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中医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课程调研,探讨符合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际并与现有培养方案相融合的中医人文课程模块的构建,使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拥有中医人文的精神烙印,传承中医衣钵,弘扬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2.
追溯素质教育理念在大学历史沿革中的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外大学近年来通识教育改革的实例,以调整和完善教学培养方案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速中医药院校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以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推进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在中医药院校建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方法】通过在传统课堂教学(conventional teaclling)基础上,建立语言伙伴(language partner)和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interclllmrecommunicationclass),开展以中外学生混编班为教学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并对课程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外学生混编班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外活动,可有效促进中外学生合作学习,将汉语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不仅提高了汉语教学效果,而且提升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论]本课题的实践表明,CPI模式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地提升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聚焦中医药慕课建设应用与管理机制研究,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成效,促进中医药教育传承发展与创新。方法:以高等院校、建课教师、慕课平台和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四方的视角,结合院校实践,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思路。结果:针对中医药慕课的医学教育特性与重要性,提出了构建强化主体责任,聚焦中医药专业核心课程、中医药教学改革、课程体系顶层的规划设计,制订质量标准,加强院校管理和运维监管的制度管理新机制。结论:在互联网+教育新时代,以慕课为重要载体的中医药在线教育,能够适应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其发展不仅是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更有助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能够提升中医药课程质量和教育教学成效,助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相似文献   
5.
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资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其教育和资助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创新型国家的建立,要求大学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创新知识、促进创新思维、转化创新成果的重任。知识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继续保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更要求大学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已成为大学发展的灵魂[1]。随着医学向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将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整合,医学科学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难题。什么是创新人才,怎样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之"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指导思想,以"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工作为契机,思考如何紧密结合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背景与特色构建平台,探索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数量迅猛增长,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伴随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周期缩短,高等中医药教育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乃至漠视。文章从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在中医药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相应措施,对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为指导思想,探索语言文字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之交融,探索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当前临毕业实习学生各种违纪事例为基点,剖析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提出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化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