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领域一个非常重要又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聚氨酯具有相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一直被作为重要的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用于制作血管移植物、介入导管、心室辅助循环系统及人工心脏等.但是,目前已有的商品化医用聚氨酯材料仍在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满足与血液接触应用的高要求.本文将纳米级碳材料作为分散相与聚氨酯材料复合,将此复合材料试用于心室辅助循环系统的血泵表面的涂覆处理,并对该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抗溶血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领域一个非常重要又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聚氨酯具有相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一直被作为重要的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用于制作血管移植物、介入导管、心室辅助循环系统及人工心脏等。但是,目前已有的商品化医用聚氨酯材料仍在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满足与血液接触应用的高要求。本文将纳米级碳材料作为分散相与聚氨酯材料复合,就此复合材料试用于心室辅助循环系统的血泵表面的涂覆处理,并对该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抗溶血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90年代初以来,通过材料表面改性来改进人工心脏瓣膜(AHV)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提出TiN,SiC、Al2O3和类金刚石薄膜等材料,但这些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优于热解碳的报道甚少。在人工心脏机械瓣低温各向同性碳(LTIC)表面镀TIO2x薄膜可明显改善血液相容性。  本文是研究TiO2薄膜中掺杂Ta5+后的血液相容性。2 试验方法  在RF磁喷涂仪中用喷涂沉积方法来沉积形成掺杂Ta5+的TiO2膜。通过动态血凝时间,血小板粘附试验,纤维蛋白原粘附试验和血栓形成试验来评价掺…  相似文献   

4.
新型聚氨酯心脏瓣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引入已二酸亚己酯(PDMS)与二甲基硅醚(PHMO)单体的新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体外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进行此种新型聚氨酯弹性体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新型聚氨酯材料溶血指数小于5%,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溶血性要求;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提示新型聚氨酯材料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抗凝血性能(P〈0.05);血小板黏附实验新型聚氨酯材料抑制血小板黏附能力优于对照组聚氨酯材料(P〈0.05).结论:此新型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符合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血液相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新型聚氨酯纳米微球(PUI-NPs)修饰聚氨酯(PU)薄膜,利用沉降法制备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氨酯/聚氨酯纳米微球(PU/PUI-NPs)。以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U/PUI-NPs膜表面结构进行表征。以血小板黏附、复钙、溶血和蛋白吸附实验对PU/PUI-NPs膜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UI-NPs已被成功引入PU膜表面,PU/PUI-NPs膜的血液相容性比PU有显著的提高,相比于PU,PU/PUI-NPs膜的细胞毒性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抗凝血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及性能测定。方法:通过改变扩链剂用量及种类,合成了一系列高弹性聚氨酯,并测定了它的机械性能和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率。结果:扩链剂用量及种类都对聚氨酯的机械性能及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率有影响。结论: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抗凝血性,可用于具有弹性的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钛合金表面涂层聚电解质多层膜,评价其体外和体内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以肝素为最外层的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并对该聚电解质多层膜进行物理表征分析,再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凝血时间测定、蛋白吸附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和兔颈动脉腔内植入实验,对其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与裸钛合金和(或)膨体聚四氟乙烯作平行对照。结果钛合金表面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的体外溶血率为0.690%,该涂层可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到(51.33±2.87)s,减少白蛋白的吸附量,尤其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并且减少血小板的粘附与激活;体内动物实验中进一步证实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可以有效地减少材料表面血栓的形成。结论聚乙烯亚胺/肝素聚电解质多层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化膜,可以使钛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显示了静电自组装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材料表面形成血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内血栓形成机理有了一定了解。血栓形成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激活凝血因子,从而使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最后形成血栓;二是材料与血液接触,在其表面立即粘附血浆蛋白,进而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同时以上两者又相互影响,激活的凝血因子会促进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后会释放血小板因子,也可激活凝血因子。目前国内外的血液相容性评价大都采用单参数的评价试验,有的测试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偶联剂在聚氨酯(PU)片表面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以得到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方法】先用TDI活化PU表面,生成PU-NCO衍生物,然后PHEMA中的-OH再和PU-NCO上的-NCO起反应生成PU-PHEMA。用拉力机测定材料的抗张强度,并进行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与PU相比,在PU表面接枝PHEMA后,材料的抗张强度基本不变,粘附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变形也小。【结论】PU-PHEMA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良的血液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阴极电泳涂装技术提高钛合金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阴极电泳涂装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聚氨酯涂层,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探讨该技术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阴极电泳在钛合金表面制备聚氨酯涂层,首先对该涂层进行物理表征测定,然后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对其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与未涂层的钛合金或(和)聚四氟乙烯作平行对照。结果阴极电泳技术可以在钛合金表面形成聚氨酯涂层,且血液相容性高,与聚四氟乙烯相当,而明显优于钛合金。结论经阴极电泳涂装技术形成的钛合金-聚氨酯涂层的血液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显示了其在医用金属表面改性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多腔压电泵驱动血液时对血细胞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以抗凝犬血为测试介质;压电泵驱动循环时间分为0、1和2 h,并设立对照组;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比容,计算溶血指标(I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循环0 h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1和2 h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循环1和2 h时,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5)。但循环1 h与2 h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得到压电泵IH为0.004 5,明显低于国际标准溶血指标允许值0.1。结论:压电泵虽对血液成分和溶血有影响,但随循环时间延长该影响并不加重,IH在国际标准允许值范围内,表明其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液分析议和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我院20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OB)、血细胞比容(PCV)、血小板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有所变化。且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锥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明胶类血浆代用品高容血液稀释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琥珀酰明胶组(gelofusine,GEL),聚明胶肽组(haemaccel,HAE),乳酸钠林格液组(lactatedRinger's solution)为对照组,每组15例。输液前、后测定激活的全血凝集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凝集速率、快速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结果输液后与对照组比较,HAE组ACT延长、血红蛋白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集速率、纤维蛋白原降低,AC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E对ACT有显著影响,GEL引起ACT延长、凝集速率、纤维蛋白原降低均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但仍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膜为支撑底膜,聚乙烯醇(PVA)为渗透汽化(PV)层,全氟磺酸树脂(PFSA)为催化层,催化层中填充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催化与分离双功能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该双功能膜的一系列表面性能:亲水性、对乙酸乙酯塔顶粗酯的分离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与分离双功能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其渗透通量可达175 g/(m2·h),相对应的分离选择性为144;相比于空白实验,双功能膜可明显提高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转化率,缩短达到平衡转化率的时间,其平衡转化率达60%。  相似文献   

15.
Obscure bleeding platelet disorder with undefined reasons was a new kind of thrombocytopathyadvanced on the basis of Shen Di's disease, whichwas characterized by hemorrhage of skin and mucosa, but blood platelet counts, morphology and plasma coagulation profiles were all normal. The bleedingtendency caused by other reasons had been excepted.The patients usually had one or two defects ofplatelet aggregation response to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 platelet activated factor (PAF), collagen a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的表达,同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实验对象的凝血四项,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强度和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妇女(P<0.01),三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同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相比,全血法FCM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活化FIB-R可灵敏地反映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为预测和诊断子疒间前期以及是否有DIC倾向提供一项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双组分聚氨酯基体树脂与T700碳纤维共聚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基碳纤维复合材料薄板,并对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形变量小于0.5%及形变速率小于0.4%/s时,材料的阻尼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碳纤维取向角度对阻尼性能有明显影响,随取向角度增大,阻尼性能下降。将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基本吻合,为采用聚氨酯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高尔夫球杆的计算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