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通市几类人群TTV、HGV、HCMV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南通市几类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献血员、非肝病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 (AH)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CH)患者、肝炎肝硬化 (LC)以及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GVRNA、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HCMVDNA。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义务献血员、非肝病人群、AH、CH、LC和PHC人群的TTV感染率分别为 9 2 %、2 4 0 %、4 6 6 %、4 1 6 %和 6 3 6 % ,后三种人群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义务献血员 (P <0 0 1 )。HGV感染率在有偿献血员、AH、CH和LC人群中分别为 2 9%、9 6 %、1 7 6 %和 1 3 8% ,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HCMV在非肝病人群、AH、CH和LC人群中的感染率各为 2 6 7%、38 9%、6 5 8%和 77 8% ,CH组与LC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肝病人群 (P <0 0 1 )。结论 HGV、TTV、HCMV在南通市人群包括献血员中有一定的感染率 ,在筛选献血员时有必要对此三种病毒进行检测 ,以防止其经输血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2.
(1)目的 探讨肝病患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临床价值。(2)方法 收集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患血清,分别检测其NO,NOS及ALT水平,分析肝脏疾病患中的改变机制。(3)结果 患血清NO异常率在AH,CH组为70%左右;在静止期LC异常率为47.8%,在活动期LC为83.3%,NOS活性在肝病组异常率在70%以上;肝病患NO和NOS平均浓度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静止期LC患NOS和NO水平均低于AH,CH和活动期LC组患(4)结论 肝病患NOS水平与N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及肝癌(HCC)患者血清,分别检测其TAO、NOS浓度及NO水平,分析它们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机制。结果:患者血清TAO在AH、CH中异常率占80%,在LC和HCC为50%;血清中NOS活性在肝病患者中的异常率在70%左右;NO水平在AH、CH和LC中异常率为70%,HCC组为48%。AH组、CH组TAO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LC和HCC组的差异不明显;肝病患者NO和NOS平均浓度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但HCC患者NOS和NO平均浓度均低于AH、CH和LC组患者。结论:肝病患者血NOS水平与N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NO增加可能对肝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庞念德  陈安海 《河北医学》2014,(12):1964-196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0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法( Envision )检测胃粘膜组织中三者抗原,同时联合快速尿素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两组,每组30例,肝硬化组再分为食管静脉曲张组和无食管静脉曲张组,每组15例。同时选择30例无肝病的胃炎患者为对照组。结果:29例经胃镜检测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且其中20例患者胃粘膜组织有异常病变,病变主要以中、重度为主,占患者总数的68.97%。31例患者的胃部粘膜组织中组织异常,其炎性病变以轻、中度为主,占70.9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粘膜组织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均为阳性的胃粘膜病变的程度较重。胃粘膜有炎症表达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为77.78%和79.31%,无肝病的胃炎组的感染率为56.70%,各组间无显著性的差别,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是感染者胃粘膜病变的主要诱因之一,且与胃粘膜病变程度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之间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8例肝病患者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硬化(LC)组血清Ⅳ—C、LN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急性肝炎(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Ⅳ—C和LN的测定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肝病患者病情的进展、转化及抗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科学     
,70796 SADA及SPECT在老年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价值/王湖荣…//宁夏医学杂志一1997,19(2).一84~86 18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龄60~84岁。其中急性黄疽型(AH)50例,慢性迁延型(CPH)50例,慢性活动型(C AH)50’例,重症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LC)30例。正常对照组系健康献血员30例。临床对照组系住院的非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各型分别随机抽样30例。检测血清腺昔脱氨酶(S AD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结果,老年重症肝炎和LC和SADA活力显著升高,CAH中度升高,AH轻度升高;CPll低度升高,且比非老年病毒性肝炎组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血常规参数RDW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常规参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AH)组、慢性肝炎(CH)组、肝炎肝硬化(LC)组和重型肝炎(SH)组,对照组由16名健康人组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所有被测试者的血常规参数,并同期对其中179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其脾脏的长径(SPL)及厚度(SPT),研究上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H组、LC组和SH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组、LC组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MPV和PDW在各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RDW与其HA、LN、SPT、SPL成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RDW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燚绯  孟祥伟 《吉林医学》2006,27(3):232-233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硬化(ALC)。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而居LC病因的第2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性肝损害可增加机体对HBV、HCV的易感性;反之,慢性病毒性肝炎也会使患者对酒精的敏感性增高.从而易患酒精中毒和使慢性肝炎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Hp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行^13C呼气实验测Hp,并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13C呼气实验测Hp。结果:肝硬化的胃粘膜Hp感染病例13例,感染率30.95%,非肝硬化的胃粘膜Hp感染病例20例,感染率47.61%,肝硬化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的Hp感染率,两组资料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Hp感染不参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的发病过程,对肝硬化有胃粘膜病变的患者,无需常规根除、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对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为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的Hp感染状况与HBV DNA定量、HBV DNA分型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进行对比。