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骨粉及胶原膜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例牙槽骨骨量缺损或牙区颊侧骨萎缩吸收的患者,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行骨粉充填,再使用胶原再生膜覆盖在移植骨粉材料上,观察骨组织再生情况及种植体的稳定性。结果:经过1~3年的临床观察和X线片检查,牙槽骨缺损及骨萎缩区的种植体具有较好的稳固性,且骨组织再生良好。结论:对牙槽骨骨量缺损的患者实施骨移植技术及引导骨再生技术可提高牙种植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牙种植技术的发展使因自身牙槽骨量不足而不能进行牙种植的患者也可进行牙种植手术并获得满意修复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方法作一综述,包括:1)牙槽骨植骨:主要为自体骨移植和人工材料的植入;2)骨组织引导再生术;3)牙槽骨牵引成骨术;4)上颌窦提升术:包括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内提升术);5)下牙槽神经游离术。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6):697-699
目的:探讨因牙周炎无法保留的患牙在拔牙的同时植入血浆提取物-浓缩生长因子(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观察其对预防牙槽骨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因牙周炎不能保留患牙32颗,微创拔除后同期植入患者自体CGF复合Bio-OSS骨粉,并覆盖CGF膜,严密缝合,术后6月通过拍摄X线及锥体束CT(CBCT),了解牙槽骨量变化。结果:拔牙创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牙龈形态饱满,牙槽骨高度及宽度保存良好。结论:位点保存技术中使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可以很好地维持牙周炎患牙拔除后牙槽骨骨量,为后期的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54-156
<正>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及局部解剖关系改变均可导致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修复效果,临床上可采用骨替代材料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足够的骨量.目前骨替代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及复合材料等,每种骨替代材料都有其优缺点.自体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因为它同时具有骨生成性、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1-2].但自体骨移植因需开辟第2术区可引起血肿、疼痛及感觉丧失等并发症[3],且骨组织来源亦受限制,一般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Onlay植骨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种植科收治的5例牙齿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和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制定合理的Onlay自体骨移植和种植手术方案,恢复缺牙区的骨量和缺失牙,手术后6个月通过CBCT检查检测牙槽骨骨密度,并统计种植牙存活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5例患者缺牙区牙槽嵴水平骨量提升的中位数为4.2 mm,垂直骨量提升的中位数为0.8 mm,患者口腔软组织、牙龈乳头、牙龈颜色均基本恢复正常,供骨区无神经症状、继发性感染及其他不适,种植牙存活率为100%。结论 Onlay自体骨植骨术是能够解决中度甚至重度骨萎缩或骨缺损的有效临床途径,能够使牙槽骨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均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及全身骨组织缺损是临床医生经常要面对的困境。造成骨缺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发育异常、炎症、肿瘤、外伤等,然而治疗骨缺损的方法却十分有限,以往主要应用自体骨移植或人工骨替代材料,但是,自体骨移植取材受限并且会增加手术创伤,人工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并且成骨能力有限,因此,骨组织工程技术有望在今后成为主要的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可吸收Bio-Gide膜与不可吸收钛膜在牙种植骨再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采用植Bio-Oss骨粉或自体骨,随机盖Bio—Gide膜与钛膜各30例,进行引导骨再生。结果:术后Bio-Gide膜与钛膜的伤口裂开、膜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3%与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裂开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粘膜的厚度有关,盖钛膜伤口裂开后易发生感染。X线片显示:无感染膜下的Bio-Oss骨粉或自体骨改建形成了新骨.能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结论:Bio-Gide膜与钛膜均可有效阻挡软组织长人植骨区,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Bio-Gide膜的使用方法简单,适应证广,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骨移植材料及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已广泛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但牙槽骨本身具有较强的成骨、自我修复的能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在一定范围内即小于骨缺损临界值时,牙槽骨可以自我修复形成新骨,此时,运用骨移植材料及引导骨再生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所以,对于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自我修复研究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例进行牙槽嵴骨增量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给予自体骨移植+膜引导再生技术的患者;对照组为给予单纯的块状自体骨移植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牙骨吸收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皆出现移植骨吸收情况,对照组患者骨块吸收值(1.977±0.383)mm相较于观察组患者骨吸收值(0.558±0.220)mm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移植+膜引导再生技术有利于再生骨的重建及种植体的骨性愈合,骨增量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遇到骨缺损、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等常见疾病时的基本治疗思路是通过骨移植进行修复,而选择最佳的骨移植材料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骨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其中最有前景的当数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骨,是指运用骨组织工程技术所构建的人工骨。