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0年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1990-2009年20年间初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孕妇年龄、孕周的差异。结果 1990-1999年前10年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2000-2009年后10年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臀位、社会因素。与前10年比较,后10年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巨大胎儿的构成比升高;难产、臀位、前置胎盘、过期妊娠的构成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初产及孕妇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10年初产妇剖宫产构成比分别是71.72%和61.10%(χ2=73.683,P<0.001),初产妇剖宫产中早产的构成比分别是1.76%和3.72%(χ2=12.906,P<0.001)。结论 1990-2009年间后10年初产妇剖宫产构成比较前10年下降,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发生变化,难产、臀位、胎儿窘迫仍然是初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成为近10年初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2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及相关产科因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1990-2009年间前10年与后1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及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的剖宫产指征的差异。结果 2000-2009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较1990-1999年下降(χ2=67.619,P<0.001)。1990-1999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前3位是:难产、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2000-2009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前3位是:胎儿窘迫、重度子痫前期、难产。与前10年比较,后10年重度子痫前期、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升高,难产的构成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臀位、双胎、妊娠合并症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窘迫、难产、重度子痫前期是近1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近10年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升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对5 24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各年剖宫产人数及所占比例,难产剖宫产人数及所占比例,分析各年剖宫产原因及顺位.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及臀位助产率逐年下降;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产钳及臀位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剖宫产手术顺位分别为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2009-2012年社会因素位居第一,且逐年升高;以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7分诊断符合率逐年下降;因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及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升高;以头盆不称为手术指征术前宫口开大<3 cm病例逐年上升,而宫口开大>3 cm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指征已经超出了单纯医学指征,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机选取2003年及2007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发现社会因素上升最快,其次是瘢痕子宫;2010年6月开始采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措施,剖宫产率降低,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构成比下降明显,瘢痕子宫跃居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结论:通过开展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孕期宣教以及应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以社会因素等指征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丽岩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40-141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4~2006年956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统计各项指征构成比。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放宽,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高龄初产、臀位、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孕妇进行健康宣教和孕产期监护,加强医患沟通、医患配合,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异同及其原因.方法 对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6位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臀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和胎头位置异常.结论 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构成基本相同,排位不同,与孕妇对剖宫产的理解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经济情况、围产保健工作和医生是否坚持剖宫产指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6.89%,41.46%,40.60%,31.38%,30.90%,剖宫产率先上升后下降,5年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构成比下降(分别为P〈0.05、P〈0.01),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构成比上升(P〈0.01),其中社会因素由第六位迅速上升至第一位。臀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他因素为手术指征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会因素的手术指征是阻碍降低剖宫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加强医务人员的产科处理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大对孕产妇的宣教,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方法:对5 685例住院孕妇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3 272例。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5年为44.94%,2011年上升到6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瘢痕子宫、臀位,各年度中社会因素均居第一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指征,加强妊娠期监护及产程观察,提高医护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异同及其原因。方法对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6位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臀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和胎头位置异常。结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构成基本相同,排位不同,与孕妇对剖宫产的理解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经济情况、围产保健工作和医生是否坚持剖宫产指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经产妇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经产妇770例,对剖宫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在2个阶段剖宫产手术指征中均占据前3位,第1阶段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36例(43.90%),头盆不称23例(28.05%),胎儿窘迫7例(8.54%);第2阶段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68例(40.96%),胎儿窘迫41例(24.70%),头盆不称13例(7.83%).