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巨大纵隔肿瘤患者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肿瘤占满一侧胸腔者1例;位于前纵隔1例,左上纵隔2例,右上纵隔1例,左下纵隔1例,右下纵隔1例.其中8例有胸闷不适,活动后气短症状.反复刺激性咳嗽2例,胸部隐痛4例,体检发现3例.均行胸部X线片及胸部CT检查证实为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三种影像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综合评价。 17例单纯作胸部正侧位胸片 ;4 6例作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8例作胸部磁共振扫描 ,其中 5例作Gd-DTPA静脉增强 ;5例作系列的平片CT和MRI胸部检查。全部病例通过三种影像检查评价其定位、定性的诊断精确性。结果 17例胸部平片X线结果 :前纵隔肿瘤 13例 ,后纵隔肿瘤 4例。 4 6例作常规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前纵隔肿瘤 2 9例 ,中纵隔肿瘤 7例 ,后纵隔肿瘤 10例。 8例作胸部MRI检查 ,5例前纵隔肿瘤包括前中纵隔肿瘤 4例。 5例系列的平片、CT、MRI检查病例 ,前纵隔肿瘤 4例。对随机抽样的 76例纵隔肿瘤 ,根据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 ,CT、MRI对纵隔肿瘤诊断明显优于平片 ,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与MRI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无显著性 (P >0 0 5 )。MRI对纵隔恶性肿瘤的判断高于CT检查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都有十分有用的价值 ,MRI检查应为CT定性诊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的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为纵隔的常见肿瘤 ,我院从 1994年至 2 0 0 4年收治了 2 0例 (均经病理证实 ) ,占纵隔肿瘤总发病率的 16 .7% ,其诊断主要依靠 X线检查。1 一般资料2 0例患者中年龄 2 9岁~ 4 5岁 ,平均年龄 37岁 ,女性 8例 ,男性 12例。其中 11例在健康查体时被发现 ,重症肌无力 6例 ,胸骨后疼痛、胸闷 3例。检查方法 :胸部正侧位、CT胸部扫描。2  X线征象胸腺瘤的好发部位为前纵隔 ,多位于前中纵隔 ,其次为前上纵隔 ,异常位置较少见。形态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少数呈梭形或薄片状 ,特殊形态者较少见 ,只占 3.5 % ,且瘤体偏大 ,占前纵隔障的全部…  相似文献   

4.
由于胸外科的发展及胸部X线的普遍检查,纵隔肿瘤的报告日渐增多.我院胸外科从1956年10月至1979年6月共收治纵隔肿瘤158例,其中经外科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共80例.兹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纵隔精原细胞瘤(Mediastinal seminoma),(又称为纵隔生殖细胞癌)非常少见。我科于1989年2月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6岁。因胸痛、胸闷、咳嗽、咯出陈旧血性及坏死组织20余天,胸部X线检查发现隔肿瘤而入院查体:右肺呼吸音减弱,  相似文献   

6.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980年1月-1999年2月收治的160例巨大纵隔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切除129例,切除率80%;手术探查(包括姑息手术)32例,占20%。术后4例死于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率2.5A%。结论:对于纵隔肿瘤,除胸部X线摄片外,CT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段,经胸针吸活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边界及外侵情况。  相似文献   

7.
纵隔食管源性囊肿发病隐匿,常在胸部放射线检查时发现纵隔肿块而行手术,经病理检查确诊。现将我们所见2例报告如下:例一男性,48岁,近5个月来胸部胀闷,但无呼吸困难及咳嗽吐痰亦无吞咽阻挡感。既往有高压病史20年,经常有头  相似文献   

8.
过去认为原发性纵隔肿瘤属较少见疾病,近十多年来由于胸外科的发展及胸部X线的普遍检查,国内外文献所报导的纵隔肿瘤日见增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自1956年2月-196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纵隔肿瘤中,经手术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纵隔肿瘤者共29例,谨作病例分析,并着重提出有关诊断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  黄静 《重庆医学》2011,40(33):3401-3403
目的 结合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评估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价值并讨论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做X线片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4.0%(21/25),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0%(14/2...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甚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本文报告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咳嗽、胸痛3个月.查体:颜面肿胀,颈部饱满,颈静脉怒张.朱扪及表浅淋巴结.睾丸质地、大小正常.胸部平片示右前上纵隔巨大阴影.实验室检查正常.拟诊为纵隔肿瘤.于1991年11月8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约6cm×8cm  相似文献   

