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对比应用组配式S-ROM股骨假体与一体式Wagner Cone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IV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行THA治疗的58例(65髋)Crowe IV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37髋)使用组配式S-ROM假体,25例(28髋)使用一体式Wagner cone假体,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截骨端愈合时间,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末次随访 Harris评分及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配式S-ROM假体组与一体式Wagner cone假体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5.7±16.2)min和(113.3±1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69.7±73.6)mL和(410.4±69.6)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agner cone假体组愈合时间(5.8±1.5)月较组配式S-ROM假体组愈合时间(4.7±1.2)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应用组配式S-ROM假体与一体式Wagner cone假体联合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行THA治疗Crowe Ⅳ型DDH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采用一体式Wagner Cone假体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采用组配式S-ROM假体截骨端愈合时间相对更短。  相似文献   

2.
张幸  赵兴辉  陈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443-1446
目的探讨双小切口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连续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CSM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小切口组与单切口组,分别采用双小切口与传统单切口ACDF术。记录2组病人手术完成情况及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OM)、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切口组(P < 0.01);2组病人各观察时间下VAS评分、颈椎ROM、NDI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颈椎ROM、NDI均逐渐降低(P < 0.01),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小切口ACDF术治疗连续4节段CSM能获得与传统单切口手术一致的近期疗效,但双小切口ACDF术能够降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颈前路手术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单纯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腰椎滑脱病例40例,按年龄分为2组,26~55岁为A组,>55~77岁为B组;均行单纯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40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A组病人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P < 0.05),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JOP评分、假关节形成率、硬膜囊损伤率、椎间隙感染率和切口血肿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VAS评分与JOP评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 55岁的病人应争取将滑脱椎体完全复位,>55岁的病人可不予完全复位,但必须保证神经根松弛,无压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保留股骨颈与传统非骨水泥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接受THA手术的72例(72髋)患者随机分为A、B两个治疗组,每组各36例(36髋),A组采用CFP股骨柄/TOP髋臼杯(德国Link公司)实施THA手术;B组采用传统全髋假体(非骨水泥Bicon-Plus臼杯/Endoplus股骨柄,瑞士施乐辉公司)实施手术。分别于术后3周、6个月及1年随访时采用DiscoveryA型双能X线吸收仪对股骨假体周围7个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BMD进行测定,并计算BMD变化率。结果 术后3周,各区的BMD测定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周的BMD测定数据结果比较,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A组股骨近端各个测量区的BMD未见显著改变(P>0.05);而B组ROI1、ROI2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BMD较术后3周时明显减小(P<0.05),ROI7术后12个月的BMD较术前3周也明显减小(P<0.05)。A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ROI1的平均BMD变化率显著高于B组(P<0.05);另外,A组术后12个月ROI7的平均BMD变化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相比传统股骨柄设计的Endoplus假体,CFP股骨假体THA术后12个月其假体周围BMD水平更高,股骨近端的载荷传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均采用THA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将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人设为脱位组,未脱位病人设为未脱位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及病历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THA术后脱位25例,脱位率9.40%;2组病人年龄、人工股骨头直径、髋关节手术史、手术失血量、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性别、BMI、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手术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0°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均可增加其脱位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磊  李建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632-1635, 1638
目的探讨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OVCF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治疗病人44例为多点扩张组,单次球囊扩张PKP术治疗病人40例为单次扩张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当天、末次随访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住院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扩张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单次扩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当天、末次随访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比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点扩张组末次随访Cobb角低于单次扩张组、椎体前缘高比高于单次扩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治疗OVCF能增加骨水泥灌注量,有助于减少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解剖型生物固定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患者术后中短期随访时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为假体设计、改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门诊随访采用Ribbed股骨柄行初次单侧THA 1年以上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对假体周围及非手术侧相应7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 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对比分析。结果:随访2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5.5月。与非手术侧相比,假体周围ROI 1、2、3、5、6、7区BMD未见明显差异,仅ROI 4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侧BMD(1.58±0.28) g/cm2,非手术侧BMD(1.66±0.20) g/cm2;t=-2.216,P=0.035]。结论:采用解剖型生物固定Ribbed股骨柄假体行THA的患者,假体周围骨长入达到生物固定效果,术后股骨侧应力比较符合正常生理传导,其特点在未来假体设计时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股骨前外侧皮质开窗技术与大转子延长截骨术(ETO)在取出困难的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股骨开窗技术行股骨侧翻修术患者18例(18髋)。选择同期在使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行翻修患者12例(12髋)作为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使用Harris评分、外展肌MRC评分等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用影像学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及截骨块愈合情况,评估并记录有无钢丝钢缆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   (1)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开窗组与ET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术后开窗组Harris评分及外展肌力MRC评分均高于ET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随访期间开窗组有2例下沉,但不影响假体稳定性,随访6月后未见进一步下沉;ETO组未见假体下沉及截骨块移位。随访1 a时,所有患者均可负重行走,X线片示两组患者截骨块均愈合;(4)短期回访未见钢丝钢缆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股骨开窗技术与ETO相比,不涉及股骨近端及附着的肌肉,患者可早期主动活动髋关节,且可使用普通生物柄翻修,短期随访示髋关节功能优于ETO组;股骨开窗截骨块较小,可不使用钢缆或钛捆绑带固定而避免环扎固定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PS)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7例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R假体,观察组采用PS假体,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AK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ROM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假体与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采用PS型假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CR型假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带襻双钛板(Tight Rope)置入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 选择4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RockwoodⅢ型27例,Ⅳ型13例。其中20例采用关节镜辅助Tight Rope内固定治疗,设为观察组;2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均随访24个月以上。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24个月肩关节系统(UCL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术后24个月末参照UCLA评分评估综合疗效。 结果 观察组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24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前2组VAS评分、UCLA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24个月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24个月,2组手术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辅助Tight Rope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能牢固固定脱位肩锁关节,降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Zista通道下微创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多节段LSS病人的病历资料64例,采用传统开放式减压内固定治疗30例为开放组,Zista通道下微创减压内固定治疗34例为通道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月、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MacNab手术满意度评价、椎间融合情况。 结果 通道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 < 0.01),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2年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 < 0.05~P < 0.01),但随访期间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满意度、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Zista通道下微创减压内固定治疗LSS近期疼痛及功能受限改善效果良好,且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 < 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微创全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干预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行个性化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以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3、5天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ADL评分(P < 0.05~P < 0.01),干预组出院日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住院时间和人均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个性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重度膝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提高临床TKA的精准性。方法收集42名重度膝关节内翻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3D打印导板组21例(23膝)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下行TKA,传统手术组21例(21膝)接受传统TKA手术治疗。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aMFTA)以及膝关节KSS、WOMAC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手术并进行6个月随访。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1);术后aMFTA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2组病人术后6个月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 术后6个月3D打印导板组KSS功能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 而2组K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WOMAC评分较术前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1);术后3个月,3D打印导板组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辅助TKA治疗膝关节重度内翻畸形较传统TKA手术兼备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截骨精准度提高和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测量联合术中精准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的9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有85例病人获得超过1年的临床随访,根据术中通道建立方法将病人分为2组:观察组47例,采用术前图像测量确定穿刺角度及进针轨迹联合术中精准穿刺PKP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PKP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椎高度恢复、术后骨水泥分布及渗漏发生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上均低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至中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人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伤椎平均高度和局部Cobb角均有明显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时间点2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平均高度和局部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扫描发现,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8.5%(4/47),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1.0%(10/38),2组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术前图像测量联合术中精准穿刺法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使骨水泥更好地弥散超过中线,且骨水泥的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