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腹腔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5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部分病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统计MIP和VR二种成像方法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36例正常腹腔动脉;6例变异腹腔动脉及分支;23例病变腹腔动脉。MIP和VR法血管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100.0%(65/65),肝右动脉80.0%(52/65),肝左动脉76.9%(50/65),胃左动脉73.9%(48/65),胃十二指肠动脉96.9%(63/65)。结论:MS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在腹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IP和VR法的显示能力相当,但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2.
尉东涛  张建平  孙海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8-109,F000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血管重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方式证实的22例肝脏肿瘤进行128层螺旋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SSD)与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双期血管重建成像。结果肝动脉期vR和MIP等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属支,门静脉期VR和MIP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血管重建成像技术快速、直观、准确,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肝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 3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对 97例患者行肝区多层螺旋CT 3期血管成像扫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容积再现技术 (VR)。同期 2 1例患者行肝动脉DSA成像。 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与变异。MIP及VR技术显示肝动脉分级多为 2级以下 ,DSA显示肝动脉均达 3级以上。门、肝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肝静脉系统情况。MIP及VR均多能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达 3级以上。两种技术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IP法显示细小血管清晰、真实 ,类似血管造影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 3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动脉及门、肝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肝静脉方面的信息。MIP与VR结合使用是较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40例纳入本研究的病人行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研究.扫描时动脉期采用bolus-tracking技术;门脉期采用test-bolus技术.使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法(VR)重建胰腺动脉和静脉.结果:MIP、VR对胰腺间接供血动脉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对胃结肠干均为80%.MIP、VR对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77.5%、67.5%;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2.5%、75%;胰十二指肠下动脉,67.5%、57.5%;右结肠上静脉,87.5%、80%;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65%、4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62.5%、4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结合扫描前准备、适当的层厚、合理的延迟时间、一定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率可获得良好的胰腺血管显示.  相似文献   

5.
石银龙  张玲  石磊  李梅 《中外医疗》2013,32(10):11-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成像造影剂跟踪及造影剂测试及常规计算时间延迟技术在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颈动脉16层螺旋CTA血管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ec。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即造影剂跟踪扫描30例;②常规计算时间组26例,两组图像分别由高年资医师阅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准直器宽度1.25mm,重建层厚1.5mm,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底处。数据重建在3D Working Station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等。结果第一组30例和第二组26例经MIP及VR等成像,第一组所有颈总动脉及其颈内外分支均能清晰显示,并可见病变的部位及程度,第二组26例中,7例图像模糊,其中4例不能达诊断要求,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A在颈动脉病变成像中扫描延迟时间应用Bolus tracking为佳,常规计算延迟时间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
多排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胰周血管成像的扫描技术和成像方法。方法:40例无胰腺及胰周疾病的患者随机分2组:①A组准直器1.00mm,1.25mm重建;②B组准直器2.50mm,3.00mm重建。非离子型造影剂(Omnipaque300mgI/ml)按1.5ml/kg计算,注射速率3ml/s,通过造影剂跟踪技术来确定动脉期延迟时间,取T11腹主动脉为靶血管,阈值设为180~200Hu,门脉期延迟65~70s。将动脉期图像进行容积显示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成像,统计正常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的显示率均为100%,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显示率为100%(A组)和90%(B组),P>0.05;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显示率为95%(A组)和20%(B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造影剂按1.5ml/kg计算,注射速率3ml/s,准直器1.00mm,1.25mm重建,VR和MIP成像能获得良好的胰周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及2014最近两年检查的42例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三维成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 mm,螺距为1,用MIP及V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42例患者的三维成像图像(MIP、VR图像)均清晰显示了茎突全貌及影像表现。结论 MIP及VR重建方法的结合应用并参考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能极大提高螺旋CT对茎突过长综合征的准确诊断,对临床提供疾病诊断及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SMA)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根据6例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管,并清晰显示SMA部位、范围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及SMA相关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扫描参数、图像重建参数和后处理方法对CT结肠成像(CTC)图像质量和模拟息肉检出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和较高息肉检出率的成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的最佳组合。方法:用猪结肠制成大小不等的模拟息肉共计60枚。充气后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比较不同螺距、不同层厚、不同重叠重建率、不同算法及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息肉的检出率,确定最佳参数组合。结果:准直1.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O%重叠重建率和标准算法重建是扫描和重建参数的最佳组合。各种后处理方法中:CTVE、VR+Raysum、MPR+轴位和VD对10~12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5%、95%、100%;对5-9.9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95%、75%、80%和95%;对2~4.9mm组息肉的栓出率分别为85%、30%、50%和80%。综合应用以上各种方法对10~12mm组、5~9.9mm组和2-4.9mm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0%。结论:16层螺旋CT的CTC最佳成像参数应为:准直1.25mm,螺距1.375:1,1.25mm重建层厚,0%重叠重建率和标准算法重建。