成腹膜透析组(PD组,n=91)及血液透析组(HD组,n=9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免疫因子、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D组明显高于HD组(P<0. 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D-D、H-FABP、cTnI、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且PD组明显低于HD组(P<0. 05);两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 05),且PD组明显低于HD组(P<0. 05);HD组CD8+较治疗前升高(P<0. 05),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降低,且HD组明显低于PD组(P<0. 05);HD组心脑血管硬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PD组(P<0. 05);PD组低蛋白血症、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D组(P<0. 05);PD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透析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心肌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透析期间应注意防治感染、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何控制老年血透患者的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比分析84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0岁)与92例非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是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国内老年血透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是首要病因,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逐步提升;心脑血管疾惠、贫血、感染仍是老年血透患者最主要的合并症及并发症;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透析充分性欠佳;心血管疾患仍是老年血透患者的首位致死原因。结论控制心脑血管疾患、贫血、感染为主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使老年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病死率下降。糖尿病肾病在老年血透患者中比例逐年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理想的透析方法,以及影响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作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和60例作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血液生化指标、死亡率、住院率及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两种透析方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CAPD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住院率较HD组高(P〈0.05),HD组心血管并发症较高(P〈0.05)。结论:CAPD及HD均是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理想透析方式,透析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及血管条件较差者适宜选择CAPD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法纳入40岁以上均在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3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透组(n=20)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腹透组(n=20),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腹膜转运特性和透析充分性指标,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腹透患者收缩压变异性指包括24h和白天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大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5)。结论 40岁以上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大于同龄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伴高血压的腹膜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4.
We describe the outcomes on haemodialysis (HD) and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provid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MOH). The assessment wa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alaysian Dialysis Registry on 2480 HD and 732 CAPD patients who commenced dialysis between 1980 and 1996. Young patients (age < 40) have remarkable long term survival (life expectancies of 16 years on HD, 18 years on CAPD). Adjusting for background mortality, relative survival of older patients was as good as younger ones. Diabetics did poorly. 52% of HD and 26% of CAPD patients were employed in 1996. 71% of HD patients scored 10(normal) on QL index (a measure of quality of life) while 60% of CAPD patients have similar score. Differences in rehabilitation and QL index scores by age, gender and diabetes were also observed. Outcomes of dialysis in the MOH programme are reassuring.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APD患者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CAP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前瞻性观察CAPD对患者血脂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血TG和apoB均显著增高,血HDL-ch、HDL2、apoA1和LCAT均显著低于正常.CAPD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CAPD治疗后,患者血Lp(a)、apoE、LDL-ch和apoB水平显著升高.结论: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采用带Cuff长期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9例,观察时间为1年,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与非感染组4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列出与感染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年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月数、导管内血栓形成、透析导管血流量、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D-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透析月数、透析血流量、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D-D二聚体是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透析月龄长、导管功能不良、微炎症状态、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及高凝状态均可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导管发生感染风险。尽早拔除长期导管、做好导管护理、控制微炎症、管理好血糖、抗凝预防血栓是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湖南省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透析转归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285例,湖南省人民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95例,株洲市一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衡阳市中心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30例,累计1622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6.91±15.41)岁,男女之比为1.45∶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6.43%;其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58%;梗阻性肾病占9.13%;糖尿病肾病占8.85%。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呈上升趋势。ESRD血液透析持续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581例,其中43.7%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13.0%患者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2%改为腹膜透析,1.4%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8%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3.6%;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占21.0%。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其次为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行CAPD时胰岛素腹腔内给药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应用胰岛素腹腔给药控制血糖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行CAPD时胰岛素腹腔给药应用及护理体会。结果:随访17例患者情绪稳定、食欲良好、体重稳定、体力恢复,并发症减少或消失,血糖控制理想。没有发生腹膜炎、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的病例;3例失随访。结论:胰岛素腹腔给药是糖尿病肾病行CAPD时控制血糖的较好途径,注意根据个体化血糖调节胰岛素剂量,保证胰岛素剂量准确和药物效果,其中腹腔内给药时无菌操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