骨组织工程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牙齿作为植骨材料在基础和临床中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现阶段自体牙骨移植材料(autogenous tooth bone graft materials,AutoBT)在植骨之前需要脱矿等一系列处理后方可应用。因此最近有学者将拔除的自体牙牙根(autogenous tooth root,AT-R)塑形后以块状的形式直接用于牙槽嵴骨增量技术中。本文对AT-R作为植骨材料在口腔种植外科牙槽嵴骨增量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何祖球 《医学综述》2013,19(13):2488-2490
目的探讨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效果。方法 60例牙槽突裂患者在骨裂缺位植入自体骨与人工骨,用海澳口腔修复膜覆盖植骨区唇侧表面。结果 60例患者植入骨术后6个月、1年拍曲面断层全景片,CT扫描,植入骨成骨效果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及鼻瘘发生。结论自体骨与人工骨用于移植修复牙槽突裂,可以提高植骨成活及成骨量,避免骨吸收,保证上颌牙槽突的完整性,从而改善上颌及鼻底的美观;封闭口鼻瘘。  相似文献   

13.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制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植骨材料很多,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替代材料、组织工程化骨,每种材料各有利弊。而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将多个材料进行复合,制作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骨诱导性、可吸收性及强度的人工复合材料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李继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55-1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例骨不连均再次施行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配合中医药治疗是临床治疗骨不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植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1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全部采用LCP+重建钢板+自体植骨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病例。依据Constant Murley评分,11例患者术前肩关节评分 22.6±4.7,术后6个月评分72.5±6.8。结论 采用LCP+重建钢板+自体植骨技术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前路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植骨融合的初步效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8只山羊均行颈前路手术减压切除1个颈椎椎体,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以AC-AFF、钢板+钛网、钢板+髂骨块固定融合。饲养6个月后,颈椎标本经固定脱水等处理,依次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CT扫描及显微镜下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观察AC-AFF与相邻椎体界面之间的融合情况。结果所有山羊均存活,内固定物牢固在位,无松动及移位,钛网或AC-AFF与相邻骨接触面局部膨大,硬化为骨性。髂骨植骨组融合情况良好,融合界面上有较多的骨痂生成。X线摄片见植骨块、钛网、AC-AFF中空区域模糊且有骨组织生长,内植物周围无透光带存在,植骨界面上有骨桥形成;CT扫描在钛网及AC-AFF组可见内植物腔内形成的新骨通过其四壁的网眼结构与周围骨质相接,说明所有标本均达到骨性融合,但其中以AC-AFF组形成的新骨数量为多,且较为成熟。光镜观察发现在椎体终板及内植物与减压槽侧壁骨质接触处,有纤维细胞及软骨细胞生成,但在钛网植入物的侧壁腔隙局部仍有无骨痂通过区存在。结论AC-AFF植骨融合良好,与植骨块及钛网植骨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植骨界面有纤维细胞及软骨细胞生成,可作为颈椎减压术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小军  王文礼  刘海波 《四川医学》2012,33(9):1597-1599
目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卧床2~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可下地活动,3~4个月后去支具活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随访30个月。结果术后3d及至随访结束时,伤椎前、后缘与正常的高度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随访结束时Cobb后凸角的矫正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可在骨折早期起支撑及固定作用,脊柱的长期稳定有赖于椎体自身的生物力学稳定的建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植骨选择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达到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杨阜滨  吴钢  王炜 《重庆医学》2008,37(7):756-757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头移植重建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5年10月对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Ⅲ级)患者在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的同时,行自体腓骨头移植重建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各手指活动均正常,无麻木及疼痛感,均能完全生活自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及肺转移。结论自体腓骨头移植是桡骨远端切除术后有效的腕关节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