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薛琪  李绪清  沈孟荣 《安徽医药》2020,41(6):694-69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基因-1(BRCA1)、癌抗原125(CA125)及甲胎蛋白(AFP)在不同病理因素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EC患者作为EC组,同时期选择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BRCA1、CA125和AFP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比较。探讨EC组此3个指标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组织分化、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EC组BRCA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CA125和AF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BRCA1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三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6、7.488、5.621,P=0.030、0.022、0.018);EC患者CA125阳性率在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两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0、6.648,P=0.002、0.010)。结论 EC患者BRCA1、CA125、AFP阳性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不同,其BRCA1、CA125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毫州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并实施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手术指征相同的78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性交疼、术后发病率、残端息肉以及术后镇痛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估计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术中发生膀胱损伤。观察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以及术后发病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残端息肉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性交疼痛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微、术中出血量小以及不在体表留下疤痕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提倡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孕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分析其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初次就诊时随机纳入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32例,进行单纯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32例,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个性化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半年后,分别从治疗情况、肌力情况、漏尿情况的改善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盆底肌力的改善程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67,P=0.008);治疗半年后复查患者的漏尿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尿垫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尿垫试验阳性率(6.25%)低于对照组(21.88%),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孕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分析其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初次就诊时随机纳入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32例,进行单纯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32例,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个性化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半年后,分别从治疗情况、肌力情况、漏尿情况的改善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盆底肌力的改善程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7,P=0.008);治疗半年后复查患者的漏尿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尿垫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尿垫试验阳性率(6.25%)低于对照组(21.88%),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沈孟荣  孙丽 《河北医学》2012,18(2):155-15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适宜产科处理方式.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孕妇5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以瘢痕子宫为剖宫产指征的再次剖宫产(RCS)孕妇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孕妇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5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102例,其中有阴道分娩史者61例,成功阴道分娩56例,没有阴道分娩史孕妇41例,成功阴道分娩31例,再次剖宫产497例.RCS者产时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较VBNC及VBAC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NC与VBAC者的产时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破裂0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羊水污染3例,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2例,胎儿功能窘迫1例,产钳助产11例.结论:过分强调子宫破裂的问题而选择再次剖宫产是不必要的,符合试产指征者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的,提高阴道分娩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薛琪  李绪清  沈孟荣 《安徽医学》2020,41(6):694-69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基因-1(BRCA1)、癌抗原125(CA125)及甲胎蛋白(AFP)在不同病理因素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EC患者作为EC组,同时期选择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BRCA1、CA125和AFP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比较。探讨EC组此3个指标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组织分化、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EC组BRCA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CA125和AF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BRCA1阳性率在病理学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三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6、7.488、5.621,P=0.030、0.022、0.018);EC患者CA125阳性率在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两项病理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0、6.648,P=0.002、0.010)。结论 EC患者BRCA1、CA125、AFP阳性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正常患者不同,其BRCA1、CA125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因素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残余羊水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1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羊水指数(AFI)将其分为P1组(羊水正常,AFI为8~25 cm,60例)、P2组(羊水偏少,AFI为5~8 cm,40例)、P3组(羊水过少,AFI<5 cm,40例),比较3组母婴结局,并将羊水不正常(P2组+P3组)患者分为足月组(n=50)、未足月组(n=30),比较其AFI与母婴结局,分析影响未足月PROM孕妇宫内感染率、新生儿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P1、P2、P3组孕妇分娩方式、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3组孕妇宫内感染率高于P1组(35.00%比3.33%,P<0.05);P1、P2、P3组新生儿Apgar评分[(6.03 ±0.67)分、(8.04 ±0.89)分、(7.10 ±0.72)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羊水粪染发生率(37.50%、40.00%、50.00%)高于P1组(5.00%、3.33%、8.33%)(P<0.017),P1、P2组新生儿疾病、羊水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未足月组AFI(5.18 ±0.69) cm低于足月组的(6.71 ±0.82)cm,未足月组孕妇剖宫产率20.00%、宫内感染率10.00%、新生儿疾病发生率13.33%高于足月组的44.00%、34.00%、38.00%(P<0.05).结论 残余羊水量过少可能影响PROM孕妇及新生儿结局,尤其是未足月孕妇,其AFI过少,剖宫产率、宫内感染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较高,应严密监测其残余羊水量.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在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异位妊娠。该病缺乏明显的症状,常被误诊或造成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休克,在中孕时可能发生子宫自发破裂,如果处理不当可使患者失去生殖能力甚至危及生命。以往CSP发病率较低(早孕妇女发病率1:1800),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蒋静  沈孟荣  辛怀丽  吴利萍 《安徽医药》2018,39(10):1236-1238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102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资料,其中51例轻度子痫前期(MPE)、31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PE)、2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PE),分别为MPE组、LPE组、EPE组,并选取同期102例无妊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上述4组孕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并使用ROC曲线评估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结果 4组对象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E组与对照组血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E组及EPE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且EPE组高于LPE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TC、TG、HDL-C、LDL-C对预测L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0.688、0.446、0.804,约登指数分别为0.189、0.343、0.129、0.563,其中以血清TG、LDL-C对预测LPE有意义(P<0.05);而对预测EPE的AUC分别为0.891、0.973、0.357、0.894,约登指数分别为0.725、0.861、0.350、0.733,其中以TC、TG、LDL-C对预测LPE有意义(P<0.05),且各血脂指标预测EPE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预测LPE。结论 血脂代谢异常与妊娠晚期EPE及LPE的发生均有关,但对EPE的影响更大,能作为预测EPE发生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残余羊水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1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羊水指数(AFI)将其分为P1组(羊水正常,AFI为8~25 cm,60例)、P2组(羊水偏少,AFI为5~8 cm,40例)、P3组(羊水过少,AFI<5 cm,40例),比较3组母婴结局,并将羊水不正常(P2组+P3组)患者分为足月组(n=50)、未足月组(n=30),比较其AFI与母婴结局,分析影响未足月PROM孕妇宫内感染率、新生儿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P1、P2、P3组孕妇分娩方式、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3组孕妇宫内感染率高于P1组(35.00% 比 3.33%,P<0.05);P1、P2、P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羊水粪染发生率(37.50%、40.00%、50.00%)高于P1组(5.00%、3.33%、8.33%)(P<0.017),P1、P2组新生儿疾病、羊水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未足月组AFI(5.18±0.69)cm低于足月组的(6.71±0.82)cm,未足月组孕妇剖宫产率20.00%、宫内感染率10.00%、新生儿疾病发生率13.33%高于足月组的44.00%、34.00%、38.00%(P<0.05)。结论 残余羊水量过少可能影响PROM孕妇及新生儿结局,尤其是未足月孕妇,其AFI过少,剖宫产率、宫内感染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较高,应严密监测其残余羊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