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和乙型肝炎并发肝癌组(75.0%)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免疫扩散法对195例健康人,87例HBV携带者及111例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肝炎(AH)、肝硬化(LC)和肝癌闰内的血清PA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入(P<0.01);而BV携带者及慢性肝炎(CH)病人的血清PA值与健康人相比,仅略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清PA的检测对AH、LC和肝癌的诊断和肝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肖仙  蒋兴愉 《广东医学》1998,19(11):855-85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中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602例患者胃粘膜标本分别做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检测Hp,病理活检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并观察伴有萎缩、肠化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结果:Hp检出率较低,为48.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最高,为83.7%。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关系密切,与无Hp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引起胃粘膜癌前期病变,可能是胃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IL-8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组织IL-8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Giemsa染色、Hp免疫组化染色和PCR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Hp分类;组织IL-8含量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95%)、胃溃疡(GU,80%)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0%)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7.5%)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DU(85%)、GU(60%)和CAG(50%)组cagA^ 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0%),而CSG组(15.6%)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Hp感染率和IL-8水平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高。Hp感染和cagA^ Hp感染胃粘膜IL-8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Hp感染和cagA^-Hp胃粘膜。结论 胃粘膜Hp感染以及Hp cagA的表达状态与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以及胃粘膜IL-8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75例病毒性肝炎血清锌,铜和铁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脏在感染病毒后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作者选择了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肝炎肝硬化(LC)及慢性重症肝炎(CSH)共275例患者对其血清锌、铜和铁3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蛋白(ALB)血清水平三项指标对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连续监测法检测ALT,溴甲酚绿法检测ALB。测定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急性肝炎(AH)8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8例,肝硬化(LC)26例,肝癌(HCC)5例。并与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对照。结果:对照组TBA,ALT,ALB检测(x-±s)结果与肝病各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白蛋白测定无差异外,其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且TBA检测的异常率在AH,CAH,LC,HCC各组都达到80%以上。结论:血清TBA是一项较灵敏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以提高肝病的诊断率,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源性胃病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63例,非慢性肝病患者158例,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非慢性肝病对照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48.3%、41.8%和81.6%。肝源性溃疡Hp感染率为48.1%,而对照组消化性溃疡Hp阳性率为90.6%。结论慢性乙型肝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Hp感染不是肝源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已知病毒性肝炎至少可由5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即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和戊肝病毒。所有这5种病毒均可可起急性肝炎,但只有3种(乙肝、丙肝、丁肝病毒)能导致慢性肝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弄清其病因分布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429份血清标本来自429例因肝病住院的患者。其中包括:急性肝炎(AH)12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9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70例,肝硬化(CI)35例,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表达差异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NA,AMA—M2,LKM-1,SLA/LP,Sp100,gp-210和LC1抗体。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组ANA,SLA/LP和LKM-1的阳性检出率高,分别为87.5%、62.5%、37.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ANA,AMA—M2和gp-210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6.7%、88.9%和55.6%,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胃炎和十二直肠溃疡的关系。方法:对186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取胃窦部活检组织作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检查有消化道疾病的患儿178例,病变检出率为95.7%(178/186),Hp感染检出80例,阳性率为44.9%。儿童Hp感染率与年龄呈显著丑三相关(r=0.94,P=0.012);慢性中度炎症比轻度炎症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重度炎症比中度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少数民族Hp感染率为56.3%(45/80),汉族为35.7%(3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患儿所患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旱显著正相关(r=0.990,P=0.003)。结论:(1)小儿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2)胃粘膜病变越重Hp阳性率越高;(3)少数民族儿童的Hp感染率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南阳市门诊和住院病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胃镜检查时行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950例患者Hp感染情况,并按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分类统计。结果共1000例呈阳性,Hp感染率为51.28%;男性530例,Hp感染率为53.00%,女性470例,Hp感染率为47.00%;在20岁以下,20-、40-及60岁以上几个年龄段中,Hp感染率从60.87%上升至67.65%;常见消化道疾病中各种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等Hp感染率高达70%以上,尤以复合性溃疡最高,达93.75%;慢性萎缩性胃炎以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达8.28%,胆汁反流性胃炎以20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达45.65%,消化性溃疡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Hp感染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逐渐升高,这一变化可能与年龄变化伴随的疾病谱变化有关;消化性溃疡(尤以复合性溃疡和多发性溃疡)Hp感染率高,而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