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以同期同样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氧合、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情况.结果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同期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病愈出院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减轻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呼衰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合并意识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尼可刹米维持泵入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常规治疗。比较通气前、通气24h后及通气72h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及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25例中治疗有效22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3例;对照组25例中治疗有效14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1例。观察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4小时相比,Pa CO2下降明显,Pa O2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可以使患者意识尽早恢复,改善无创通气的疗效,同时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挑选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因的不同,分成对照组(重症肺炎)与观察组(心源性肺水肿),每组40例。两组都执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长、住院时长、气管插管出现机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由心源性肺水肿与重症肺炎所引发的急性呼吸衰竭,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组(治疗组)及拒绝无创正压通气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R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2小时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者24小时后的呼吸频率、PaCO2较治疗前降低,pH、PaO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2小时后、2,4小时后PaO2较对照组同时间PaO2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RICU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3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PAP组.对照组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BiPAP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h、治疗后24h的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心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组前皆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pH值下降,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PAP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及呼吸、心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适合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其改善症状和动脉血气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疗效肯定,可作为临床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在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7例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拒绝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进行治疗,B组35例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治疗1 h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为(122.8±38.3)h,明显少于B组的(268.4±93.2)h;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8±7.4)d,明显少于B组的(26.3±9.8)d;A组、B组死亡率分别为25.0%、22.9%,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拒绝气管插管的脑血管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来说,无创正压通气配合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宇非  匡煜坤 《中外医疗》2013,32(20):102-102,104
目的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与传统经鼻给氧在治疗重症肺炎中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持续正压通气(CPAP)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组和常规给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心跳频率、WBC及CRP变化。结果 BiPAP组和CPAP组患者在PaO2、PaCO2、SpO2及PH值较常规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PAP组这四项指标较CPAP组虽有所改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和CPAP组患者WBC、CRP指标及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住院死亡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与CPAP在改善重症肺炎上效果相近,但都优于经鼻导管给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低氧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分为A组和B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治疗措施,其中A组32例进行无创BiPAP,B组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得到改善,1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B组4例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多器官衰竭病死.A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均优于B组(P<0.01).结论:无创BiPAP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AR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ARDS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俞洋 《吉林医学》2011,(3):459-45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均为重症急性发作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急救措施,其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34例患者先行无创正压通气,10例患者而后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开始采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其中16例患者插管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哮喘临床症状得到缓解,62例患者就诊抢救成功,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症状,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A、B二组,每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紊乱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呼吸兴奋剂静脉尼可刹米静脉泵入;B组予经口鼻面罩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的同时静脉泵入呼吸兴奋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8h、24h、48h、72h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PH、PaO2、PaCO2)以及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A、B二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A组在治疗8h以后各项指标好转明显,B组治疗8小时以内各项指标已明显好转.B组治疗后与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住院插管率:A组气管插管率为14.8%明显高于B组3.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病死率:A组为7.4%,B组为0%,A组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A组17±3天,B组11±4天(P<0.05),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能显著改善AECOPD患者肺性脑病症状,改善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一无创正压通气或者呼吸兴奋剂,安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歇无创正压通气合用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间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在应用间歇无创正压通气同时加用尼可刹米针每日6~7.5g,24h持续静脉微泵3~7d,观察治疗3d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以及临床好转率、气管插管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气pH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HR、RR明显下降;治疗组的PaCO2、HR比对照组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临床好转率高,气管插管率低.结论 间歇无创正压通气合用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比单用间歇无创正压通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时照组38例,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治疗组同时应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肺部哮鸣音、湿哆音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无创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2.3%,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SaO2、肺部哮鸣音、湿哆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8%.结论 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明显,较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早期的患者分为接受早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治疗组(治疗组)和拒绝接受无创通气及纤支镜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变化、血气分析变化、首次痰培养阳性率、气管插管率、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h PaO2升至(74±11)mm Hg,至24h达(75±10)mm Hg,对照组分别为(49±11)mm Hg、(51±8)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后呼吸频率为(30±5)次/m in,pH值为7.38±0.10,PaCO2为(46±10)mm Hg,对照组分别为(37±5)次/m in、7.30±0.12、(59±8)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首次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3.3%、气管插管率为24%和57.14%、R ICU住院时间为(13±4)d和(16±4)d、病死率为12%和42.86%,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纤支镜技术是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观察组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可拉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24小时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治疗后48小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pH、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pH、PaCO2比同期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PaO2、Sa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神志恢复清醒时间4.52±3.7小时,对照组为7.02±4.1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可迅速、有效地缓解高碳酸血症,缩短患者神志障碍时间,提高无创通气疗效,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应用老年性肺气肿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护理结果.方法 选取老年性肺气肿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法对其进行治疗,就治疗后护理方法与护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 治疗与护理24 h后,观察组pH值(7.49±0.09),PaO2值(94.24±10.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aCO2值(31.7±2.9)、呼吸频率以及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上述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能有效降低插管通气带来的创伤,可增加患者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2,提高PaO2,减少气管插管率,从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在实际操作中应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实时监测患者动脉血气等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留观病房于2011年8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6例,按是否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合理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合并呼吸衰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经鼻双水平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80例需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气管插管情况、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期间气漏、鼻压伤、气胸、颅内出血、腹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更佳,可降低患儿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与气管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呼吸频率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酸碱度、PaO_2及SaO_2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促使其血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气管插管率显著降低,促进患者预后,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与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通气情况分为气管插管通气组(n=57)和无创通气组(n=51)。入院24 h内测定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PCT等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同时将其阳性反应率进行分析。结果:气管插管通气组入院时PCT、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通气组的患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和WBC阳性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其炎症指标PCT、CRP、WBC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的患者,感染情况较重,其中PCT指标阳性表达率最明显,能够作为COPD合并肺炎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标志指标,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