结论 重视孕期营养合理性的指导、向孕妇及家属提供合适的知情选择、医护人员及患方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是减少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15年剖宫产现状和剖宫产主要指征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995—2009年共15年的剖宫产病例按顺序分为3个阶段,比较剖宫产率上升和剖宫产主要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995—2009年共分娩3 025例次,剖宫产336例,总剖宫产率11.11%。1995—1999年剖宫产率3.87%(30/776),2000—2004年剖宫产率11.31%(123/1 088),2005—2009年剖宫产率15.76%(183/1 161),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由前5年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臀位,转变为近5年的胎儿宫内窘迫、无指征剖宫产、臀位、剖宫产史为剖宫产主要指佂;15年总围产儿死亡率7.60‰,剖宫产死亡率11.90‰,总围产儿死亡率与剖宫产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与剖宫产主要指征的变化关系密切,剖宫产率上升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找出影响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剖宫产主要指征适用的合理性,以便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0月的5236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前六位是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相对头盆不称、臀位、羊水过少。结论:现阶段引起剖宫产率过高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只有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尽量使妊娠分娩回归于自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10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3.54%。主要指征依次为: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停滞26例。胎儿窘迫18例,瘢痕子宫16例,臀位14例,社会因素10例,巨大儿9例,珍贵儿4例,妊高症4例,无羊水或羊水过少3例,双胎2例。结论:持续性枕后位、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二次妊娠、社会因素是医院妇产科2009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给予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机会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孙亚新 《吉林医学》2011,32(13):2621-2622
目的:回顾和总结我院近12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以及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产妇及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间住院分娩的产妇中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的临床资料作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4.5%,第一阶段的剖宫产率为21.02%,第二阶段的剖宫产率为26.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剖宫产指征的分析显示,以难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下降,以瘢痕子宫、社会性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臀位、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产科处理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做好孕妇产前教育,积极同孕妇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分娩前的预防,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前后剖宫产指征分布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剖宫产患者5706例,对其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51.26%(5706/11131),新生儿窒息率为1.93%(215/11131),2016年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013—2015年(P<0.01),但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 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引产失败;2015、2016年瘢痕子宫的构成比明显高于2013、2014年(P<0.01),呈递增趋势;2016年,产程异常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013—2015年(P<0.01)。2015、2016年,经产妇、高龄产妇数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 二胎政策开放后,以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升高,但总体剖宫产率并未增高;高龄产妇、经产妇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6.
胡剑芸 《当代医学》2012,18(22):56-57
目的 探讨1578例剖宫产指征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1578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排名前五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相对性头盆不称和臀位.结论 胎儿窘迫仍是剖宫产的首要指征,但社会因素仍占据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8年932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为52.80%(932/1 765),主要指征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包括胎儿过大尤其巨大儿、机转不正、产程停滞)21.67%(202/932),胎儿窘迫19.96%(186/932),要求手术16.95%(158/932),瘢痕子宫8.48%(79/932),臀位6.01%(56/932)等。其中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为95.18%(79/83),臀位者剖宫产率为96.55%(56/5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9%(29/940)。(2)3年以来要求手术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要求手术的孕妇中,以担心产程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年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182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5·51%,主要指征依次为:持续性枕横或枕后位(21·76%)、胎儿窘迫(20·16%)、社会因素(18·79%)、瘢痕子宫(10·27%)、臀位(8·96%)、巨大儿(4·78%),前置胎盘(4·73%),羊水过少(4·34%)。其中胎儿窘迫的剖宫产率为85·75%,瘢痕子宫的剖宫产率为96·39%,臀位的剖宫产率为79·13%,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为84·36%,羊水过少的剖宫产率为90·80%。结论:医务人员应科学地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时机,避免扩大不合理的剖宫产手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张小华 《吉林医学》2014,(24):5436-5437
目的:分析二级专科医院剖宫产指标及构成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 6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008年~2013年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到30.3%,剖宫产主要指征主要以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为主。结论: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增加医患沟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严格并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达到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初产妇无手术指征实施剖宫产术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本区的孕妇临床资料,分析无手术指征实施剖宫产术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本区共有孕妇30 322例,其中剖宫产18 691例,剖宫产率为61.64%;在各种剖宫产因素中,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高;18 691例剖宫产孕妇中,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孕妇共12 279例,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孕妇共6412例,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均高于经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因素,临床应当严格遵循剖宫产指征,开展分娩镇痛、陪伴镇痛等分娩方式,促进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并严格控制因社会因素所致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