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传统中医师承师徒的人文素质和传承方式,结合现代中医大学教育现状,探索更适合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方法]首先结合当前中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继而从中医与传统文化之相承关系、老中医成才经验、社会卫生需求、中医自身学科发展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医教育一种新的发展之路.[结果]分析出现代中医教育培养模式存在3种亟待弥补的问题:一是割裂了中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二是忽略了中医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培养方式.三是忽略了中医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社会的功能.[结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人才之培养在结合现代设施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应充分吸收几千年来中医本有的传承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俞旭君  陈帝昂  常德贵  余颜 《中外医疗》2013,32(17):118-119
通过分析传统中医的传承现状,从目前传统中医的传承重点、传承模式、西方医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指出当前文化传承中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传承和发展当代中医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证中医经典阅读创新模式对提升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成效和价值。[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从分析中医经典的精神内涵入手,审视当前中医经典教育的现状,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阅读”实践为例,探究通过构建中医经典阅读教育体系和立体模式开展中医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远志阅读”实施后大学生医学文献年借阅量较实施前增加20%,借阅医学文献和借阅其他文献之比由实施前的不足10%提升到20%以上,学生中医药文化学习自觉增强,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系统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结论]中医经典阅读创新模式助力学生建立系统的个人知识体系达成学业目标,厚植中医文化自信,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成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医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课程调研,探讨符合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际并与现有培养方案相融合的中医人文课程模块的构建,使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拥有中医人文的精神烙印,传承中医衣钵,弘扬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和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国各大中医院校均进行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教育的关系研究,但多侧重理论课程设置,而其对现代中医临床教学的关系研究尚未开展。我校充分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现代中医教育的重要性,于2010年创办中医传统加强班(即"李斯炽班")。本研究以...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家传与师承、学校与自学等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形态进行了简要论述,继之对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借鉴中医传统传承模式实验办学的案例进行了回顾,提出应适时建立本科教育后的中医学校教育,将现代中医学校教育与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培养出多元发展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5,(4):671-674
中医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中医文化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中医文化内涵义入手,分析现代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中医文化教育的现状,分别从中医精神文化、中医行为文化、中医物质文化三方面对如何加强传统中医文化教育,将中医文化内涵融入中医研究生教育进行思考,为更好地促进中医研究生对中医的认识及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起源于东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医文化的自信性、自觉性、自立性、自律性都影响着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文章就现代中医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文化自律性的重要性及如何遵从中医文化自律性,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展开论述,以期通过加强中医文化自律性使中医药事业步入健康轨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大学生必须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我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谈及中医青年的文化自信,着重应培养的是对传统中医的文化自信。1培养中医青年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中医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和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目前中医药来华留学教育人数增长趋缓的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促进中医药来华留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方法]从就近入学、金融危机、留学费用等国内外3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了中医药来华留学教育人数增长趋缓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对中医药来华留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指出规模增长暂缓是目前当前中医药来华教育的发展瓶颈问题,需要通过与海外中医院校合作办学、提升教学质量、树立来华教育品牌等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应对。[结论]中医来华留学教育应顺应趋势,从扩大规模重点转向内涵建设,才能促进中医来华留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和文化特点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根基;没有中医经典的研习,就没有中医学术的发展,传统文化是学习中医经典的金钥匙;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应该遵循其自身的特质,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流派的沿革,探讨传统中医药技术、学术流派形成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讨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术流派研究、未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中医学术流派与学术思想如何贯穿于院校教育、继续教育、高层次教育等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论述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传承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导入现代化教学教育的理念、技术、方法,推动新形势下中医药"学术流派"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以期使学术流派传承与中医药文化、继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当前社会团队、群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医根植于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历经沧桑才保存至今.近代"西学东渐"思潮的兴起,西医学引进中国几度让中医濒临被取缔的境地.中医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除客观原因外,更多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中医内部出现的浮夸风、拜金主义、中医院西化、中西医同步教育等问题都阻碍了中医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加强中医科普知识和中医文化的宣传,加强传承教育,建设特色型中医院,加强中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等措施,为中医的发展扫平障碍.  相似文献   

14.
郑民  王亭  于莉 《卫生职业教育》2014,(23):129-131
中医文化系列课程与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医学理论学习及人文素质养成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探析了中医文化课程对于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分析了当前中医文化课程群构建现状,提出建设中医文化课程群模式与路径的基本思路,探讨中医文化课程群基本模块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北美的影响日益扩大,传统中医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认同。文章介绍了加拿大及安大略省的中医立法情况;中医药教育情况;中医医疗情况。提出中医药教育与科研应从高起点、高层次与国外合作,应与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或正规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推动正宗中医教育在国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汲取与利用中医文化的历史传统、仁术思想、和谐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中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情操培育工作,以及中医大学生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专业思想的巩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医治疗一些口腔疾病疗效确切,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高职口腔医学教育中,中医教育严重缺失,影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医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开展中医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从思想理念、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改革策略,希望中医未来能成为医学生战胜口腔疾病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医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察势观风”是刘咸炘先生提出的历史观。本文用以分析中医史上的继承与创新,以明确二者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的关系。[方法]以“察势观风”的历史观分析中医史上经典创新案例的发生渊源,同时在回顾当前对中医继承与创新关系争论的基础上,分析继承与创新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的关系。[结果]创新都是在深入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与“时风”相激摩而形成的。医家所受时风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则创新之内容亦自不同。[结论]无谓将创新作为“目的”或“要求”特别地强加于中医。当面对新问题时,医家在深入传承经典基础上,受时风所熏,则创新自出。  相似文献   

19.
植根于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借鉴西方经验,创新中医院校人文教育,探索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和现代理念的教育模式,造就一批献身医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身心健康的高等中医药人才,理应是中医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浙派妇科具体内涵,总结各流派的起源传承、著作文献、学术思想等。[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结合实地田野调查,明确浙派妇科包含具体流派,整理其传承脉络、发展历史及相关著作文献,归纳其学术思想,探讨浙派妇科的传承。[结果]浙派妇科具体包括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妇科、海宁陈木扇女科、绍兴钱氏妇科、杭州何氏女科以及其他妇科流派。这些妇科流派最早起源于五代,传承千百年,学术思想总体特色有历史悠久,学术著作众多;重视问诊,活用生化加减;用药轻灵,重视疏肝解郁;衷中参西,勇于开拓创新。同时各流派保留各自特色:竹林寺女科融合民间医学与佛教医学的特色;宋氏妇科和陈木扇女科继承宫廷医学辨证严谨、理法方药俱全的特色;钱氏妇科和何氏女科源于越地,其学自成一派。在传承方式上浙派妇科有传统传承方式之家传与师带徒,现代传承方式之学堂与高校教育。[结论]浙派妇科包含多个传承千百年的中医妇科学术流派,这些流派学术著作丰富,学术思想各具特色。在传承上,师带徒结合学校教育、组建学术流派工作室的方式更有利于浙派妇科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