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6层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并与数字减影(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2例中,脑动脉瘤33例,16层CT容积成像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向、瘤颈特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瘤体与相邻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结构关系,优于DSA.脑血管畸形8例,16层CT容积成像并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态、范围大小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形态及数量.烟雾病2例,16层CT容积成像显示闭塞血管近段及颅底异常增生侧枝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8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椎动脉病变、颈内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颈总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于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情况诊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讨论其CT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CT血管造影(CTA)检出脑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2例,急性脑血管梗塞5例,血管狭窄2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成像检查,使用VR、MIP、MPR等技术重组成像,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检出患者28例,正常患者4例,动脉硬化、动脉狭窄患者4例。脑血管成像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够清晰的显示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病灶位置、瘤颈,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骨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对治疗后的复诊和随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的资料。结果:观察发现,84例患者中,其中19例患者的颈、脑血管完全正常;显示颈内动脉狭窄者有24例;颈总动脉狭窄者有13例,一侧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都有3例;一侧椎动脉纤细17例,颅内动脉畸形者有5例;显示颅内动脉瘤3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探讨其在颅内血管畸形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疑诊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多种模式的后处理。结果 20例检查中发现Willis环及分支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变异3例,烟雾病1例,AVM6例,动脉瘤5例。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准确的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应用多种重建方式显示动脉瘤;明确显示动静脉畸形的所致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能够对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诊断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能无创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清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254-255
颅内血管性病变以往临床上主要依靠其表现及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往往不能被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具有无损伤性、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多方向及任意层面显示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在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和诊断中已显示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80例发生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数字血管成像(DSA)技术;研究组给予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诊断情况等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情况、检出率均接近于对照组,差异未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对头颈部的血管病变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28层螺旋血管成像资料,并由两名放射医生分别应用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一致时诊断成立。结果 56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经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动脉瘤5例,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l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l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l例;136例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部分病人有颈部及颅内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闭塞5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3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头臂干动脉瘤样扩张1例;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样扩张1例;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颈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GE公司Light Speedplus四层螺旋CT机对16例临床疑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CT脑血管成像参数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应用MPR、MIP、SSD、VR、CTVE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16例中,正常8例,脑动脉瘤1例,血管狭窄2例,脑肿瘤5例。几种后处理技术MPR。MIP,SSD,VR,CTVE都能清楚地显示脑血管,尤以MIP效果最好;CTVE的优势在于显示血管腔内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能多方位清晰显示脑血管,具有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可发展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手段,部分替代DSA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是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在靶血管内充盈之高峰期用螺旋CT进行快速的容积数据采集,从而获得动脉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原始断面图像,再经计算机后处理重建血管二维和三维成像.目前,这种无创性的血管造影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所接受,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胸部、腹部及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特别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冠状动脉的影像学诊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院2006年5~8月用多层螺旋CT对62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MSCTA检查,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现将护理和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天富 《河北医学》2013,19(7):1048-10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rr血管成像资料。结果:ll例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内充盈缺损,MPR、MIP的后处理图像亦可显示充盈缺损,表面遮盖显示可见血管截断,远端血管不显影,部分病例可见薄纸样肠壁改变、腹腔内游离液体、肠腔淤积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快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取本院脑血管疾病患者2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诊断,通过对两种诊断方式数据的比较及分析以归纳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手段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在病情检查准确率方面,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手段确认患者脑血管病情类型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所有接受检查患者检查后均提示有脑动脉狭窄情况,程度不一。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手段进行检查诊断,能够帮助医生清楚的掌握脑部病灶的具体情况,引导医生制定更加合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尚峰 《中外医疗》2009,28(27):159-15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价。方法多层螺旋CT对6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高度可疑的脑动脉瘤患者首先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筛查,对阴性病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6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例,正常4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有效的脑动脉瘤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东胜  刘慧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94-33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早期患者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病因分析判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出血病灶的检出率为91.4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病因总判断率为85.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包窦及隐窝积液的16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解剖学基础,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心脏静脉,多层螺旋CT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16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评价左心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诊断共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主动脉弓畸形发生情况以及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弓畸形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55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儿中16例患儿的降主动脉横断面位置明显右移,13例患儿可见升主动脉分叉,7例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72.7%,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