CTVE和VD对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CTVE结合其他后处理方法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肾动脉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MSCTA行腹部增强扫描132例,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25 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52例患者共显示75支ARA,其中单侧35例,双侧17例共显示40支;后处理方法中,MIP图像显示ARA71支,VR图像68支,MPR只能显示节段性ARA。结论: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显示最佳;其能为外科手术前提供更多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析肝动脉解剖、肝癌供养动脉及门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A在显示腹腔动脉及肝动脉解剖方面与DSA高度一致。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与DSA对肿瘤供养动脉的显示均优于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P<0.05);MIP对3级肝动脉显示优于VR(P<0.05),与DSA比较无差异;4级及以上肝动脉分支的显示MIP优于VR,DSA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门脉癌栓及侧支血管的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显示DSA优于MSCTA(P<0.05)。结论 MSCTA能准确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及门静脉系统,有效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portal vein disorders was evaluated. Forty-on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the 16-slices spiral-CT. The celiac trunk,portal vein and their branches were reconstructed by volume rendering (VR), 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 (MPVR)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VR, MPVR and MIP could display celiac trunk, portal vein, inferior vena cava and their branches and extent of portal vein-vena cava shunt,portal vein emboli and the fistula of 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 The results from 16-slices CT were better than DSA and identical with pathologic ones. The vessel three-dimension reconstruction technioue of 16-slices soiral CT is valuable for evaluating the oortal systemic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Jin ZY  Zhang ZH  Lin SB  Li DJ  Lu JJ  You H  Wang Y  Wang LH  Zhao WM  Mou WB  Zhang LR  Zhu WL  Zhag SY  Ni C  Jia N  Ren H  Yu HQ  Miao Q  F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50-1155
目的 探讨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操作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进行十六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曲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其中1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对5例患者置入的7个冠状动脉支架另行垂直切面MPR及MIP重建,并行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拟订出四步扫描步骤。十六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用VRT重建像评价图像质量79.7%(55例)为1级,10.1%(7例)为2级,10.1%为3级。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情况等。评价10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基本相符。7个支架均显示良好,6个支架通畅,1个不通畅。结论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一次检查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评价,也可评价支架通畅情况,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与老年人盆腔动脉三维CT显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动脉造影,三维重建盆腔动脉并分析青少年与老年人盆腔动脉显示能力的差异性。方法 青少年受试者为青年医务工作者,老年受试者为常规冠状动脉体检者,均无冠心病和糖尿病史。经肘正中静脉为受试者注射造影剂(速度为3.5ml/s)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遮盖容积重建技术重建盆腔动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分支。结果 青少年盆腔动脉显示良好,受试者均显示出3~4级以下血管,分支丰富并有弹性;而老年人盆腔动脉显示能力差,只能显示到2~3级动脉,动脉僵硬且分支稀少。结论 青少年和老年人盆腔动脉形态存在差异,老年人盆腔动脉显示能力显著降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动脉硬化有关。我们在进行盆腔动脉形态学研究时,需要考虑到人体的生理状态,盆腔动脉功能的衰退将导致血管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3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于在不同层厚的各级肺动脉显示及其栓子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40例PE均为双肺多发肺栓塞,共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409处,范围从肺动脉主干至亚段动脉。40例PE中,对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0.625、1.25、2.5 mm MPR图像和MIP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m MPR、5 mm MIP及VR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显示较0.625、1.25、2.5 mm MPR及MI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薄层横断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的观察至少要用2.5 mm重建层厚的MPR或MIP图像,两者任选择一项即可。而1.25 mm层厚对亚段动脉栓子不易漏诊,且能大大地提高观察者阅片速度,故1.25 mm层厚的MPR或MIP为最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38例经CT肺血管成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采用MSCT对患者先行常规动脉增强扫描,观察对肺动脉及栓子的显示效果;采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将所得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进一步观察肺动脉各分支及栓子的显示效果,并与单纯MSCT扫描结果比较。结果 38例肺栓塞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常规MSCT共显示362支肺动脉分支受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后共发现385支肺动脉分支受累,其中主肺动脉8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叶动脉78支,段动脉218支,亚段动脉46支;经MPR、MIP、VR图像处理后,能较为清晰的观察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及其他征象;385支受累肺动脉分支中MPR显示97.14%(374/385)高于MIP(362/385)、VR92.73%(357/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SCT扫描后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进一步准确观察栓子和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通过征象表现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MPR在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栓子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MIP、V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76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理,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71例血管狭窄(93.42%)。本组71例患者共1329段可评估血管,MSCTA、MIP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程度≥50%的准确率为95.79%、90.61%明显高于MPR(85.68%)、VR(86.15%)(P0.05)。MPR、MIP、VR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外伤后动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3%、95.77%、7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结合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理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