11.
王建军  黄静  马玉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63-564,57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对所有病例均做胸部X线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2.6%(19/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5%(13/23);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82.6%(19/23)。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小儿纵隔肿瘤的主要依据,CT能反映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形态学特点,其定性、定位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温昭科  卢昌超 《医学文选》2000,19(5):658-658
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2月 ,共收治 3例巨大纵隔肿瘤病人。肿瘤全部经手术切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7~ 6 7岁。病史最短 3个月 ,最长 5年。症状 :3例均有咳嗽、胸闷史 ,其中 1例伴有腹胀及双下肢胀痛。体征 :气管向健侧偏移 2例 ;患侧肺部呼吸音消失 2例 ,下肺呼吸音消失 1例 ;肝大、双下肢肿胀 1例。胸部 X线及 CT检查 :本组肿瘤均位于左胸腔 ,其中 2例肿瘤巨大占满胸腔 ,并压迫气管向健侧移位 ;另 1例肿瘤位于中下胸部 ,并经纵隔延伸至右胸腔。该肿瘤密度低、不规则 ,CT值为 - 12 9~ 5 .5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1996年~2003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纵隔肿瘤的检出情况及X线表现,探讨健康体检在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方面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评价X线检查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59个病例均经电视透视发现纵隔异常阴影后,再摄取胸部正侧住片进行初步诊断,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前纵隔胸腔入口区肿块90%为胸内甲状腺肿,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的肿瘤100%为胸腺肿瘤和畸胎类肿瘤,83%的后纵隔肿瘤为神经源性肿瘤。37例纵隔肿瘤(63%)可见“胸膜外征”。在电视透视发现的59例纵隔肿瘤中,有28例(48%)在胸部正侧位片中不能显示。结论:健康体检胸部电视透视是早期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电视透视与正侧位胸片相结合是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胸部肿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我科于1995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 4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 3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6岁~ 6 1岁 ,平均年龄 31 7岁。其中神经源性肿瘤 16例 ,畸胎瘤8例 ,胸腺瘤 7例  相似文献   

15.
胸部X线透视在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红阳 《北京医学》2004,26(1):47-48
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检查在儿童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有异物吸入史或咳嗽、发热久治不愈的患儿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动态观察纵隔运动.结果50例均显示纵隔摆动,经支气管镜检查,其中46例证实有支气管异物.胸部X线透视检查有纵隔摆动者的支气管异物阳性诊断率达92%.结论胸部X线透视检查能动态观察纵隔活动情况,是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纵隔化感瘤少见,发生于后下纵隔主动脉体外者,更为少见。现将1例后下纵隔的化感瘤报告如下。刘某,男,27岁。查体发现胸部肿块,时前胸部隐痛半月余。无发烧咳嗽。5个月前开始腹泻,很有规律,大便未查到痢疾杆菌。检查:右锁骨中线肋弓下深压痛。化验检查正常,术后查尿儿茶酚胺(-)。胸部正侧位片示第七、八胸椎高度后纵隔有一6cm×5cm×5 cm 密度增高影,表面光滑。正位片:突向右肺门部。临床诊断:右下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见后胸壁第八胸椎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住院纵隔肿瘤的105例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完全肿瘤切除101例,切除率96.2%,其中使用电视胸腔镜(VATS)或辅助小切口(VAMT)行完全肿瘤切除39例,使用率达37.1%,4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或者活检术。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和胸部CT检查。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安全可靠,同时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纵隔肿瘤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细胞瘤在纵隔神经原性肿瘤中比较常见,但巨大者少见,小儿巨大者更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小儿胸腔内巨大神经节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6岁半,自1961年7月开始咳嗽、咳痰、发烧,胸部X线检查右胸部致密阴影,疑肺炎或结核,经抗炎、抗痨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右胸部阴影不见缩小。平素无咯血、盗汗,但有时伴有右侧胸痛。1964年5月再次X线检查发现右胸阴影增大,同时肋骨及胸椎有压损,诊为纵隔障肿物于1964年6月29日入我院。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纵隔肿瘤295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8年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1999~2006年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2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的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2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86例,占29.2%,主要位于后纵隔,平均年龄43.8岁,以神经鞘瘤为主;畸胎瘤61例占20.7%,主要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31.8岁,以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为主;胸腺瘤31例占10.5%,全部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51.9岁;淋巴瘤29例占9.8%,主要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29.9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结论 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胸腺瘤、淋巴瘤及巨大淋巴结增生;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切口的正确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